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设备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淡水泉调研瑞迈特、精智达
证券之星· 2025-06-30 08:04
瑞迈特公司调研要点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OSA、COPD患者的全周期、多场景治疗解决方案,是国内家用无创呼吸机及通气面罩龙头企业 [1] - 核心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供应链安全可控 [1] - 现有两个生产工厂分别位于东莞和天津武清,可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 [1] - 更名"瑞迈特"后实现企业名、证券简称与核心品牌的三位一体,增强品牌势能和资本动能 [1] - 一季度国内业务表现良好,得益于资深消费品营销专家加盟,调整渠道和销售政策 [1] - 作为出海企业拥有全球市场进入能力、知识产权布局和海外本土化运营能力,已进入美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医保市场 [1] 精智达公司调研要点 - 产品包括DRM老化测试修复设备、MEMS探针卡、存储器通用测试验证机、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等 [2] - 正在研发满足先进封装测试要求的升级版CP测试机、高速FT测试机,并已获得客户认可 [2] - 计划拓展MEMS探针卡产品线,研发分选机、探针台等测试设备,并成立了南京精智达技术有限公司 [2] - 正开发针对KGSD、HBM等2.5D和3D封装技术的测试技术和设备 [2] - 设定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60%,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00% [2] 淡水泉机构简介 - 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领先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之一 [3] - 专注于与中国相关的投资机会,同时开展国内私募证券投资、海外对冲基金和QFII/机构专户业务 [3] - 客户群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养老金、主权基金、大学捐赠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客户及高净值个人客户 [3] - 以北京为总部,在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和美国设有办公室 [3]
2025年中国CT球管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需求增长、国产化加速,CT球管行业正迎来关键发展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56
CT球管行业核心观点 - CT球管是CT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成像质量、扫描速度及设备寿命,成本约占CT设备总生产成本的20% [1] - 2024年中国CT球管市场容量35396套(存量25835套+增量9561套),2025年预计达40445套(存量30000套+增量10445套) [1][9] - 售后维修更换需求将远超新增设备需求,单台CT设备生命周期需更换至少5次球管 [9][11] - 国产化进程加速,政策支持推动技术突破,行业进入关键发展期 [1][18] CT球管行业定义及分类 - 通过电子束发射高能X射线实现人体断层扫描,技术类型/冷却方式/应用场景/市场定位为分类维度 [2] - 属于高值医疗耗材,平均使用周期13个月,远低于CT设备10年以上寿命 [9][11] 行业发展环境与政策 -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及核心部件研发,包括《"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6项政策 [4][6] - 政策明确攻关CT球管用真空高温轴承、大功率CT球管等关键技术 [6] -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放宽,甲类设备价格限额从3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 [6] 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CT设备存量51670台(增量9561台),2025年存量预计达60000台(增量10445台) [7] - 存量市场球管需求占比73%(2024年),2025年将提升至74% [1][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阴极灯丝/阳极靶面等金属材料及零组件 [11] - 中游:CT球管制造,涉及液态金属轴承等核心技术 [11][14] - 下游:CT设备厂商及医疗机构维修市场 [11] 竞争格局 - 国内主要企业:智束科技(首款7001热容量球管)、联影医疗(双极性技术)、斯瑞新材(年产3万套零组件)等14家厂商 [14][15] - 国际厂商仍占主导,国产企业在制造工艺上需突破 [14] - 代表企业昆山医源年产7000只球管,占国产高热容量球管产能70%以上 [16] 发展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驱动技术自主创新 [1][18] - 高热容量、长寿命球管成为研发重点方向 [15][16] - 产业链协同升级,上游材料与下游设备联动发展 [11][15]
2025年中国激光医疗设备行业分类、市场规模及发展全景研判: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应用拓展和国产替代加速的关键阶段,具有应用广、需求大的特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9:33
激光医疗设备行业定义及分类 - 激光医疗设备利用激光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或康复,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在医疗领域具有精准、微创、高效等优势 [1][3] - 激光医疗设备可分为眼科激光治疗设备、外科激光手术设备、皮肤病激光治疗设备、光动力疗法激光治疗设备、口腔激光设备和激光理疗仪器等几大类 [3] - 激光医疗行业主要分为激光医疗设备制造和激光医疗服务行业,可应用于眼科、口腔科、泌尿科、皮肤科、性病科、耳鼻喉科、普外科、妇科、骨科、心血管科、神经外科以及肿瘤科等各个临床科室,可治疗疾病达数百种 [2] 激光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激光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为58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60亿元 [1][7] - 我国激光医疗设备国产化已进入"中端主导、高端突破"阶段,中低端市场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但超精密、超快激光领域仍需长期技术积累 [1][9] - 2024年我国激光医疗设备国产化率约为67.01%,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70% [9] - 我国已批量上市的国产激光和强光类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光子嫩肤仪、Nd:YAG激光治疗机、CO2激光治疗机、He-Ne激光理疗仪、绿激光前列腺治疗机、钬激光碎石机等,应用于皮肤美容、外科手术、眼科、理疗、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 [7] 激光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光学材料、光学元器件及其他原材料供应,以及辅助系统、激光器系统、机械系统、数控系统等服务商 [11] - 行业中游为激光医疗设备研发及生产 [11] - 行业下游应用于各医疗机构、家庭及个人,主要以医院、民营美容医院为主 [11] 激光医疗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中低端国产化加速,高端技术追赶"的格局,高端市场仍被国际巨头主导 [13] - 主要企业包括奇致激光、锐科激光、联影医疗、普东医疗、亚格光电、奥普光电、炬光科技、爱科凯能、华大激光等 [13] - 奇致激光取得22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拥有11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项,掌握了激光输出控制技术、激光设备保护技术等核心技术,产品面向皮肤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和眼科等领域 [15] - 锐科激光2023年总营业收入36.80亿元,2024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15.87亿元,其中脉冲光纤激光器营业收入1.91亿元,连续光纤激光器营业收入12.63亿元,超快激光器营业收入0.31亿元 [19][21] 激光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应用拓展和国产替代加速的关键阶段 [23] - 未来发展趋势是智能化、高端化、小型化、专科化、环保化 [23] - 激光医疗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有望惠及更多家庭及个人 [23] - 无论是医用激光设备、激光美容仪器还是家用便携设备,都具有应用广、需求大的特点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