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框架

搜索文档
上海中广云智投: 看到别人赚钱就焦虑?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节奏
搜狐财经· 2025-05-24 21:32
投资决策基础 - 资金属性是投资决策的基石,需根据资金来源、使用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区分,例如三年内要使用的资金不宜配置高波动资产,而五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可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比重 [1] - 收益预期管理需基于历史数据回测,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在8%-12%区间,但需承受年均15%-20%的波动率,投资者应建立复合收益率概念 [1] 投资策略构建 - 核心-卫星配置模型建议将60%-70%资金配置于指数基金、国债等大类资产,剩余30%-40%资金可参与行业主题ETF或优质个股以获取超额收益 [3] - 定期再平衡机制建议每半年调整一次资产配比,强制实现高抛低吸,以保持组合抗风险能力和捕捉结构性机会的弹性 [3] 执行与决策机制 - 预设量化指标作为决策防火墙,例如当沪深300指数市盈率超过15倍时逐步降低权益仓位,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5%时增加固收类资产配置 [3] - 保持学习迭代,通过阅读权威机构研报和跟踪宏观经济数据,持续提升对市场规律的认知深度 [3] 投资心态与目标 - 投资本质是认知变现的过程,需摆脱比较思维,回归资金属性与收益目标的匹配性,专注于构建符合自身特征的投资体系 [3]
睿郡资产薛大威:AI时代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不会改变
新浪财经· 2025-05-05 21:48
巴菲特2025年股东大会专题 - 全球投资者关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召开 今年是60周年 [1] - 新浪财经携手青花汾酒直击股东大会盛况 [1] AI时代下的价值投资策略 - AI时代让主动管理人更早发现投资机会并延长投资周期 [1] - 价值评估底层逻辑未变 但市场定价效率提升 [1][3] - 公司利用AI提升研究效率 但选股框架仍以基本面为核心 [1] - AI大模型处理数据能力增强 但不会颠覆传统财务指标分析 [5] 当前市场环境分析 - 市场处于"债务周期尾部"与"科技革命初期"叠加阶段 [1][3] - 需动态平衡"防御性资产"与"进攻性资产"配置比例 [1] - 防御性资产配置取决于预期回报与能力圈 [4] - 权益资产回报率能否超越无风险利率成为"价值锚" [1][5] 行业投资机会 - 看好中国科技崛起中的半导体、AI应用及创新药领域 [1][5] - 港股存在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车、新消费等A股缺少的板块 [6] - 可转债市场进入合理估值区间 具有"债底保护"优势 [5] 投资方法论 - 避免价值陷阱需关注持续分红、回购、净现金及现金流状况 [2] - 成长股投资需控制个股集中度并通过组合管理规避波动 [3] - 通过转债、场外期权等具有安全边际的方式参与投资 [3][10] - 建立"反脆弱"框架需分散投资并在能力圈内寻找合适标的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