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服务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2:21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与0-14岁人口占比15.81%已非常接近,预计“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少儿人口占比 [5]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变老”数量持续提升 [2] - 2024年全国有19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广西、江西、甘肃等省份占比超过13.5%,接近中度老龄化 [5] 区域人口结构差异 - 各省份人口结构呈现三大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老年占比20.25%,少儿占比9.50%)、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贵州少儿占比21.90%,老年占比12.90%)、少儿和老年人口占比均较高(如湖南、河北、山东等省份两者占比均超15%且相差不足1个百分点) [8] -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显著,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而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 [8] - 多个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0-14岁人口占比 [5] 人口政策重点方向 - “十五五”时期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同时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和医养结合模式 [12] - 人口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人口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 [9] - 需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 [11]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关键是要构建老年就业的友好环境,企业的生产线以及办公条件需要提高适老化程度,家庭、社区、企业等都应包容支持老年人就业 [3] - 应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尤其在数字化素养方面,社区可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企业需提供入职适应和数字工具使用培训 [16] - 目前老年就业热门领域包括老年网红、方言私教、老年大学教师、社会组织任职等,已有成功平台如无锡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教育部“银龄计划” [16] 具体实施案例 - 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以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17] - 截至2024年底,贵州“银龄计划”引才达16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83%,这些“银发智囊”通过技术攻关和传帮带为地区发展注入动能 [17] -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到79岁,比2012年提高了3.6岁,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基础 [14]
“十五五”规划建议: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第一财经· 2025-10-28 16:53
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 -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1] - 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1] - 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1] 生育支持与儿童服务 -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休假制度[1] - 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1]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1] - 加强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1] 应对人口老龄化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1] -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1] - 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1] 老年照护与银发经济 -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1] - 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1] - 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1] - 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1]
投资于人,把好政策落细落实(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03
育儿补贴政策 - 育儿补贴是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1] - 政策遵循"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统筹衔接、保障公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全规范、简便易行"等原则 [1] - 全国性育儿补贴覆盖广、环节多、复杂程度高,需优化工作流程、压实管理责任、提高服务效率 [1]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政策支持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 - 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1] -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1] 人口服务体系 - 强化政策协同,大力"投资于人",加快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1] - 政策旨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解决关乎中华民族世代永续的大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