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调整
搜索文档
盘点上市连锁药店三季报:门店扩张速度放缓,四家业绩增长
贝壳财经· 2025-11-15 13:0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七大上市连锁药店前三季度业绩分化,四家公司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三家公司出现双降 [1] - 大参林营收规模最高达200.68亿元,同比增长1.71%,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25.97% [2][3] - 益丰药房营收172.86亿元,微增0.39%,归母净利润12.25亿元,增长10.27% [2][3] - 老百姓营收160.7亿元,下降1%,归母净利润5.29亿元,下降16.11%,为净利润降幅最高公司 [2][4] - 一心堂营收130.01亿元,下降4.33%,归母净利润2.69亿元,下降8.17% [2][4] - 健之佳营收65.49亿元,下降2.8%,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微降0.2% [2][5] - 漱玉平民营收74.46亿元,增长5.19%,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大幅增长927.37% [2][6] - 华人健康营收38.92亿元,增长19.06%,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增长45.21%,是唯一双位数增长公司 [2][6] 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 大参林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业务拓展、老店同店增长、毛利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提升 [3] - 益丰药房通过关停部分门店、降本增效及经营策略调整提升盈利能力 [3] - 老百姓第三季度业绩好转,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微增0.07%和2.62% [4] - 一心堂业绩下滑受云南区域零售业务下滑、分销业务风险管控收缩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近1500万元影响 [4][5] - 健之佳加快业务转型,强化非药业务弥补医保收入下降,并加强费用管控 [5] - 漱玉平民业绩增长因优化门店网络、提升库存周转效率及确认业绩承诺补偿款1.27亿元 [6] - 华人健康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各业务板块内生性增长及零售门店数量增加 [6] 门店扩张战略转变 - 行业整体门店扩张速度放缓,从“跑马圈地”转向提质增效,多家公司出现净关店 [1][7][8] - 2024年末全国药店总数季度环比下降0.5%,2025年第一季度净关店3166家,门店数回落至70万以下 [7] - 一心堂前三季度新增门店288家,关闭430家,期末门店11230家,少于2024年末的11498家 [8][12] - 大参林2025年上半年新开自建门店152家,并购0家,闭店285家,扩张暂停 [8] - 老百姓前三季度关闭直营门店304家,新增门店756家(其中加盟店692家),期末门店15492家 [9][12] - 益丰药房期末门店14666家,较去年末减少18家,前三季度关闭440家,新开422家(含加盟) [10][12] - 健之佳关闭83家,新增45家;漱玉平民关闭223家,仅新增3家 [11][12] - 漱玉平民逆势在山东省完成三起并购,累计并购门店754家,聚焦区域市场 [13] - 华人健康2025年上半年新增门店529家(含并购478家),期末门店2266家,净增492家 [1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行业处于政策高压、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的调整周期,部分公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收缩战线 [15] - 医保追溯码全面使用、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落地推高合规要求,具备精细化管理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益 [7][15] - B2C、O2O增速放缓,线上线下融合加速,上市连锁公司相对中小药房具备显著优势,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确 [15]
知名药企突然被曝欠薪,有员工表示:离职流程没人推进,公司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3:05
公司现状 - 方腾医药因欠薪事件被广泛关注,南京、北京、厦门等多地员工在社交媒体讨薪,部分已申请仲裁[3]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最初为方恩医药在南京设立的SMO公司,目前已在25个治疗领域拥有超过1000个I-V期临床试验项目操作经验[3] - 2024年1月29日从ClinChoice昆翎剥离,法律上无关联,但天眼查显示仍有一定联系[6][7] - 公司员工人数超600人(2022年数据),目前面临资金紧张问题,去年调整薪资结构为底薪+城市津贴,公积金比例降至城市最低,今年春节后开始全员降薪[11] 行业背景 - 中国CRO行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2年进入迅速发展期[6] - 202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达76亿美元,占全球11.6%,预计2025年将达229亿美元,占全球21%[14] - 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认定机构从2018年625家增至2022年超1180家,市场供给端价格不断下降[13] - 2023年头部CRO企业降价幅度达20-30%,甚至有企业打出降幅50%的口号[13] 发展挑战 - 2021年以来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2022年全球和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规模明显下降,CRO业绩承压[1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选择出海寻求增长[15] - 国内CRO行业整体水准与国外存在差距,获得海外药企认可需要长期信任建设过程[15] - 当前国内头部CRO公司有出售海外资产的情况[15] 未来机遇 - 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产业,国内医药创新转型快速推进,国产新药首次IND数量快速增长[14] - 药品审评制度不断完善,对临床试验数据质量要求提高,研发外包模式有望成为更多药企选择[14] - 国内药企先行带动CRO出海可能成为发展方向,但需要CRO企业具备内外兼修的基本功[15]
21调查|方腾医药欠薪:员工离职通道畅通 ,CRO急寻生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0:36
公司情况 - 方腾医药因欠薪事件被广泛关注,南京、北京、厦门等多地员工在社交媒体讨薪,部分已申请仲裁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最初为方恩医药在南京设立的SMO公司,后在25个治疗领域拥有超过1000个I-V期临床试验项目经验 [1][3] - 2022年员工人数超600人,2024年1月从ClinChoice昆翎剥离,法律上无关联,但天眼查显示仍存在股权联系 [3][4] - 员工反映HR、财务、法务团队与ClinChoice昆翎共享,离职流程曾受阻,目前通道已畅通 [2][4] - 去年薪资结构调整为底薪+城市津贴,公积金比例降至最低,春节后全员降薪,4月和5月工资被拖欠 [5] 行业现状 - 2021年以来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2022年全球和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规模明显下降,CRO业绩承压 [7] -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从2018年625家增至2022年超1180家,市场供给端价格下降,行业竞争加剧 [7] - 2023年头部CRO企业降价20%-30%,部分降幅达50%,中小CRO生存空间被压缩 [7] - 202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76亿美元,占全球11.6%,预计2025年达229亿美元,占全球21.0% [8] - 国内CRO企业尝试出海,但除少数公司外,整体研发水准与国外存在差距 [9] 发展前景 - 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国产新药首次IND数量快速增长,临床CRO外包率有望提升 [8] - 药品审评制度完善、监管趋严,兼具效率和成本的研发外包模式或成更多药企选择 [8] - 业内建议未上市中小CRO专注擅长领域,避免业务过度扩张 [8] - 头部CRO出售海外资产,行业认为CRO/CDMO企业应通过合规路径实现盈利增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