券商更名

搜索文档
“金融街证券”来袭,恒泰证券正式更名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16:36
公司更名与股权结构变化 - 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正式更名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1992年 是一家全牌照证券公司 2015年在香港上市 [1] - 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金融街集团持有恒泰证券股权达到30% 成为最终实际控制人 [1] - 金融街集团为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控制企业 集团成员包括长城人寿、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等 [1] 控股股东背景与资源支持 - 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实控人后为公司带来三大核心支撑:深厚的金融资源积淀、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广阔的业务协同空间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66亿元 同比增长42.45% [3] - 归母净利润2.41亿元 同比增长346.86%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3.90亿元 同比增长401.32% [3] - ROE达到2.86% 同比增长2.19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表现 -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收9.51亿元 同比增长36.19% [3] - 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收0.93亿元 同比增长41.54% [3] - 自营交易业务实现营收4.75亿元 同比增长102.99% [3] 公司组织架构 - 在全国设有108家分支机构及7家分公司 [1] - 拥有恒泰长财证券、恒泰期货、恒泰资本投资、恒泰先锋投资四家全资子公司 [1] - 控股新华基金 [1] - 业务覆盖股权承销保荐、债券承销、新三板推介挂牌、期货经纪、期货交易咨询、私募投资基金、另类投资和公募基金管理等 [1]
北京证券,来了
财联社· 2025-07-23 21:35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的核心事件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工商变更登记并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1] -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接手85.01%股权 [3] 股权变更与战略调整 - 瑞信证券从外资主导合资券商转变为国资控股券商 [3]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9135万美元)和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对价1.24亿美元) [8] - 证监会2025年3月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实际控制人 [8] 更名背后的业务方向 - 北京证券或转向服务国企改革、北交所企业融资等本土化业务 [3] - 国资背景可为券商提供资本、政策及客户资源支持,尤其在服务区域经济和国企改革领域更具优势 [3][5] - 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市少数具有金融主业的市管国企,业务涉及银行、证券、消费金融等领域 [5] 行业整合与券商更名趋势 - 券商更名往往是战略调整和股权结构变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已有6家以省市命名的券商 [4] - 近年来已有10家券商更名,包括金融街证券、麦高证券、高盛(中国)证券等 [4][9] - 行业竞争激烈,更名有助于重塑品牌形象和明确业务方向 [4] 方正证券的战略考量 - 方正证券通过股权转让收回现金,改善财务状况并聚焦核心业务 [4] - 权益法核算所持瑞信证券股权负收益影响消除,增加净利润 [4] 北京国资体系券商布局 - 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及北京证券 [6] - 市场关注北京国资体系券商是否会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东风进行整合 [6] 瑞信证券历史变更阶段 - 2008年成立时名为瑞信方正证券,方正证券持股66.7%,瑞士信贷银行持股33.3% [7] - 2020年瑞士信贷银行增资至51%,成为外资控股券商 [7] - 2024年瑞银吸收合并瑞信,承继瑞信证券51%股权 [7] 其他券商更名案例 - 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券)更名基于金融街集团入主后的战略定位 [9] - 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更名因指南针完成收购 [10] - 高盛(中国)证券(原高盛高华证券)更名以统一全球品牌形象 [10] - 华源证券(原九州证券)更名因武汉金控成为实际控制人 [11] - 国投证券(原安信证券)更名旨在强化股东赋能 [11] - 诚通证券(原新时代证券)更名因中国诚通入主 [12] - 国新证券(原华融证券)更名因国新资本成为主要股东 [12] - 国泰海通证券(原国泰君安证券)更名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 [12] - 天府证券(原宏信证券)更名或意味新战略布局 [13] - 国联民生证券(原国联证券)更名后注册资本增至54.7亿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