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
搜索文档
沙特“凶猛扩产”的背后:帮特朗普“压低油价”,也帮OPEC夺回份额
华尔街见闻· 2025-10-05 13:41
沙特正在大幅增加石油产量,这一策略既有助于特朗普政府实现降低油价的政治目标,也服务于沙特夺回市场份额和重新确立OPEC主导地位的 战略意图。 据媒体报道,OPEC预计将在周日(10月5日)的成员国会议上批准另一轮石油增产。本周,油价在会议前跌至四个月低点。 分析指出,沙特增产背后有多个战略考量:首先是夺回被巴西、圭亚那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抢占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约束那些经常超出配额生产 的OPEC成员国。 OPEC重塑市场主导权的战略考量 据熟悉沙特和OPEC决策的人士透露,沙特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并重申卡特尔的主导地位,对特朗普的任何好处最终都是额外收获。 注:卡特尔指的是,通过协议共同控制产品产量和价格,旨在避免过度竞争并维护整体利益,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就是一 个著名的卡特尔例子。 今年以来,更多沙特原油供应帮助降低了美国汽油价格,这正是特朗普反复呼吁的目标。他曾在1月表示,将敦促沙特和其他OPEC成员国削减油 价。 沙特扩产助力特朗普经济议程 油价下跌正在缓解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通胀效应,并在家庭和企业日趋谨慎之际提振美国经济。据AAA数据,近期美国平均汽油价格为每加仑3.16 美元,较去年 ...
宏观深度报告20250805: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
东吴证券· 2025-08-05 19:53
产能失衡的机制与影响 - 产能失衡存在负反馈循环机制,如物价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居民收入下降→消费需求减弱→物价进一步下跌,若不干预可能持续20-30年[1][69] - 1873-1896年长期萧条期间,美国CPI累计下降29.9%,英国和德国分别下降17.5%和12.3%[16][21] - 1873-1896年期间,美国实际GDP年均增长3.5%,名义GDP年均2.5%,GDP平减指数年均-1.0%[16][19] 政府干预的效果 - 1929年大萧条后,罗斯福新政通过AAA法案减少农产品产量57%,价格回升207%[30][31] - 日本70年代通过"共同行动"去产能,平均处理过剩设备23%,目标达成率95%[63][64] - 日本90年代市场化去产能导致僵尸企业直到2003年才出清,经济陷入长期通缩[66][68] 供需再平衡的政策组合 - 供需再平衡需同步控制产能、修复信用、稳定就业,单靠供给或需求政策不足[1][71] - 罗斯福新政通过NIRA法案设定行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提升工人收入[34][52] - 1934年设立FHA后,美国新房开工数量1935年比1933年增长130%[54][56] 结构性转型与市场规范 - 大规模供需失衡推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如1873-1896年后工人权益改善[1][74] - 新兴产业去产能后易形成垄断,如美国1887年《州际商业法》和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