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尊敬企业
搜索文档
何以“受尊敬”?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19:15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将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深度融合是赢得广泛尊敬的关键,这种尊敬可转化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基业长青 [1][3] - 当前全球商业环境下,企业日益认识到赢得员工、客户及社会尊敬比短期利润更重要,是保障长期生存的战略抉择和商业文明进步标志 [2] - “受尊敬”企业评选体现企业成功不仅是商业运作和理念模式的成果,更是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的综合体现 [3] 专家评审团构成 - 为保证评审权威性、专业性和客观性,组委会邀请13名国内知名财经专家组成评审团 [6][7] - 专家评审团成员来自商务部、科技部、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具备广泛专业背景 [7] 专家眼中的“受尊敬”企业 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制造 - 比亚迪被多位专家一致推荐,其“出海”是最大亮点,通过技术出海与本地化生产在泰国、巴西建厂,以惊人速度冲向全球市场,剑指全球车企前四强 [9] - 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领跑者,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并构建世界级ESG治理体系,提出“为地球降温1℃”愿景 [9] - 福耀玻璃身体力行调动社会资源办大学改善高等教育结构,主动启动家族企业传承,探索科技教育新模式 [11] - 潍柴动力从濒临破产的小厂成为热效率世界第一的发动机生产企业,背后是“敢于争第一”的精神和实干 [12] 高科技与人工智能 -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寒武纪等企业从“跟跑者”跻身“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行列 [10] - 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大模型及多场景应用上持续突破创新,积极推动AI与教育、医疗、工业等民生刚需领域深度融合 [10] - 海康威视依托感知技术与海量数据积累,深化人工智能在安防及行业场景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10] - 寒武纪被视为中国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努力的缩影,其成果值得尊敬 [10] 消费品与服务业 - 海尔集团、格力电器将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等要素集约成可持续生态化经营的大规模定制化服务体系 [11] - 海尔累计援建400多所希望小学,获40多项ESG奖项,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与数字化转型标杆,并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锐意出海 [11] - 蜜雪冰城作为茶饮界传奇,以强大供应链支撑低价高质,从源头把控成本与品质,以亲民之姿拓展全球版图,为消费服务行业创新发展提供范例 [13] 大众眼中的“受尊敬”企业标准 价值观与管理体系 - 成为受尊敬企业需修炼五大“内功”: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完善管理体系、持续创新、塑造良好企业公民形象、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16] - 北京农商银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将服务三农作为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6] - 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通过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确保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城市环境整洁度 [16] 创新与公民形象 - 京东从电子产品在线销售平台发展为综合性电商平台,并布局智能物流、金融科技等领域,始终走在行业创新前沿 [17] - 蜜雪冰城推行“绿色供应链”计划,减少包装材料使用,倡导环保消费,展现社会责任感 [17] 产品与服务 - 麦当劳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控食品生产流程,确保每餐安全健康 [17] - 国家电网通过不断优化电力供应网络提高供电稳定性,保障用户正常用电需求 [17] - 同仁堂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确保药材质量,传承发展中华传统医药文化 [18] - 李宁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从传统运动品牌发展为国际化体育用品企业 [18] - 伊利作为中国最大乳制品企业之一,注重产品质量,并通过“伊利营养2020”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改善营养状况 [18]
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之三:金融护航实体经济,从“压舱石”到“新引擎”的标杆力量
经济观察网· 2025-10-04 13:24
评选活动与评估体系 - 2024-2025年度“寻找「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主题为“智创未来,向新而行” [1] - 评估体系从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员工薪酬、研发费用五个维度进行企业初步筛选 [1] - 上市公司总资产连续三年增长的企业为2260家,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1] 总资产增长企业的行业分布 - 汽车/零部件行业有145家企业,占比6.42% [2] - 机械设备/通用设备行业有119家企业,占比5.72% [2] - 电子/半导体行业有81家企业,占比3.58% [2] - 医药生物/化学制药行业有66家企业,占比2.92% [2] - 公用事业/电力(核电)行业有55家企业,占比2.43% [2] - 电子/消费电子行业有52家企业,占比2.30% [2] - 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有41家企业,占比1.81% [2] - 基础化工/农化制品行业有33家企业,占比1.46% [2] - 建筑装饰/专业工程行业有20家企业,占比0.88% [2] - 食品饮料/白酒行业有11家企业,占比0.49% [2] - 银行/股份制银行有9家企业,占比0.40% [2] - 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有6家企业,占比0.27% [2] 总资产规模前十企业排名 - 工商银行以48.82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一 [3][4] - 农业银行以43.24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二 [3][7] - 建设银行以40.57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三 [3][8] - 中国银行以35.06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四 [3][9] - 邮储银行以17.08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五 [3][10] - 交通银行以14.90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六 [3][11] - 中国平安以12.96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七 [3][12] - 招商银行以12.15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八 [3][13] - 兴业银行以10.51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九 [3][15] - 中信银行以9.53万亿元总资产排名第十 [3][16] 头部银行企业业务特色 - 工商银行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承担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职能 [4] - 农业银行核心定位是服务“三农”与县域经济,资产规模中相当比例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等领域 [7] - 建设银行围绕客户住房需求变化,全面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锚定金融强国目标 [8] - 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境外业务占比较高,是全球贸易融资、跨境结算、外汇交易等领域的重要机构 [9] - 邮储银行“点多面广”的特点使其成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资产中相当比例投向小额信贷、涉农贷款等金融长尾市场 [10] - 交通银行2024年末制造业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1.93%和9.05% [11] - 招商银行2024年末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10.19%,零售一直是其拳头业务,被称为“零售之王” [13][14] - 兴业银行是“同业之王”,加速向“绿色金融”转型,绿色信贷规模长期位居行业第一 [15] - 中信银行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领域具有优势 [16] 非银金融机构代表 - 中国平安是总资产位列前十的唯一一家非银机构,形成“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12] - 中国平安构建了“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在综合金融协同效应、科技赋能深度、医疗养老生态布局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