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治愈
搜索文档
艾滋病(HIV):关注长效制剂、多重耐药和功能性治愈三大方向
长江证券· 2025-11-11 14:1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4] 报告核心观点 - 艾滋病领域未来有三大重点投资方向:制剂长效化、多重耐药(MDR)以及功能性治愈 [4][11] -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已将艾滋病转化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但仍存在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性、患者依从性差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4][10] - 国内HIV/AIDS患者基数庞大,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现存活患者达139万例,抗HIV用药市场规模预计至2027年将超过110亿元 [9][26] 艾滋病疾病负担与未满足需求 - 截至2022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约3900万例,年新发患者数超百万 [9][23] - 中国近年新发病例数超5万例/年,2023年发病人数为58903人,年死亡人数约2万人 [9][23] - 国内抗HIV药物市场呈现国家免费药、医保药和自费药三分天下的格局,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70亿元,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27% [26] 三大新药开发方向 方向一:长效制剂 - 长效制剂旨在解决每日口服ART药物导致的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多及耐药风险增加等痛点 [11][45] - GSK与强生的Cabenuva作为长效代表药物,自2021年获批后快速放量,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到12.94亿美元 [11][49] - 全球已上市4款治疗用长效抗HIV药物,包括卡替拉韦/利匹韦林、艾博韦泰、Lenacapavir和伊巴珠单抗 [48] 方向二:多重耐药(MDR) - 随着ART疗法普及,多重耐药患者比例逐年升高,中国HIV初治患者传播性耐药(TDR)流行率呈现上升趋势,2020-2022年间针对NNRTI的TDR流行率达6.7% [11][53] - 国内HIV患者一线ART治疗失败后耐药比例达51.2% [56] - 目前FDA仅批准3款药物明确用于MDR适应症,包括吉利德的Lenacapavir、中裕新药的伊巴珠单抗和BMS的Fostemsavir,仍需更多有效治疗手段 [11][57] 方向三:功能性治愈 - 功能性治愈是指停药后患者体内HIV-1病毒载量仍处于检测下限,且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11][62] - 全球已报道至少8例HIV感染者通过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等方式实现功能性治愈,但距离普适性疗法尚有距离 [62] - 主要探索策略包括“Shock and Kill”、“Block and Lock”、基因编辑技术及多种免疫疗法(如治疗性疫苗、广谱中和抗体、CAR-T等) [11][63] 重点药物UB-421分析 - UB-421是一款人源化IgG1类CD4单抗,其国内开发权益已授予世之源生物科技,是国内唯一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CD4长效单抗 [12][67] - 该药物通过竞争性占据gp-120与CD4受体的结合位点来阻断病毒入侵,因其不直接针对病毒基因,故耐药突变概率低且具备免疫调节作用 [12][68] - 研究显示,UB-421联合Lenacapavir治疗一名多重耐药患者,在29周时使其病毒载量降至低于20 copies/mL,为2015年以来首次检测不到病毒,展现了攻克MDR的潜力 [13][79] - 在功能性治愈方面,UB-421可作为“Block”环节的关键工具,在“Shock”阶段防止被重新激活的潜伏病毒再次感染正常CD4+ T细胞,与CAR-T等“Kill”手段联合形成完整的治疗逻辑闭环 [13][84]
从不可治愈到长期生存,多发性骨髓瘤创新疗法带来“功能性治愈”新希望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18:41
疾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多发性骨髓瘤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0岁 与人口老龄化相关 发病率逐年上升 [1][3] -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推测与遗传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3] - 本质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产生无免疫活性的无效球蛋白 损害机体正常功能 [3] 临床特征与诊断挑战 - 早期症状不典型 易被误认为衰老正常表现 漏诊误诊屡见不鲜 [3] - 核心症状通过CRAB法则概括:高钙血症 肾功能损害 贫血 骨病变 [3] - 症状隐匿分散导致就诊方向偏差 可能延误治疗并导致肾脏衰竭 病理性骨折等不可逆并发症 [4] - 需重点关注球蛋白指标 成人正常参考范围20-30g/L 超过50g/L需高度警惕 血清固定电泳检查单克隆球蛋白为特征性指标 [4] - 存在球蛋白异常偏低特殊案例 指标过高或过低均可能提示异常 [5] 治疗策略与疾病管理 - 疾病进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维持无症状状态8至10年 仅需每半年复查监测 [7] - 典型发病期肿瘤细胞比例超过10% 需立即启动规范治疗 手段包括传统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7] - 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年龄 身体基础状况 肿瘤生物学特征等因素量身定制 [7] - 生存状况实现质的飞跃 5年生存率从五六年前约60%持续延长 现生存期达十几年至二十几年患者逐渐增多 [8] - 疾病纳入慢性病范畴管理 通过规范治疗缓解症状 减少器官损伤 维持疾病缓解状态 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总生存期 [8] 创新疗法与临床突破 - 复发难治性患者治疗选择有限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9] - 双特异性抗体被NCCN指南列为核心推荐方案 成为复发难治患者标准治疗选择 [9] -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治疗有效率均超过60% 完全缓解比例达到约35% [9] - 创新疗法推动治疗向功能性治愈方向迈进 指肿瘤细胞无法检出或与免疫系统平衡共存 患者可如正常人生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