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创新转型
搜索文档
中国创新药奋起,正加速融入全球医药版图|“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10-23 19:10
行业地位与学术影响力提升 - 中国肿瘤研究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成为焦点,中国学者主导的“突破性摘要”研究达23项创历史新高,另有3项成果进入最高学术等级的“主席论坛”进行口头报告 [1]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于2025年接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主席,成为该协会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主席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金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共40笔,其中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占比高达40% [7] - 2024年中国发起的新药临床试验占全球总量的30%,十年间份额从1%跃升至30%稳居全球第二,肿瘤领域临床试验启动数量已位居全球首位 [8] 创新药出海进展与交易规模 - 2019年实现中国自主研发抗癌药在美国上市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在海外上市的国产创新药数量已超过20款 [4][5] - 2023年以来中国创新药管线对外授权交易爆发式增长,2025年对外授权总金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首次单一年度达到此量级 [7] - 2025年10月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最高114亿美元合作,成为中国创新药史上最大授权交易 [7] - 迪哲医药旗下药物舒沃哲获美国FDA加速批准上市,该药从靶点发现到药物设计为全球首创,突破EGFR exon20ins这一“难成药”靶点 [5][6] 研发能力与创新转型 - 中国创新药从模仿跟随向源头创新转型,与全球同靶点首款上市创新药的时间差距已从10年以上缩短至1年至5年 [1][9] - 行业经历2021年下半年靶点同质化竞争与资本寒冬后,企业产品管线得到优化,数量减少且更精良,以追求国际一流竞争力为目标 [9] - 中国在ADC等前沿领域展现出竞争力,并具备高效低成本的临床推进及工程优化能力,使创新药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性价比 [8][9] 出海模式与未来挑战 - 当前国产创新药出海多数停留在“借船出海”阶段,缺乏在国际开展临床试验的经验与实力,有能力在海外自主销售的企业仍为极少数 [10] -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成本高昂且易受未预测事件考验,企业需具备准确定位与定力 [10] - 复宏汉霖等公司正从国际化1.0(海外注册上市)向2.0过渡,计划参与当地市场商业化运营并搭建团队 [11] - 中国药企以中国药品为主占领美国市场难度增大,需继续做大本土市场并发展美国之外市场,推动与其他国家监管数据互认 [11]
步长制药:中期分红4.11亿元落地 与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国际金融报· 2025-09-18 21:58
分红方案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9元 共计派发4.11亿元 以总股本10.55亿股为基数进行派发 将于9月25日至9月26日发放 [1] - 股息率达2.52% 高于药明康德、东阿阿胶等同业公司 处于行业中上水平 [2] - 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开展中期分红 累计分红金额达79.48亿元 同时累计回购0.87亿股并注销 总金额17.44亿元 [2][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表现良好 显示健康造血能力 [3] - 公司已累计在全国范围内纳税超320亿元 为山东、东北、陕西等地区经济做出贡献 [3] -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经营质量和效率持续改善 为现金分红提供底气 [3] 研发与转型 - 拥有457件有效专利 在研产品达209个 其中生物制品12项、疫苗产品5项 覆盖肿瘤、骨质疏松等治疗领域 [3] - 正从中药企业向现代化科研型高科技健康产业转型 加速布局化药、生物药和疫苗领域 [2] - 积极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 打造核心产品集群 推动中医药高科技产业发展 [4] 行业趋势 - 医药行业具有抗周期特性 随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 需求持续增长 [3] - 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常态化 倒逼企业加快创新转型 优质企业通过产品升级获得新增长动力 [3] - 行业逐步从仿制向创新转型 从销售驱动向研发驱动转变 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4] 公司治理 - 现金分红是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有助于吸引长期投资者并提升市场形象 [4] - 分红行为展示企业对自身发展信心 传递对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 [4] - 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普遍展现较强分红意愿 多家公司以每10股超4元派现作为分红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