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股不同权
搜索文档
一分钟读懂2020年京东二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1-03 23:49
中概股二次上市,是金融市场最热闹的事儿之一。 在港上市首日,京东高开5.75%至239港元/股,其发行价为226港元/股,总市值为7386亿港元。 据统计,在美国被冠以"中概股"头衔的股票有234只,其中不乏京东、阿里、网易、拼多多这样的大企 业,总市值超过1.2万亿。 当年京东、阿里等奔赴美国上市,跟港股上市有"同股同权"的问题有关,京东、阿里为了融资创业,创 始人刘强东、马云让出去了大部分股权,如果按照港股规定,他们上香港上市后企业将脱离创始人的掌 控。 显然,这并不符合一家拥有远大抱负公司的长远规划。纳斯达克则不同,作为美国的"创业板",纳斯达 克规则灵活,允许"同股不同权",并且在美国IPO可以获得超出预期的估值,吸纳更多的国际资本。 2014年,京东登陆纳斯达克后,股价已从19美元,高涨至60美元,为当年投资者赢得了丰厚的回报。 未来可期 从2017年京东第一次实现盈利至今,如果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京东已连续17个季度盈利。 众所周知,以亚马逊为例,作为当前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在实现盈利之前曾经历了长达20年的 亏损。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亏损期呢?一方面亚马逊要培养消费者的网购习惯,另一方面 ...
陈翊庭:港交所(00388)对检视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持开放态度 后续推动建立女性董事后备人才库
智通财经· 2025-11-03 14:00
陈翊庭又指,对那些打算赴港上市的美国上市中概股来说,港交所是稳健可靠的市场,而且在与内地互 联互通的交易机制具有吸引力。 她透露,港交所目前正在处理逾300宗上市申请,若计及将以保密方式提交的申请计算在内,数量会更 多。 智通财经APP获悉,港交所(00388)自2018年首次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香港上市,行政总裁陈翊庭表 示,港交所对于重新检视"同股不同权(WVR)"相关上市规则持开放态度。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 于昨日生效,要求董事会需要非单一性别,要求董事会需要引入一名不同性别董事。陈翊庭称,下一步 要做的是建立女性董事的后备人才库,以确保人才供应。 陈翊庭表示,收到市场反馈后,确实认为某些地方也许可以重新检视,看看如何继续完善上市制度。她 指出,对于这些公司,股东可以决定公司架构并拥有更平等的发言权。 ...
陈翊庭:港交所对检视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持开放态度 后续推动建立女性董事后备人才库
智通财经· 2025-11-03 13:58
陈翊庭又指,对那些打算赴港上市的美国上市中概股来说,港交所是稳健可靠的市场,而且在与内地互 联互通的交易机制具有吸引力。 她透露,港交所目前正在处理逾300宗上市申请,若计及将以保密方式提交的申请计算在内,数量会更 多。 陈翊庭表示,收到市场反馈后,确实认为某些地方也许可以重新检视,看看如何继续完善上市制度。她 指出,对于这些公司,股东可以决定公司架构并拥有更平等的发言权。 港交所(00388)自2018年首次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香港上市,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港交所对于重新 检视"同股不同权(WVR)"相关上市规则持开放态度。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于昨日生效,要求董 事会需要非单一性别,要求董事会需要引入一名不同性别董事。陈翊庭称,下一步要做的是建立女性董 事的后备人才库,以确保人才供应。 ...
香港证监会:料今年研放宽同股不同权 要确保小股东利益不会被剥夺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1:41
过去数月,市场促放宽"同股不同权"的讨论有所增加,有议员呼吁为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提供"宽限 期",调整其WVR投票权比例至符合香港要求。黄天佑没有透露咨询细节,仅指仍需作全方位讨论,以 及平衡小股东利益。 谈到新股定价和分配机制改革后新股市场热潮,黄天佑指出,调整回拨机制的初衷是希望机构投资者和 散户能公平分配股份,而原则是香港证监会信任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在IPO定价过程中发挥良性、健康的 角色,若此前提"落空",则需要重新检视机制。 黄天佑续称,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何谓科技"的定义亦须重新界定。检讨WVR的最大挑战,除了 投票权问题,亦包括如何准确界定"创新科技"。他强调,重新定义后必须确保不会因标准放宽而让不符 资格的企业"鱼目混珠"地纳入制度内。"香港证监会在检讨制度时,更着重市场的公平性和WVR板块的 连贯性,必须全方位讨论。"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港交所(00388)及香港证监会预计今年 会就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进行咨询,从而为在美国上市中概股赴港上市铺路。对于"同股不同权"制 度下特权投票比例限制能否放宽,黄天佑仅重申原则,就是要确保小股东的利益不会被剥 ...
明略科技-W招股结束 孖展认购额录得3468亿港元 超购3399倍
智通财经· 2025-10-28 14:44
发行概况 - 公司于10月23日至28日招股并结束认购 预期11月3日挂牌上市[1] - 孖展认购额录得3468亿港元 以公开发售募资额1.02亿港元计 超额认购达3399倍[1] - 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 香港公开发售占一成 发售价每股141港元 集资总额10.2亿港元[1] - 每手买卖单位为40股 一手入场费为5696.9港元[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B类股份享有一股十票投票权 A类股份为一股一票[1] - 完成全球发售后 创始人吴明辉将拥有14,835,491股B类股份及控制431,996股A类股份投票权 合计占公司股东决议案投票权约53.54%[1]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已与包括腾讯投资者在内的多家机构订立基石投资协议 认购总金额不超过约5900万美元[2] - 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情况下 基石投资者认购股份占IPO发售股份的45.1% 若悉数行使则占39%[2] - 募集资金约35%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 约15%用于营销及销售团队扩充 约10%作营运资金[2]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的线上及线下场景[2] - 按2024年总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2] - 主要客户包括消费品、食品饮料、汽车、3C行业企业以及线下零售和餐厅连锁运营者[3]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年度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2.69亿元、14.62亿元及13.81亿元[3] - 2023年收入较2022年同比增长15.2% 2024年收入较2023年同比减少5.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5.65亿元 截至2025年同期收入增至6.44亿元 同比增长13.9%[3]
新股消息 | 明略科技-W(02718)招股结束 孖展认购额录得3468亿港元 超购3399倍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4:42
IPO基本信息 - 公司于10月23日至28日招股 预期11月3日挂牌买卖[1] - 公开发售部分录得孖展认购额3468亿港元 超额认购达3399倍[1] - 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 发售价每股141港元 集资总额10.2亿港元[1] - 香港公开发售占一成 不设强制回拨 每手40股 入场费5696.9港元[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B类股份享有一股10票投票权 A类股份一股一票[1] - 创始人吴明辉将拥有14,835,491股B类股份及控制431,996股A类股份投票权 合计控制约53.54%投票权[1]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已与包括腾讯投资者在内的多家机构订立基石投资协议 总金额不超过5900万美元[2] - 基石投资者认购股份占IPO发售股份的45.1%(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或39%(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2] - 募集资金约35%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 约15%用于营销及团队扩充 约10%用于营运资金[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的线上及线下场景[2] - 按2024年总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2] - 主要客户包括消费品、食品饮料、汽车、3C行业企业及线下零售和餐厅连锁运营者[3]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2.69亿元、14.62亿元及13.81亿元[3]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15.2% 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5.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6.44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5.65亿元增长13.9%[3]
明略科技启动全球发售:2025年预计录得大额亏损 承销商扎堆国际配售通道开放或暗示机构需求不足
新浪证券· 2025-10-28 10:22
IPO基本信息 - 明略科技于10月23日启动全球招股,预计11月3日上市,发行价141港元/股,基础发行约722万股,绿鞋后增至约830万股,发行规模10.2亿至11.7亿港元,发行市值约204亿港元[1] - 募集资金净额的35%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波动剧烈,分别为16.4亿元、3.2亿元、795万元、-20.3亿元,2025年上半年陷入大额亏损[3]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层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分别达10.1亿元、2.1亿元、1.3亿元,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614万元经营利润,但经营利润率仅1.0%,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严重缺失[3] - 2025年全年预计亏损净额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包括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增加、新产品研发投资大幅增加、销售和营销力度提升[4]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持续缩减,分别为7.5亿元、4.8亿元、3.5亿元、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59.2%降至23.4%,2024年研发开支较2022年近乎腰斩[4]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先增后降,2023年达14.6亿元,2024年降至13.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6.4亿元[3] 融资历程与估值 - 累计融资达6.3亿美元,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春华资本、快手等明星资本曾入局[5] - 2020年11月E-2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30.5亿美元,2023年11月F-1轮融资投后估值暴跌至5.4亿美元,较峰值缩水超80%,后续F-2、F-3轮融资估值回升至8.2亿美元、16.7亿美元,但仍远低于巅峰时期[5][6] - F轮融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创始人旗下信托、腾讯、金汉王及明拓投资等关联方和老股东,外部新资本参与度极低[5] - 本次IPO发行市值204亿港元较2024年1月融资投后估值上浮超70%,但公司基本面在此期间无明显改善[8] 基石投资者与承销安排 - 本次发行引入7家基石投资者,合计投资5900万美元,占基础IPO发行规模的45.1%,除腾讯、Hundreds Capital、晶泰控股外,其余多为市场影响力有限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7] - 基石投资者及老股东禁售期设定为270天,长于市场常见的180天,与同股不同权架构及港股通纳入目标相关[8] - 发行规模10.2亿至11.7亿港元,承销商多达9家,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利弗莫尔证券等专职向散户销售新股的券商参与其中,香港公开认购倍数达1388倍,富途证券预测最终认购倍数将达2367倍[9] - 富途证券开放国际配售通道,通常机构认购力度不足的项目才会向散户开放此通道[10] 业务与技术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深耕企业服务领域,通过多模态数据智能、企业级知识图谱和数据隐私技术帮助企业挖掘营销和营运场景的商业价值[2] - 提供整合复杂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软件,支持从在线营销到线下门店运营的整个商业生命周期[2] - 标准化产品战略的效果及新产品(如insightFlow CMS)的商业化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全显现[4] 市场结构与流动性风险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需满足上市满“6个月+20个交易日”、连续183个港股交易日日均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总成交额不低于60亿港元等条件方可纳入港股通[8] - 日均成交额需达3279万港元方能满足港股通成交额要求,公司上市后流通盘市值仅6.4亿港元,需实现5.10%的日均自由流通量换手率,难度极大[8] - 若无法顺利入通,后续流动性将持续紧张,股价波动风险显著增加[8]
【锋行链盟】港交所IPO基础发行架构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09
港交所IPO市场特点 - 市场以市场化、国际化及灵活的上市制度著称 [2] - 成为中资企业及国际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4] 参与主体 - 发行人需为拟上市企业且符合港交所上市条件 [2] - 保荐人作为核心协调者,需为港交所认可的持牌券商,承担上市合规性首要责任 [2] - 承销团负责股份销售,由国际大投行或中资券商组成 [2] - 中介机构包括法律顾问、会计师及其他专业机构 [2] - 监管机构包括港交所上市科、上市委员会及香港证监会 [2] 发行结构类型 - H股上市适用于注册地在内地的企业,需经中国证监会备案/审批 [2] - 红筹股上市适用于注册地在境外的企业,架构灵活且无需中国证监会直接审批 [2] - 同股不同权结构允许创新产业公司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市值需至少400亿港元 [5]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可根据第18A章上市,无盈利要求但需披露研发风险 [5] - 双重主要上市需完全遵守两地监管,第二上市可豁免部分港股上市规则 [5] 核心流程 - IPO流程通常需6-12个月,包括前期准备、递表与聆讯、路演与定价及发行与上市 [3] - 前期准备阶段需进行重组与架构设计并选择中介团队 [5] - 递表后港交所上市科会进行多轮查询,通过后由上市委员会召开聆讯审批 [5] - 路演与定价阶段包括预路演和全球路演,承销团根据订单需求确定最终发行价 [5] - 发行阶段股份分配分为国际配售(约90%)和公开发售(约10%),可启动回拨机制 [5] 发行后监管 - 上市后需遵守持续信息披露要求,及时披露财务报告及重大交易 [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份有6个月禁售期,董事高管每年转让不超过25% [5] - 基石投资者通常有6个月禁售期,承销商可在上市后30天内进行稳定价格操作 [5]
德勤:预计A股新股融资势头延续,香港将稳坐全球新股融资宝座
贝壳财经· 2025-09-24 13:4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9月23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 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报告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十大新股的融资规模将会稍逊上年同 期。但受惠于期内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以新股融资额计算,香港交易所将继续夺得全球新股融资排 名的冠军。 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截至9月30日,A股市场会有78只新股上市融资771亿元,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的69 只新股融资478亿元,新股数量增加13%,而融资总额增加61%。其中,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将分 别会有25只、38只和15只新股上市,分别融资454亿元、269亿元和48亿元。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杨红梅指出,随着美联储展开降息周期,预计将有更多 海外资金寻求布局亚洲高成长投资目标,涵盖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这将为今年第四季度香港多宗超大 型新股发行,提供充裕的市场资金、流动性支撑及更理想的估值环境。 杨红梅还表示,除了当前监管机构积极支持的A+H上市项目,以及专为生物科技、特专科技企业设立 的科企上市专线外,香港特区政府拟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 市、持续优化主板 ...
融资前差点丢了公司!多亏这位法律军师的 “股权救命课”
搜狐财经· 2025-09-23 22:54
段海宇丨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3 年深秋,深圳南山科技园的一间办公室里,AI 医疗公司创始人陈总攥着刚到手的 Pre-A 轮投资意 向书(TS),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 投资人要求占股 20%,可按公司现行股权方案,融资后他的持 股比例会从 45% 稀释到 36%,一旦另外两位合伙人跟投资人站在一边,他这个创始人就要彻底失去控 制权。 随后,段律师给出了 "法律 + 商业" 双视角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在公司章程里加入 "同股不同权" 条 款,以"少拿点收益,多握点决策权"为策略,把陈总 45% 的股权拆分为 30% 的 "经济收益权"(分红、 增值)和 51% 的 "投票权"(重大决策)。也就是今后公司分红时,陈总按 30% 的比例拿;将来公司估 值涨了,他的股权增值部分,也按 30% 的比例算。但所有 "重大决策"(比如融资、改章程、核心业务 调整),陈总手里的投票权占 51%—— 超过了 "半数线",现在投票权提到 51%,哪怕投资人跟两个合 伙人都站在对立面,除重大事项外,陈总一个人的投票就能决定 "这事能不能干",彻底守住了 "创始人 说了算" 的底线,相当于有了 "最终拍板权";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