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再平衡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锂矿停产释放反内卷重磅信号,资金跑步入场?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获2800万份净申购
新浪财经· 2025-08-11 10:29
新能源车龙头ETF表现 - 早盘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获2800万份净申购,场内价格涨2%,50只成份股悉数上涨,中矿资源、天齐锂业、盛新锂能、富临精工、雅化集团、赣锋锂业均涨超5% [1] - 新能源车板块估值23.5倍,距离2020年以来的均值还有超84%的修复空间 [4] - 新能源车龙头ETF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等产业链龙头 [4] 宁德枧下窝矿区停产影响 - 宁德枧下窝矿区自8月10日起停产,短期内无复产计划,该矿满产产能约10万吨LCE,占江西锂云母产能的三分之一 [2] - 枧下窝矿区及配套冶炼厂的碳酸锂供应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12.5%,停产或导致单月数千吨供应缺口 [2] - 该事件被解读为国内锂矿减产标志性事件,可能引发江西锂矿监管趋严,后续自然资源部或收回问题矿权审批权 [2] 锂矿行业供需格局 - 2024年全球碳酸锂产量约132万吨LCE,其中国内70万吨,江西锂云母占30万吨 [2] - 江西锂云母矿品位低,此前部分矿以"含锂瓷土矿"名义审批开采,存在监管漏洞 [2] - 停产事件可能推动锂矿供给重回供需平衡,缓解行业"内卷" [2] 固态电池产业进展 - 2025中国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发展大会于8月11-13日举办,可能披露重大产业进展 [3] - 全球首条车规级固态电池产线已投产,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产业化进程较预期提前1-2年 [3] - 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攻关项目,多家企业已通过头部车企产品验证 [3] 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机会 - 锂电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回调或为布局机会 [4] -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份股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50只龙头个股 [4] - 2025年1-6月该指数涨幅5.16%,2020年涨幅达101.83% [6]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1
东吴证券· 2025-08-11 09:25
宏观策略 - 报告通过分析三个历史案例(19世纪后期美欧长期萧条、1929大萧条、日本70年代和90年代去产能)揭示产能调整的核心规律 [1][6] - 产能失衡存在负反馈循环机制(物价下跌→利润减少→需求下降循环),市场自发调节可能持续20-30年,如1873-1896萧条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1][6] - 政府干预比不干预更有效:1929大萧条通过罗斯福新政(控制价格+修复信用+稳定就业)快速恢复;日本70年代"共同行动"政策成功去产能,而90年代减少干预导致萧条延长 [1][6] - 供需再平衡需多政策协同:需同步实施控制产能、信用修复、就业稳定等政策,单靠供给或需求政策效果有限 [1][6] - 新兴产业去产能与反垄断交替出现,需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如美国1887年《州际商业法》和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6] 固收金工 - 债券增值税新规(2025年8月8日起)恢复对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征税(自营6%/资管3%),信用债因原本不免税而相对价值提升 [2][7] - 信用债利差优势测算:自营部门持有信用债与利率债利差收窄10BP,相对价值提升5-15BP;资管/公募基金提升3-10BP [2][7] - 银行二永债短期影响:存续老券因免税优势需求增加,5年期二级资本债(AAA-)和永续债(AAA-)收益率分别下行11.07BP和11.44BP [3][7] - 长期影响分化:信用债配置价值凸显(尤其城投债/产业债),但二永债因高风险权重和流动性属性受影响较小 [7][8] - 机构行为变化:公募基金因税收优势扩大或增配信用债;自营部门可能通过委外投资信用债;资管机构倾向"短久期+高评级"策略 [7][8] 公司研究 禾望电气(603063) - 2025H1业绩高增:营收18.84亿元(同比+36.39%),归母净利2.43亿元(同比+56.79%),Q2环比增速达43.6%/30.34% [4][10] - 新能源电控业务驱动:收入15.24亿元(同比+44.97%),风电变流器出货约20GW,光伏逆变器4.2GW,储能PCS 2.2GW [10] - 海外拓展成效显著:海外收入1.48亿元(同比+54%),毛利率54.65%(同比+7pct) [10] - 工程传动业务潜力:收入2.26亿元(同比+11.5%),毛利率47.71%(同比+8.26pct),受益AIDC需求及国产替代 [10] - 盈利预测: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5.9/7.1/8.2亿元,对应PE 31/25/22x [4][10] 同惠电子(833509) - 2025H1业绩超预期:营收1.01亿元(同比+16.81%),归母净利0.29亿元(同比+55.40%),Q2净利润环比+95.31% [5][12] - 业务结构优化:微弱信号检测仪器收入同比+37.59%(毛利率+8.36pct),系统集成设备收入同比+154.88% [12] - 政策与需求共振:受益"以旧换新"政策及半导体/新能源测试需求增长,毛利率提升至57.69%(同比+2.11pct) [5][12] - 产能与国际化布局:新厂区满产可达6.5万台/年产能,计划在德国设立子公司拓展欧洲市场 [12] - 盈利预测: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至0.71/0.87/1.06亿元(原值0.62/0.75/0.91亿元),对应PE 59/48/40x [5][12]
宏观深度报告: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
东吴证券· 2025-08-05 21:05
历史案例与产能失衡机制 - 19世纪后期美欧长期萧条由新兴产业过度投资引发,美国铁路里程从1868年3.9万英里激增至1873年平均每年增长6000英里[11][13] - 1873-1896年长期萧条期间,美国CPI累计下降29.9%,英国和德国分别下降17.5%和12.3%[19][20] - 产能失衡形成负反馈循环:物价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劳动成本降低→需求下降,市场自发出清可能持续20-30年[4][87] 政府干预效果对比 - 1929大萧条后罗斯福新政通过AAA法案使燕麦产量两年内减少57%,价格回升207%[36][37] - 日本70年代"特安法"行政干预使过剩设备平均处理率达23%,90年代市场化去产能导致经济停滞[74][77] - 政府干预需同步控制产能、修复信用、稳定就业,单方面政策效果有限[4][83] 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 - 1870-1896年长期萧条后,美国工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比从7%升至49%[32][33] - 大萧条期间美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例显著提升,FHA政策使1935年新房开工增长130%[58][62][66] - 供需失衡推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改善工人权益和工资水平[4][84] 新兴产业与竞争秩序 - 产能去化后市场集中度提高,美国1904年318个托拉斯控制40%制造业资产[27][87] - 规范竞争秩序需平衡去产能与反垄断,如1887年《州际商业法》和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4][87] - 日本90年代放松管制导致萧条卡特尔被反垄断法禁止,延缓产能出清[81][87]
宏观深度报告20250805: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
东吴证券· 2025-08-05 19:53
产能失衡的机制与影响 - 产能失衡存在负反馈循环机制,如物价下跌→企业利润减少→居民收入下降→消费需求减弱→物价进一步下跌,若不干预可能持续20-30年[1][69] - 1873-1896年长期萧条期间,美国CPI累计下降29.9%,英国和德国分别下降17.5%和12.3%[16][21] - 1873-1896年期间,美国实际GDP年均增长3.5%,名义GDP年均2.5%,GDP平减指数年均-1.0%[16][19] 政府干预的效果 - 1929年大萧条后,罗斯福新政通过AAA法案减少农产品产量57%,价格回升207%[30][31] - 日本70年代通过"共同行动"去产能,平均处理过剩设备23%,目标达成率95%[63][64] - 日本90年代市场化去产能导致僵尸企业直到2003年才出清,经济陷入长期通缩[66][68] 供需再平衡的政策组合 - 供需再平衡需同步控制产能、修复信用、稳定就业,单靠供给或需求政策不足[1][71] - 罗斯福新政通过NIRA法案设定行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提升工人收入[34][52] - 1934年设立FHA后,美国新房开工数量1935年比1933年增长130%[54][56] 结构性转型与市场规范 - 大规模供需失衡推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如1873-1896年后工人权益改善[1][74] - 新兴产业去产能后易形成垄断,如美国1887年《州际商业法》和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75]
【广发宏观王丹】聚焦再平衡,关注“供需比”:2025年中期中观环境展望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28 07:35
核心观点 - 实际GDP增长呈现"中枢修复-边际放缓"两阶段特征,2024Q4-2025Q1达5.4%,2025Q2小幅放缓至5.2% [1][16] - PPI价格走势经历"弱修复-再度回调",上半年累计同比下降2.8%,上游传统产业拖累占比达66% [2][19][21] - 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承压,前5个月同比-1.1%,设备类/有色系/公用事业类表现较好,采掘/纺服/汽车等较差 [3][24][25] - 补库周期尚未形成,5月末产成品库存同比3.5%,上游采矿/有色等库存水位偏高 [4][28][29] - 权益市场经历四阶段定价演变,7月后"供需再平衡"成为主线 [5][31][33] 经济增长 - 制造业GDP同比加快1.0pct,批零业加快0.8pct,房地产业加快2.5pct,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0.6pct [1][17] - 建筑业GDP同比回落1.0pct,住宿餐饮回落0.3pct,金融业回落0.8pct [1][17] - 上半年实际GDP增长5.3%,预计全年可实现5%左右 [6][35] - 二季度名义GDP同比3.94%,创2022Q4以来新低 [6][36] 价格与利润 - 上游传统产业拖累PPI同比下降1.8个点,中游新兴制造拖累减少至0.6个点 [2][22] - 电气机械PPI同比由-3.3%收窄至-1.7%,汽车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0% [22][23] - 有色采选利润同比41.7%,交运设备56%,农副食品38.2%,废弃资源利用44% [25][83] - 煤炭利润同比-50.6%,黑色采选-45.6%,家具-27.9%,造纸-22.5% [26][84] 行业表现 - 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传媒/汽车在1-3月阶段涨幅领先,超额收益达4.5-13.3pct [32] - 国防军工在4-6月阶段超额收益12.9pct,钢铁/建材在7月后超额收益超10pct [33] - 银行上半年超额收益7.3pct,有色12.3pct,军工7.2pct,传媒6.9pct [102] 政策方向 - 稳定居民部门:必选消费(农林牧渔)、服务消费(占比45.5%)、以旧换新、新消费 [7][40][42] - 扩大政府投资:水利投资增长15.4%,城市更新聚焦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改造 [8][44][48] - "反内卷"政策:光伏/储能/汽车/锂电池/电商平台为重点,35个行业亏损面超35% [9][50][52] - "十五五"规划: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布局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 [10][55][57] 供给出清 - 固投增速低位行业:建材/黑色/医药/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电子/仪器仪表 [13][64] - 上市公司供给出清明显行业:农林牧渔/电子/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传媒 [13][65] - 化工/石化/非金属矿/黑色/有色/汽车/电气机械等利润改善概率较高 [14][67][69]
海外弱美元与国内资产荒的再平衡 - 2025年中期宏观策略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有色金属、银行、煤炭、电信服务、金融、信息技术、保健、地产、稳定币、能源变革(可控核聚变、固态电池)、AI、自驾车、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国防军工、自主可控(半导体、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生物技术)、光伏、新能源车、钢铁、水泥、生猪、锂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市场 - **宏观政策与供需平衡**:国内宏观政策积极应对低物价问题,推动供需再平衡,核心政策要点是反内卷,通过政策组合实现供给出清和需求释放,改善市场预期和宏观基本面,影响分子端定价[1][2] - **股债再平衡**: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收窄,股票型 ETF 成为居民资产配置重要载体,持续净流入形成正循环,推动 A 股呈现震荡牛市趋势[1][4] - **市场趋势与布局节点**:下半年市场呈慢牛格局,中枢上移,9 月前后是重要布局节点,届时中美关税落地、国内增量政策补足、海外降息窗口开启,宏观政策集中发力[1][5] - **上半年市场表现**:上半年港股在全球权益资产中表现强势,受益于弱美元环境和东升西落预期;A 股市场风格下沉,微盘股表现突出[1][6] - **消费亮点**:下半年国内消费关注服务相关消费、新型消费以及育儿补贴[20] - **产业发展方向**:反内卷措施覆盖传统和新兴行业,对传统行业压力显著;10 月新规划将明确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方向,包括 AI、高端装备、人形机器人和量子计算[21] - **A股行情支撑因素**:基于国内宏观经济压力和政策增量节奏,财政存量支出提速、专项债发行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为 A 股行情提供支撑[22][23] - **市场支撑因素**:弱美元使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国内资产荒改善流动性,国家队托底市场,促使居民存款流入股市,股票型 ETF 成重要载体[25][26] - **行情预期与风格**:7 月市场整固,9 月行情更值得期待;风格不会明显切换,反内卷行业大盘占优,成长题材小盘活跃[27][28] - **慢牛行情支撑因素**:弱美元、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国内资产荒改善流动性、国家队稳预期措施推动市场呈震荡慢牛格局[29] - **投资方向**:建议关注红利缩圈、中性策略、行业轮动、政策博弈四个方向[31] - **行业看法**:稳定币短期看好,能源变革关注可控核聚变和固态电池,AI 看算力,自驾车和机器人跟踪应用落地,创新药全年看好,新消费等待估值调整,国防军工业绩受多因素催化,自主可控需事件催化[33] - **反内卷行情**:反内卷行情由政策催化,关注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产能出清后盈利中枢改善[32][34] - **股债再平衡趋势**:供需再平衡使市场预期 PPI 探底回升,信用端改善,国债性价比降低,股票型 ETF 正循环支撑股债再平衡[35] 美国市场 - **特朗普政府政策**:经济政策重心从开源、节流、化债转向减税和要求降息,以保持经济稳定和降低美债成本压力,关税政策仍是重要手段[1][8] - **美元走势**:美元呈相对偏弱态势,主要因国内部门承接美债和希望加大降息力度,预计后续延续贬值[9][14] - **经济形势**:美国经济面临失业率压力、赤字率上限、通胀阶段性回升等问题,经济延续下行态势[11] - **美股和美债表现**:美股高位滞涨,性价比不高,建议左侧布局降息交易;美债在 4.5%以上性价比高,可逐步布局[12][13] - **宏观形势与资产配置**:美国经济继续走弱,库存周期进入去库阶段,关税冲击有实质效应;美股关注业绩下行风险,美债收益率降息后回落,美元指数延续贬值[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上半年 ETF 资金是重要增量,4 月股票型 ETF 净流入显著增加,热门主题 ETF 活跃度高,保险和杠杆资金有增量,私募仓位回升,但三季度经济压力大,企业盈利总体区间波动[24] - 美元指数前期降至 96 左右,近期回升至 98.5 附近是技术性反弹,后续可能回到贬值区间,贬值时大宗商品和非美资产受益,黄金和港股表现突出[15] - 4 月中下旬以来黄金震荡调整,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央行购金提供支撑,战略级别看好[16] - 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价格低位、出口回落、消费不足和地产下跌等挑战,货币政策延续宽松,财政政策加码,关注财政存量支出提速、专项债发行和新型政策性工具[18][19] - 短期政策可在反内卷和食物两个方向博弈,结合数据和市场情绪指标捕捉投资机会[38]
焦炭基本面呈现改善迹象 期货价格震荡偏强运行
金投网· 2025-07-14 15:14
焦炭期货行情 - 7月14日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高上探至1543元,收盘报1525.5元,涨幅1.13% [1] 机构观点 恒泰期货 - 焦炭震荡偏强,焦钢博弈加剧,第四轮提降落地但钢厂盈利向好导致减产意愿不强,长流程铁水日均产量小幅回落至240万吨 [2] - 焦炭需求支撑小幅下移,库存仍有累积压力,黑链交易逻辑切换为产业利多叠加估值修复双轮驱动 [2] - 建议前期低位空单离场,高位空单逐步减仓,等待供需再平衡后的低多信号,操作策略震荡偏强 [2] 方正中期期货 - 焦炭现货进入提涨周期,基本面改善迹象显现,总库存开始下降 [3] - 供应端因环保限产及四轮提降后焦企利润恶化,独立焦化厂开工率持续走低,产量下行趋势未改 [3] - 下游需求稳定,铁水产量维持在240万吨以上高位,成本端支撑企稳但盘面已透支约三轮提涨预期,建议采取期现正套策略 [3] 行业数据 - 焦炭需求端长流程铁水日均产量维持在240万吨以上高位 [2][3] - 焦炭库存呈现下降趋势,供需结构改善支撑基本面 [3]
煤炭行业中期策略报告:成本倒挂煤价筑底,供需再平衡龙头先启航-20250627
华源证券· 2025-06-27 13:36
报告核心观点 - 煤炭成本刚性上涨,煤价跌破完全成本,行业或已至底部,当前为供给出清初期,建议战略性看多煤炭板块,推荐配置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关注陕西煤业、兖矿能源 [4][5] 煤炭成本刚性上涨,煤价已跌破完全成本 以煤炭下水成本对比煤价更为直观 - 选取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中煤能源作为样本研究行业成本,因其为上市煤企龙头,能反映晋陕蒙煤炭较优成本水平 [10][11] - 以北方港 5500 大卡下水动力煤平仓价统一口径,基于三家公司成本及运输费用等测算出与该口径一致的煤炭成本 [15] - 2024 年三大煤企自产煤生产成本平均为 200 元/吨,税金及附加及期间费用平均为 90 元/吨,晋陕蒙坑口到秦皇岛下水的运输成本(不含税)约为 200、230、250 元/吨 [20][21] - 2014 - 2024 年煤炭铁路运费波动较小,整体小幅增长约 20 元/吨,低热值煤炭折算及增值税会增加到港成本 [26][32] 晋陕蒙动力煤秦皇岛港下水完全成本达 630 元/吨 - 2024 年蒙西、陕西、山西动力煤到秦港下水的完全成本分别为 641、614、635 元/吨,较 2014 年分别增加 119、86、77 元/吨 [33][34] - 晋陕蒙动力煤秦皇岛港下水完全成本达 630 元/吨,现金成本为 593 元/吨,相比 2014 年、2020 年煤价底部年份,当前完全成本分别上升 103、50 元/吨,现金成本分别上升 100、45 元/吨 [39] 成本上升具有刚性,主因人工成本、其他成本、资源税 - 人工成本具有刚性,贡献 2014 - 2024 年成本增幅的 23%,贡献 2020 - 2024 年成本增幅的 42% [42] - 开采成本中的其他成本具有刚性,贡献 2014 - 2024 年成本增幅的 22%,贡献 2020 - 2024 年成本增幅的 35% [44] - 吨煤税金及附加及期间费用具有部分刚性,资源税从价计征及税率上调使成本提升具备刚性 [45] 煤价跌破完全成本,行业或已至底部 - 2025 年 6 月 12 日秦皇岛港下水煤价报 609 元/吨,跌破行业完全成本 630 元/吨,接近现金成本 593 元/吨,煤价底部区间或已到来 [62][63] 高成本产能或已开始收缩,出清需要时间但行则将至 - 部分煤企完全成本或高达 700 元/吨,已面临煤价与现金成本倒挂压力,行业亏损将促使供给收缩 [67][69] - 产能退出受可变成本影响,可变成本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推移,行业供给出清将越发明显 [70] - 具备弹性的短期供给收缩对供需再平衡有意义,有助于库存去化 [72] 低煤价抑制供给,供需再平衡拐点已至 行业经营情况显著恶化 - 2025 年初规上煤企数量环比减少,亏损煤企数量显著增加,亏损面首次突破 50%,将加速产能出清 [78] 进口煤供给连续 3 个月减量 - 国内低煤价抑制进口积极性,2025 年 3 - 5 月进口煤及褐煤数量同比分别 - 6.4%、 - 16.4%、 - 17.8%,进口减量呈扩大趋势 [80] - 主要进口动力煤来源均受价格影响,预计我国进口动力煤数量将保持同比下降态势 [81][83] 国内供给迎来拐点信号 - 2025 年 4 月全国原煤产量环比 - 11.6%,创近 10 年最大 4 月环比跌幅,晋陕蒙产量均低于历史最高水平,国内供给预期迎来拐点 [101] - 2025 年 4 月新疆原煤产量环比 - 23.8%,疆煤外运量受低煤价影响,长期供给增量迎变数 [106] - 5 月晋陕蒙煤矿开工率低位震荡,大秦线发运量同比 - 1.85%,国内供给趋紧有望延续 [113] 迎峰度夏需求边际改善,库存去化已开启 - 6 月后迎峰度夏电煤需求上升,非电煤需求持续旺盛,动力煤需求将持续边际好转 [115] - 港口、煤矿、电厂库存均呈下降趋势,全产业链库存或已迎来下降拐点 [128][129] 进入供需再平衡初期,静待煤价弹性回归 - 当前处于供需再平衡初期,价格底部震荡叠加港口库存回落,为煤价弹性回归蓄力 [135] 投资建议:供需再平衡初期,关注动力煤龙头 - 建议战略性看多煤炭板块,推荐配置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关注陕西煤业、兖矿能源 [5][140]
从资本市场透视供需再平衡:原因剖析与路径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12
当前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 总需求持续疲软,投资与消费双重承压,CPI低位运行与PPI负增长并存期长达25个月,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降 [3] - 房地产调整引发产业链收缩,相关资产价格大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带动黑色金属冶炼、水泥、玻璃等行业价格同比负增长 [3] - 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从2015年的8.2%放缓至2024年的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5年4月的10.4%降至2025年4月的4.7% [3] 供给结构性失衡的表现 -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压力显著,工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在75%左右徘徊,钢铁、化工等行业指数较2022年高点分别下跌27.7%、31.1% [4] - 新兴产业快速扩张与价格下行并存,光伏设备指数较2022年高点累计下跌68.4%,新能源汽车、高端家电等产品价格大幅下行 [4] - 外需不确定性加大,出口企业承压,光纤光缆、机电产品、光伏产品等出口价格指数降幅较大 [4] 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原因 - 疫后生产恢复快于消费复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6] - 外部环境恶化压缩产能释放空间,欧盟光伏反补贴调查引发相关企业股价平均下跌8.3% [6] - 投资内部分化明显,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传统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前20%的上市公司平均估值溢价超过40% [7] 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 高质量发展目标重构供给体系,"双碳"目标下高耗能企业估值显著低于行业均值,绿色低碳企业估值溢价明显 [8] - 人口老龄化改变消费需求,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3年67.6%降至2024年60.9%,养老医疗板块估值稳健 [8] 政策启示 - 构建多维度监测网络,将股票市场行业指数轮动方向、期货市场价格走势等纳入宏观经济测评框架 [10]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期现价差、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等市场参数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 [11] - 优化需求管理对策,财政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货币政策结合高技术制造业ETF资金流向变化精准滴灌 [13] 资本市场价格信息质量提升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上市公司信息发布监管,提高定价效率 [14] - 发展多层次市场,强化科创板、创业板功能,完善北交所和新三板体系 [14] - 优化衍生品市场,丰富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扩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 [14]
碳酸锂开工率升至58%,市场博弈加剧,逢高沽空成主流|大宗风云
华夏时报· 2025-06-12 21:22
碳酸锂期货价格波动 - 6月11日碳酸锂期货价格快速走高至62100元/吨高点,随后回落,主因津巴布韦计划2027年起禁止锂精矿出口及现货市场收货消息扰动 [1] - 6月12日期货价格低开低走,因基本面显示资源端无停减产动作,碳酸锂过剩压力持续 [1] - 当前市场多空博弈激烈,价格或延续宽幅震荡,中期若矿山端未减产可考虑反弹后逢高布空 [8] 碳酸锂供需基本面 - 6月碳酸锂预计产量环比增长9.4%至78875吨,开工率环比提升9个百分点至58%,增量主要来自锂辉石提锂和回收提锂 [2] - 6-8月为传统淡季,碳酸锂需求增速有限,中下游以刚需采购为主,主动囤货意愿低迷 [2] - 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但补贴政策退坡可能影响后续需求 [3][5] 锂矿供应与进口 - 4月国内锂精矿进口量52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澳大利亚占比57.3%(29.8万吨),津巴布韦占比20.4%(10.6万吨) [6] - 1-4月锂精矿累计进口186万吨,同比增长8%,澳大利亚118万吨(同比增22%),津巴布韦31万吨(同比减26%) [6] - 津巴布韦2027年禁矿出口政策短期影响有限,中资企业已在当地建设硫酸锂厂以应对 [7] 成本与价格展望 - 当前澳矿(SC6)现货价跌至590-630美元/吨,较年初降幅超25%,外购矿提锂成本下移至5.6万元/吨 [9] - 碳酸锂均衡价格预计在5.8万元/吨,当前价格已接近底部区间 [8] - 6月累库趋势可能持续至8月,因矿山未减产且南美盐湖进口放量,操作上建议反弹沽空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