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股权结构
搜索文档
StubHub创始人获得100:1的超级投票权,标志着双重股权结构在IPO市场的回归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04
StubHub的IPO与股权结构 - StubHub完成上市 其首席执行官通过双重股权结构在IPO后拥有近90%的投票权 尽管仅持有11%的流通股 [1] - StubHub的非上市B类股每股拥有高达100票的投票权 而上市的A类股每股只有1票 这种100:1的比例远高于常见的10:1或20:1 [1] 双重股权结构的市场趋势 - 2020年至2024年间 平均约有五分之一的IPO采用双重股权结构 [2] - 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IPO比例在2021年达到32%的峰值 在2022年暴跌至14% [2] - 今年迄今已有50家发行人(占比32%)以超级投票权股份上市 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 [2] 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案例 - 除StubHub外 其他采用高投票权比例的公司案例包括:TerraForm Global(B类股每股100票) C3 ai和Expensify(某些内部人士持有每股50票的股票) Snap(向公众投资者提供无投票权的股票) [1] - 今年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发行人行业分布广泛 包括科技公司如Figma Klarna MNTN 以及能源 国防和消费等行业公司 [4] - 双重股权结构最初与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颠覆者紧密关联 现已通过风险投资和公开市场接受度扩展到其他领域 [4] 双重股权结构的影响与市场反应 - 允许少数内部人士完全控制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让公众投资者望而却步 StubHub上市后反响不佳 [5] - 标普道琼斯指数曾因Snap的IPO宣布不再将投票权不平等的公司纳入其指数 但该决定在2023年被推翻 [6] - 严重不匹配的控制权显然会给内部人士带来好处 而这可能会损害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6]
港股吸纳中概股,还有哪些制度优化的可能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9:57
香港吸引中概股回流的政策动向 -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正在积极争取更多内地龙头企业来港筹融资,支持其国际化发展,并欢迎中概股回流 [1] - 香港计划改善审批流程,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可能放宽对企业市值、行业属性及合规年限的限制 [1] - 截至6月11日,总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在美中概股有59家,其中29家尚未在港股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 [1] 同股不同权架构的现状与挑战 - 港交所2018年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企业上市,但需满足市值及财务指标,已有26家此类公司在港挂牌 [3] - 在29家未回归港股且市值超10亿美元的中概股中,部分企业如欢聚集团、禾赛科技等难以达到现行上市要求 [2] - 文远知行的B类普通股每股享有40票投票权,远超港交所规定的A:B投票权比例不超过1:10的限制 [4] 潜在回归港股的中概股情况 - 29家未回归企业中,7家市值超过400亿港元(约51亿美元),包括拼多多(1453亿美元)、亚玛芬体育(210亿美元)等 [4] - 18家企业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约12.7亿美元),其中4家满足最近1个财年盈利不少于10亿港元(约1.3亿美元) [4] - 部分企业如极氪(67亿美元)已计划私有化,可能为后续回归做准备 [4] 关于放宽上市门槛的讨论 - 行业人士认为当前放宽"同股不同权"限制的紧迫性不高,因大型互联网公司已基本上市 [5] - 南开大学田利辉建议分阶段放宽限制,同时强化监管,避免创始人滥用控制权 [5] - 田利辉提出可对市值超100亿港元的中概股试点豁免,要求其承诺逐步合规 [6] 未来政策优化方向 - 田利辉建议港交所采取五大措施:优化规则、强化保护、提升流动性、监管协作和构建生态链 [6] - 具体包括放宽双重股权结构限制、简化VIE架构审批、优化做市商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等 [6] - 建议与中国证监会建立联合审查机制,推动跨境监管互认,并提供多样化融资工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