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人口变局
icon
搜索文档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2:21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与0-14岁人口占比15.81%已非常接近,预计“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少儿人口占比 [5]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变老”数量持续提升 [2] - 2024年全国有19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广西、江西、甘肃等省份占比超过13.5%,接近中度老龄化 [5] 区域人口结构差异 - 各省份人口结构呈现三大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老年占比20.25%,少儿占比9.50%)、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贵州少儿占比21.90%,老年占比12.90%)、少儿和老年人口占比均较高(如湖南、河北、山东等省份两者占比均超15%且相差不足1个百分点) [8] -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显著,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而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 [8] - 多个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0-14岁人口占比 [5] 人口政策重点方向 - “十五五”时期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同时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和医养结合模式 [12] - 人口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人口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 [9] - 需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 [11]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关键是要构建老年就业的友好环境,企业的生产线以及办公条件需要提高适老化程度,家庭、社区、企业等都应包容支持老年人就业 [3] - 应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尤其在数字化素养方面,社区可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企业需提供入职适应和数字工具使用培训 [16] - 目前老年就业热门领域包括老年网红、方言私教、老年大学教师、社会组织任职等,已有成功平台如无锡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教育部“银龄计划” [16] 具体实施案例 - 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以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17] - 截至2024年底,贵州“银龄计划”引才达16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83%,这些“银发智囊”通过技术攻关和传帮带为地区发展注入动能 [17] -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到79岁,比2012年提高了3.6岁,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基础 [14]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怎么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19:04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0-14岁人口占比为15.81%,两者已非常接近[6]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变老"数量持续提升[1] - "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老龄化率将持续攀升,高龄人口增速更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最终超过0-14岁人口占比[5][6] - 2024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多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0-14岁人口占比[6] -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化速度加快[8] 区域人口结构差异 - 2024年各省份人口结构呈现三类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辽宁)、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广东、贵州)、两者占比均较高(如湖南、河北)[9][10] - 上海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0.25%,而0-14岁人口占比仅为9.50%[7][9] - 贵州2024年0-14岁人口占比高达21.90%,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90%[7][9] - "十五五"时期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10] 人口服务体系构建 - "十五五"时期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1][12] - 人口服务体系需涵盖生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全链条环节,形成从出生到死亡的系统性支持网络[12] - 重点任务包括倡导积极婚育观、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9个方面[12] - 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普惠性托育机构与家庭支持政策,以缓解育儿成本高、女性就业受限等问题[12]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79岁,比2012年提高3.6岁,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奠定基础[13] - 需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工作岗位,积极开发老年资源[13] - 目前老年就业热门领域包括老年网红、方言私教、老年大学教师、社会组织任职等[16] - 需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重点提升数字化素养水平,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16] - 教育部"银龄计划"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截至2024年底贵州"银龄计划"引才达16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