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业务转型
搜索文档
 五闯港交所的量化派,小贷业务隐身电商平台背后
 新浪财经· 2025-09-22 23:29
 上市申请与业务转型 - 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19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 [1] - 公司已从一家贷款平台转型为电商平台,目前主要通过“羊小咩”开展电商业务,并通过“消费地图”开展汽车交易撮合业务 [1] - 公司已终止金融借贷相关业务,2025年前五个月来自金融机构的收入已归零 [4][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营收分别为9.93亿元和4.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和1.26亿元 [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99.3029亿元,经营溢利为35.2113亿元,毛利率高达96.9% [2][9] - 2025年前五个月,来自羊小咩的收入为4.061亿元,占总收入的98.1%,而消费地图的收入为791.7万元,占比1.9% [9][10]   运营数据与用户指标 - 2025年前五个月,羊小咩在每名用户身上的平均收入为2.56万元,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3.70万人 [10][11] - 2024年公司的GMV高达70.28亿元,年注册用户数为5688.1万 [11] - 2025年前五个月的平均月付费用户为6.69万人,下月平均回购率为41.6% [11]   股东结构与对赌压力 - 公司创始人周灏控制的实体Mars Legend是最大股东,持股23.72%,控股股东集团合计控制45.21%的投票权 [6][7] - 阳光人寿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5.42% [6][7] - 公司面临对赌协议压力,截至2025年5月底,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余额为18.11亿元,上市是消除该影响的关键 [6]   关联交易与潜在风险 - 尽管公司声称已剥离金融业务,但其关联方鹰潭广达仍在提供直连羊小咩平台的小贷业务 [4][13] - 2024年末及2025年5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6.79亿元和7.56亿元,主要由于来自鹰潭广达的应收账款增加 [13] -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2.42万条关于羊小咩的投诉,近期投诉集中在商品售价远高于市场价以及疑似引导套现的行为 [13][14]
 新规将至 助贷行业迎来大变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9-06 11:15
 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助贷新规》将于2025年10月实施 将隐性收费纳入综合成本计算 实质性切断高息助贷业务生存基础 预计未来6-12个月内高息助贷平台或将退出市场[1] - 高息助贷平台面临银行资金撤离、资金成本大幅上升、盈利空间持续收窄等多重压力 行业洗牌加速 尾部平台将被迫离场[1][3][6] - 头部助贷平台因聚焦24%以内利率业务且采取收紧风控策略 受影响较小 甚至可能获得更多资金合作与市场份额[2][14][15]   监管政策影响 - 《助贷新规》明确将隐性收费纳入综合成本计算 银行主动收缩高息助贷资产规模 高息助贷业务生存基础被切断[1] - 新规驱动助贷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驱动 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15]   资金成本变化 - 银行普遍撤出高息助贷业务资金合作 资金合作报价从10%-12%升至14%[1][3][4] - 高息助贷业务资金成本达10%以上 若算获客成本8%-10% 运营及坏账成本12% 36%利率业务的利润空间不足6个百分点[4][5] - 银行提高24%以内利率助贷业务的资金合作门槛 要求担保金比例从8%-10%抬高至15%-20%[13]   行业规模与结构 - 助贷行业规模约3-4万亿元 高息助贷业务占比25% 约万亿规模将遭遇冲击[3] - 行业洗牌加速 中小助贷机构面临资质清理、资金合作门槛提升、技术能力不足三重压力[6]   平台盈利与转型 - 高息助贷平台催收成功率降至80%以内(低于行业平均83%-85%) 贷款坏账率上涨3-4个百分点[7] - 转型24%以内利率业务需将业务规模扩大3倍才能实现同等盈利 但需重建客户运营体系、获客渠道、风控模型等[11][12] - 部分平台转向轻资产模式(如联合运营) 但利润率不高[13]   头部平台表现 - 头部平台聚焦24%以内利率业务 采取收紧风控策略(如抬高审批标准、增强还款提醒、调整信用额度) 业务发展相对平稳[2][14] - 银行将从高息助贷撤出的资金转向24%以内利率业务 头部平台资金合作量与业务量双双扩大[14] - 头部平台凭借合规资质与技术优势 更容易进入银行合作白名单 通过科技输出能力扩大市场份额[14][15]   第三方服务变化 - 第三方催收公司需求增加 催收款分成比例提高 业务主管月收入达4-5万元[8] - 高息助贷平台每月更换委外催收机构以提升催收成功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