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有所为
icon
搜索文档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2:21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与0-14岁人口占比15.81%已非常接近,预计“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少儿人口占比 [5]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变老”数量持续提升 [2] - 2024年全国有19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广西、江西、甘肃等省份占比超过13.5%,接近中度老龄化 [5] 区域人口结构差异 - 各省份人口结构呈现三大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老年占比20.25%,少儿占比9.50%)、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贵州少儿占比21.90%,老年占比12.90%)、少儿和老年人口占比均较高(如湖南、河北、山东等省份两者占比均超15%且相差不足1个百分点) [8] -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显著,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而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 [8] - 多个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0-14岁人口占比 [5] 人口政策重点方向 - “十五五”时期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同时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和医养结合模式 [12] - 人口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人口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 [9] - 需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 [11]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关键是要构建老年就业的友好环境,企业的生产线以及办公条件需要提高适老化程度,家庭、社区、企业等都应包容支持老年人就业 [3] - 应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尤其在数字化素养方面,社区可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企业需提供入职适应和数字工具使用培训 [16] - 目前老年就业热门领域包括老年网红、方言私教、老年大学教师、社会组织任职等,已有成功平台如无锡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教育部“银龄计划” [16] 具体实施案例 - 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以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17] - 截至2024年底,贵州“银龄计划”引才达16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83%,这些“银发智囊”通过技术攻关和传帮带为地区发展注入动能 [17] -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到79岁,比2012年提高了3.6岁,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基础 [14]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1:30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0-14岁人口占比为15.81%,两者已非常接近[4][5]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1] - “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率将持续攀升,高龄人口增速更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最终超过0-14岁人口占比[4][5] -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其中高龄化(80岁及以上)速度加快[7] - 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抚养比显著上升[6] 区域人口结构分化 - 各省份呈现三类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辽宁)、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贵州、广东)、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均较高(如湖南、山东)[8] - 上海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25%,0-14岁人口占比仅9.50%;贵州同期0-14岁人口占比高达21.9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90%[6][8] - “十五五”时期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8] 人口服务体系构建 - 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1][11] - 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普惠性托育机构与家庭支持政策,以缓解育儿成本高、女性就业受限等问题[12] - 要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与智慧健康服务,探索医养结合与社会化照护的可持续模式[12]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79岁,比2012年提高3.6岁[14] - 需构建老年就业友好环境,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工作岗位,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2][14] - 应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特别是数字化素养水平提升,社区层面可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14][15] - 已有成功案例包括无锡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搭建的技术咨询平台和教育部“银龄计划”,后者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退休教师[16]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怎么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19:04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0-14岁人口占比为15.81%,两者已非常接近[6]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变老"数量持续提升[1] - "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老龄化率将持续攀升,高龄人口增速更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最终超过0-14岁人口占比[5][6] - 2024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多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0-14岁人口占比[6] -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化速度加快[8] 区域人口结构差异 - 2024年各省份人口结构呈现三类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辽宁)、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广东、贵州)、两者占比均较高(如湖南、河北)[9][10] - 上海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0.25%,而0-14岁人口占比仅为9.50%[7][9] - 贵州2024年0-14岁人口占比高达21.90%,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90%[7][9] - "十五五"时期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10] 人口服务体系构建 - "十五五"时期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1][12] - 人口服务体系需涵盖生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全链条环节,形成从出生到死亡的系统性支持网络[12] - 重点任务包括倡导积极婚育观、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9个方面[12] - 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普惠性托育机构与家庭支持政策,以缓解育儿成本高、女性就业受限等问题[12]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79岁,比2012年提高3.6岁,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奠定基础[13] - 需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工作岗位,积极开发老年资源[13] - 目前老年就业热门领域包括老年网红、方言私教、老年大学教师、社会组织任职等[16] - 需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重点提升数字化素养水平,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16] - 教育部"银龄计划"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截至2024年底贵州"银龄计划"引才达16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83%[17]
“银龄乐动·金秋颂歌”重阳音乐会在宁举行
南京日报· 2025-10-29 10:17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银龄乐动·金秋颂歌”省市老同志重阳音乐会,是“我们的节日·重阳”系列活动之一 [1] - 活动于10月28日在青春剧场举行,旨在通过歌声为全省老同志送上节日祝福 [1] - 活动由省委老干部局、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举办,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干部活动指导服务中心具体承办 [1] 活动内容与规模 - 演出当天有近200位省市单位老年文艺骨干联袂登场 [1] - 演出形式包括合唱、独唱、器乐演奏、诗朗诵等艺术形式 [1] - 音乐会共分为3个篇章,节目包括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越剧《江姐》选段、二胡独奏《吴歌》等 [1] 活动目的与后续安排 - 活动旨在深入阐释重阳节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文化内涵 [1] - 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理念 [1] - 南京将举办一系列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1]
江苏多轨并举推动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增进银龄福祉 书写幸福长卷
新华日报· 2025-10-28 07:23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政策框架 - 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217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1] - 着力完善老龄工作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 [1] 老年社会参与与志愿服务 - 累计已有65.6万余人次老年人参与"银发生辉·银龄行动"等品牌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5万多场次,服务群众1038.8万余人次 [2] - 无锡市级"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中有3名老年志愿者参加江苏省首批"苏青银龄行动" [2] - 如皋市蒲行社区通过"书记午餐会"形式促进老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2] 老年教育体系建设 - 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达25% [3] - 每个设区市至少有4所老年大学,超额完成"每个设区市至少3所"的"十四五"指标 [3] - 连云港市老年大学通过推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缓解师资压力,此前1位老师平均要教61个学生 [3] 居家养老与适老化改造 - 江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亿元,去年全年改造14万户,数量全国最多 [4] - 按照"9073"养老格局,90%老年人居家养老,7%享受社区养老服务,3%在机构养老 [4] - 南京市鼓楼区智能水表关爱预警平台覆盖4900多户独居老人,系统捕捉家庭用水异常后自动触发警报 [4] 养老服务设施与网络建设 - 居家上门服务已覆盖18%的户籍老年人,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7] - 拥有530余家标准化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和8000余个老年助餐点 [7] - 去年供应养老用地56宗,确保养老用地优先安排、应保尽保 [6] 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 - 全省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超过70% [8] - 支持15家连锁化养老机构开展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去年完成第四批21家五级养老机构评定 [8] - 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4.1万张 [8] 社会保障体系支撑 - 长期护理险在13个设区市实现制度全覆盖,累计享受待遇34.16万人,基金支付超19.16亿元 [8] - 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 [8]
“十五五”民生大礼包:养老带娃降成本,预期寿命再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6:53
“十五五”规划民生领域核心目标 -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 - 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 - 预期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2] 生育支持与托育服务 - 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作用,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2]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十五五”时期逐步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6] - 浙江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宁海县试点托幼一体化模式,利用幼儿园闲置资源开设托班[6] - 2021年以来新生人口从1062万人下降到2024年的954万人,减少10.2%[7] - 幼儿园在园人数从2021年的4805万人下降到2024年的3584万人,减少25.4%[7] - 学前一年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已落地,惠及1200多万儿童[8] 养老服务与老年保障 - 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2] -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供给[2] - 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从2021年约2.7亿人(占比18.9%)增至2024年约3.1亿人(占比22%)[11] - 民政部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已在35个试点地区开展[14] - 全国范围内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试点,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已发放36.51万张消费券,使用24.32万次,核销金额1.82亿元[14] 公共资金投入与政策保障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需将政府资金更好用于民生紧要处[3] - 《建议》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4] - 适时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增量服务事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4]
“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80岁
中国基金报· 2025-10-24 13:19
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 - 国家计划通过5年努力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 [1] - 重点部署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明确倡导积极婚育观并优化生育支持政策 [1] - 推动老有所养 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1] 老年群体相关产业政策 - 将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优化就业及社保年龄限制政策 [1] - 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并发展银发经济 推动老有所为 [1] - 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作为健全养老体系的重要一环 [1]
“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80岁
中国基金报· 2025-10-24 12:44
人口健康目标 - 国家目标在5年内将人均预期寿命从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 [1] 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 -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倡导积极婚育观并优化生育支持政策 [2] - 推动老有所养 健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2] - 推动老有所为 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并优化就业社保年龄限制政策 [2] - 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并发展银发经济 [2]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最新!商务部:前四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
证券时报· 2025-10-24 12:24
中美经贸关系 - 前四轮中美经贸磋商证明双方可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并推动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 - 中国反对“脱钩断链”并坚定维护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 [1] 人口发展政策 -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明确倡导积极婚育观并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2] - 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并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2] - 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及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并发展银发经济 [2] - “十五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目标由79岁提升至80岁 [2] 宏观经济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科学谋划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 [3] - 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努力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3]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
新京报· 2025-10-24 11:51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 -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明确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1] - 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1] - 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