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搜索文档
郑州市“全院一张床”改革打破医院科室壁垒 床位可共享 患者少等待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改革模式核心概念 - 核心模式为打破科室间床位“围墙”,将全院床位作为整体进行灵活管理和统一调配,实现患者跨科收治 [2] - 改革旨在解决医院床位“冷热不均”的局面,提升床位利用率,更好地服务患者 [1] 具体实施方式 - 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作为“智慧大脑”,实时掌握各病区床位使用情况,并按照“急诊优先、专科相近、区域相邻”原则为患者匹配床位 [3] - 推行“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即使患者被安排至其他科室床位,其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保持不变,并通过系统跨科授权确保突发情况能得到及时处置 [3] 政策支持与规划 - 2023年10月省卫生健康委推出便民就医举措,首次提出试行“全院一张床”模式,郑州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 [4] - 2025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在公立三级医院推行,方案围绕床位管理等5方面提出13项具体任务 [4][5] - 根据规划,到2026年年底,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面实行该模式 [5] 实施成效 - 新模式推行后,患者等床时间明显缩短,急诊积压减少,床位周转加快,医院运营成本更合理 [4] - 以郑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为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共有29名患者使用共享床位,共享科室床位使用率提高22.2%,患者术前等待床位时间平均缩短0.81天 [4]
市一医院与美年健康达成合作,共建“公立+体检”医联体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0:55
战略合作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美年健康广州城市群建立医联体合作 围绕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健康服务展开[1] - 首批合作覆盖越秀 天河 花都等区域的4家体检中心 旨在延伸公立医院服务半径并提升区域健康服务效率[3] - 合作推行就医五优先机制 设立专人响应流程以强化转诊衔接[3] 合作内容 - 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为体检异常指标客户提供快速就医服务[5] - 推进专家资源共享 邀请市一医院专家参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疑难病例会诊[5] - 共同开发覆盖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方案 推动预防医学与临床医疗融合[5] 资源整合 - 整合美年健康在预防保健和数据规模方面的优势[9] - 结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疑难病诊疗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资源[9] - 共同打破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间的壁垒[9] 行业动态 - 发布《中国智慧中医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可提升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标准化和效率[7] - 智慧中医通过构建中医知识图谱成为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路径[7]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低风险卒中患者监测频率可减半至17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7 08:01
急性缺血性卒中监测频率研究 - 中外专家联合研究发现低风险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监测频率可从37次减半至17次 该方案安全可靠且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1] - 研究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克雷格·安德森团队联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8个国家114家医院开展 覆盖4922例患者 [1] - 成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标题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最佳监测试验(OPTIMISTmain)》 [1] 研究背景与设计 - 当前AHA/ASA指南推荐的37次监测方案制定于1990年代 高频监测导致医疗资源消耗、患者休息干扰及护理工作受限 [2] - 标准组采用24小时37次评估 低强度组采用24小时17次评估 研究对象为NIHSS评分<10分的临床稳定低风险患者 [2][3] - 研究灵感来源于临床护士对监测强度的质疑 克雷格·安德森此前曾通过研究改变全球脑出血治疗指南 [2] 研究成果与影响 - 两组患者在90天不良预后、脑出血发生率等关键指标无显著差异 美国医院ICU入住率降低30% [3] - 团队建议将低强度监测方案纳入临床指南 2024年初在复旦创建国际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中心 [3] - 未来将建设"ACT-GLOBAL"平台 联合40国400家机构 预计提升临床试验效率40% 缩短研究周期30% [4] 行业意义 - 卒中为全球第二大非传染性死因 该研究直接针对静脉溶栓这一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实践优化 [2] - 方案实施可释放护理人力资源 促进医疗系统资源再分配 具有显著卫生经济学价值 [3] - 跨国研究模式为脑血管病领域建立标准化临床研究范式 加速治疗方案转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