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服务

搜索文档
阳光诺和股价下跌3.32% 医疗服务板块企业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8-06 01:43
股价表现 - 8月5日收盘价64.3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21元 [1] - 当日开盘价66.00元 最高价66.00元 最低价63.45元 [1] - 成交量62636手 成交金额4.03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160.80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9929.64万元 [1]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60.90倍 [1] - 市净率7.12倍 [1] 公司概况 - 专注于医疗服务领域 业务涵盖医药研发 临床试验等环节 [1] - 总部位于北京 在医药研发服务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1]
财说|CXO板块集体回暖,泰格医药“掉队”
新浪财经· 2025-05-29 16:07
CXO行业整体表现 - CXO头部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显著改善,结束此前一年低迷态势 [1] - 药明康德一季度营收96.5亿元(同比+21%),净利润36.7亿元(同比+89.1%) [1] - 康龙化成一季度营收30.99亿元(同比+16.03%),净利润3.06亿元(同比+32.54%) [1] - 药明康德在手订单总额523.3亿元(同比+47.1%),康龙化成新签订单同比增超10% [1] 泰格医药业绩下滑原因 - 2024年收入66.03亿元(同比-10.58%),扣非净利润8.55亿元(同比-42.13%) [1] - 2025年Q1收入继续下滑5.79%,净利润1.65亿元(同比-29.61%) [1]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31.78亿元(同比-23.75%),客户资金紧张导致有效订单不足 [2] - CRO行业价格战致订单单价下降,Q4单季毛利率暴跌至17.7% [2] - 非经常性损益-4.76亿元,生物医药投资估值暴跌导致净亏损 [2] 泰格医药区域与战略问题 - 2024年境内营收同比-17.11%,境外营收同比-3.29% [3] - 国际化进展缓慢,境外营收占比不足50%,远低于行业头部80%水平 [4] - 战略调整限于裁撤疫苗业务等修补式应对,未根本性重塑成本结构 [3] - AI应用未显著提升人均效能,2024年人均创收创利无增长 [3] 行业技术变革与竞争格局 - 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22.4亿元(同比+187.6%),SPPS产能年底将达10万升 [6] - 凯莱英多肽产能14250L,2025年继续扩产,绑定礼来等全球客户 [6][7] - 药明康德2022-2024年员工减少但净利率从22.62%升至24.83%,AI赋能效果显著 [7] - 行业临床服务价格降至2022年均价70%,企业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应对政策风险 [8] - 头部企业估值中枢回落至10~20倍PE,反映市场对盈利稳定性的更高要求 [8]
知名药企突然被曝欠薪,有员工表示:离职流程没人推进,公司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3:05
公司现状 - 方腾医药因欠薪事件被广泛关注,南京、北京、厦门等多地员工在社交媒体讨薪,部分已申请仲裁[3]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最初为方恩医药在南京设立的SMO公司,目前已在25个治疗领域拥有超过1000个I-V期临床试验项目操作经验[3] - 2024年1月29日从ClinChoice昆翎剥离,法律上无关联,但天眼查显示仍有一定联系[6][7] - 公司员工人数超600人(2022年数据),目前面临资金紧张问题,去年调整薪资结构为底薪+城市津贴,公积金比例降至城市最低,今年春节后开始全员降薪[11] 行业背景 - 中国CRO行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2年进入迅速发展期[6] - 202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达76亿美元,占全球11.6%,预计2025年将达229亿美元,占全球21%[14] - 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认定机构从2018年625家增至2022年超1180家,市场供给端价格不断下降[13] - 2023年头部CRO企业降价幅度达20-30%,甚至有企业打出降幅50%的口号[13] 发展挑战 - 2021年以来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2022年全球和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规模明显下降,CRO业绩承压[1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选择出海寻求增长[15] - 国内CRO行业整体水准与国外存在差距,获得海外药企认可需要长期信任建设过程[15] - 当前国内头部CRO公司有出售海外资产的情况[15] 未来机遇 - 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产业,国内医药创新转型快速推进,国产新药首次IND数量快速增长[14] - 药品审评制度不断完善,对临床试验数据质量要求提高,研发外包模式有望成为更多药企选择[14] - 国内药企先行带动CRO出海可能成为发展方向,但需要CRO企业具备内外兼修的基本功[15]
21调查|方腾医药欠薪:员工离职通道畅通 ,CRO急寻生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0:36
公司情况 - 方腾医药因欠薪事件被广泛关注,南京、北京、厦门等多地员工在社交媒体讨薪,部分已申请仲裁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最初为方恩医药在南京设立的SMO公司,后在25个治疗领域拥有超过1000个I-V期临床试验项目经验 [1][3] - 2022年员工人数超600人,2024年1月从ClinChoice昆翎剥离,法律上无关联,但天眼查显示仍存在股权联系 [3][4] - 员工反映HR、财务、法务团队与ClinChoice昆翎共享,离职流程曾受阻,目前通道已畅通 [2][4] - 去年薪资结构调整为底薪+城市津贴,公积金比例降至最低,春节后全员降薪,4月和5月工资被拖欠 [5] 行业现状 - 2021年以来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2022年全球和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规模明显下降,CRO业绩承压 [7] -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从2018年625家增至2022年超1180家,市场供给端价格下降,行业竞争加剧 [7] - 2023年头部CRO企业降价20%-30%,部分降幅达50%,中小CRO生存空间被压缩 [7] - 202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76亿美元,占全球11.6%,预计2025年达229亿美元,占全球21.0% [8] - 国内CRO企业尝试出海,但除少数公司外,整体研发水准与国外存在差距 [9] 发展前景 - 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国产新药首次IND数量快速增长,临床CRO外包率有望提升 [8] - 药品审评制度完善、监管趋严,兼具效率和成本的研发外包模式或成更多药企选择 [8] - 业内建议未上市中小CRO专注擅长领域,避免业务过度扩张 [8] - 头部CRO出售海外资产,行业认为CRO/CDMO企业应通过合规路径实现盈利增长 [9]
诺思格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诺思格 - 行业:国内临床 CRO 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诺思格经营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00,007,284.35 万元,同比降 2.5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607.37 万元,同比增 13.12%;扣非净利润 2,041.50 万元,同比增 23.26%;期末资产总额 22.84 亿元,较 2024 年末降 2.2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 18.63 亿元,较 2024 年末增 1.68%[3] - 一季度订单量降 16%,服务费降 41%,远超预期,今年营收和利润压力大,或影响明年业绩[2][9][17] - 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一,临床试验运营服务收入降 18.87%,占比从 44.74%降至 37.24%;临床试验服务收入增 30.43%,占比由 25.87%提至 34.62%;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业务收入增 0.87%,占比从 14.59%提至 15.09%;生物样本检测服务收入降 27.30%;药理、临床药理业务和临床试验咨询合计收入增 19%[2][4] - 美国区一季度收入和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14] - 与礼来合作保持平稳,和 2024 年情况类似[16] 国内临床 CRO 行业情况 - 竞标数量维持高位,但订单价格持续下滑,资金短缺问题严重,行业整体景气度未见明显回升,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2][5][6] - 行业出清速度在加速,市场存在普遍悲观情绪[8] 公司发展规划及面临挑战 - 积极寻求国内外收并购机会,但符合业务互补性和增长潜力的标的较少,并购进展存在不确定性[2][7] - 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数据统计领域,澳大利亚分公司已设立,但尚未实现明显盈利,拓展仍需时间[2][12] - 各业务板块毛利率略有下降,降本增效空间有限,盈利端边际改善面临挑战[2][15][19] - 策划由诺思格主导建立基金公司,与中金电子共同建立的基金正常推进中[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整体人员达 2,200 人,2025 年一季度末人员基本稳定,会根据细分板块需求适当优化或补充[17] - 2025 年不会增加人员,虽工作量增加,但因订单价格下降、数量或略增,利润率空间缩小,将尽力控制成本,不加速扩张和推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