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态匹配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Science两连发:David Baker团队中国博后利用AI“驯服”无序蛋白,攻克“不可成药”靶点
生物世界· 2025-07-31 12:13
内在无序蛋白(IDP/IDR)的特性与挑战 - 内在无序蛋白(IDP)及具有内在无序区域(IDR)的蛋白约占人类蛋白质组的60%,缺乏单一明确结构,具有高度灵活性[1] - IDP/IDR驱动关键细胞信号转导、应激反应及多种疾病进展,但传统上被认为是"不可成药"靶点[2] - 传统药物设计方法难以靶向IDP/IDR,因其结构动态变化且易降解聚集[7][9] AI技术突破与核心原理 - 研究团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设计能精准结合IDP/IDR的结合蛋白,精度达原子级别[2] - AI模型RFdiffusion采用"动态匹配"原理:不预设结构、局部构象引导、双向优化[11][12][13] - 互补的logos策略预制1000个"结合口袋"库,有效连接成单一结构[17] 研究成果与应用潜力 - 设计生成的结合蛋白对IDP/IDR的结合亲和力达3-100纳摩尔,部分低于100皮摩尔[15][18] - 靶向胰淀素的结合蛋白可抑制淀粉样纤维形成并分解已形成纤维,与2型糖尿病相关[16] - 靶向G3BP1的结合蛋白可破坏应激颗粒形成,为帕金森病研究提供新工具[16] - 设计的结合蛋白在癌症治疗、疾病诊断、神经疾病干预等领域展现应用潜力[18] 技术特点与行业影响 - 两种互补设计策略:RFdiffusion适合具有螺旋和链状二级结构的靶点,logos策略适合缺乏规则二级结构的靶点[22] - 研究工具已在线发布供免费使用,可能引发新治疗手段和诊断方法浪潮[20] - 标志着计算生物学进入"实用时代",推动AI与生物医药的深度融合[24]
强盛集团丨项目融资分成设计:让利益分配成为发展的助推器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33
融资分成机制设计核心原则 - 分成机制设计是项目融资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投资方与创始团队的利益分配以及企业后续融资能力和发展动力 [2] - 核心原则是"动态匹配",需根据融资阶段特征调整分成逻辑:种子轮采用"固定基数+超额分成"模式(如营收未达300万时创始人团队拿70%,投资方30%,超额部分按6:4分配),成长期引入"阶梯式调整"机制(如估值达5亿元后分成比例自动调整为创始团队55%、投资方45%)[2] 权责划分与反稀释设计 - 权责划分是分成设计前提,需明确各方权责边界,可采用"基础分成+责任溢价"模式(如投资方仅享受30%基础收益分成,创始团队因承担运营责任额外获得20%管理分成)[4] - 反稀释条款需嵌入分成体系,设置"棘轮条款"(后续融资估值低于前轮时早期投资方分成比例自动上浮5%-10%)并约定"兑现周期"(如用户量突破100万时兑现30%,盈利达标兑现剩余部分)[4] 长期激励机制与实操细节 - 成熟分成设计需预留10%-15%动态激励池用于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如字节跳动设立贡献度评估体系,员工根据年度KPI获得激励池分成)[6] - 实操细节包括明确可分配利润计算标准(剔除研发投入、设备折旧等)、约定特殊情况处理机制(如项目清算时优先返还投资方本金)、预留每轮融资后的比例调整空间[6] 分成机制终极目标 - 分成设计终极目标是让各方利益与项目成长深度绑定,注入"共生思维"(不让创始人丧失动力、投资方承担不合理风险、团队成员缺乏归属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