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30 08:06
核心摘要: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由于其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与供给的特性,其价值挖掘流程的复杂程度远高于 其他传统生产要素,从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权属划分到后续的价值评估与增值管理,数据要素价值的提升对 于政策明晰的制度框架与实施路径有较高依赖,随着市场化体系的健全,以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数商为代 表的产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核心,以"政产联动"建立良好的供数、用数生态,促 进"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达成。 数据要素行业丨研究报告 政策剖析:近年数据要素行业政策解读 数据产业链价值流通体系的政策性完善与地方性数据体系 的健全成为国内数据要素 价值链流通的重要保障,数字产业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 近况解读:国内数据要素行业现状分析 在政策指导与产业建设的共同作用下,以数据、科技与基建为核心的数据要素市场体 系逐步完善,推动行业向更高价值的"政产联动"迈进 规模核算: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推动国内整体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驱动,预计国内数据要素 市场 将以约 20.26% 的复合增长率于 2028 年突破 3000 亿元 近年国内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增 ...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11 08:06
近况解读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在政策与产业建设推动下逐步完善,向"政产联动"更高价值阶段迈进 [1] 政策剖析 - 数据产业链价值流通体系政策完善与地方数据体系健全保障了国内数据要素价值链流通 [3] - 数字产业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 [3] 规模核算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六年翻倍,复合增长率12.07% [6]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占GDP10% [6] - 数据要素市场预计以20.26%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达2000亿,2028年突破3000亿 [6] - 数据处理环节预计2028年规模达1440亿元,成为占比最高细分产业 [6] 数据要素价值流通体系建设 - 以前沿技术与监管合规为支撑的数据要素价值阶段性开发流通链路体系正在建设 [8] 数据价值链流通(一):数据合规与确权 - "数据二十条"明确了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与三权分置体系 [11] - 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数据流通受阻等问题仍存在 [11] 数据价值链流通(二):数据登记 - 建立"1+3"政策体系与两级平台架构管理公共数据资源 [13] -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作为全国登记总枢纽 [13] 数据价值链流通(三):数据价值评估 - 2019年起建立数据资产评估政策体系 [16] - 2024年6月发布公共数据资源价值评价标准填补空白 [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等特征导致评估复杂度高于预期 [17] 数据价值链流通(四):数据资产入表 - 2024年起数据资源可计入财务报表,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19] - 入表资产主要应用于产品服务、内部降本增效和AI开发 [19] 数据价值链流通(五):数据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呈现"内冷外热"格局,场外交易占主导 [21] - 五大头部交易所在标准制定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21] 数据价值链流通(六):数据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产服务企业融资与股权投资成为主流资本化模式 [23] - 金融杠杆效应放大数据资产价值与风险 [23] 数据价值链流通(七):数据资产通证化 - RWA实现实物资产数字化,RDA构建数实融合资产体系 [26] - 建立DCB体系保障可信数据资产流通安全 [26] 产业实践:各产业规模拆分 - 金融业和互联网分别占据约1/3和20%市场份额 [29] - 金融业数据要素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1000亿,复合增长率19.06% [32] - 工业制造业预计2028年达302亿,复合增长率24.22% [35] - 医疗健康业预计2028年突破250亿,复合增长率23.69% [37] 趋势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 2025年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163个大模型 [40] - 打造"数据标注+数据集+模型+应用场景"闭环生态 [41] 趋势二: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2025年首批63个试点项目涵盖城市、行业和企业 [43] - 计划2028年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 [43]
重磅发布 | 可信数据空间企业调研:需求、挑战与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01
核心观点 - 70%的受访企业计划未来3年内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其中15%的企业将在6个月内启动 [12] - 可信数据空间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实现跨组织数据流通、促进数据要素运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 建议探索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聚焦轻量化、智能化等技术发展方向 [14] 调研样本 - 小微企业(<100人)占比63.0%,中型企业(<500人)占比11.1%,大型企业(<1000人)占比7.4%,超大型企业(>1000人)占比18.5% [2] - 行业分布以IT/互联网/电信(59.3%)为主,政府/公共事业(14.8%)、法律/商业资讯(7.4%)次之 [2] 建设动因 - 政策驱动(66.7%)、企业自身发展需求(63.0%)和产业生态共建推动(63.0%)是三大核心驱动力 [4] 技术需求 -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77.8%)是核心技术需求,数据互通与隐私计算(66.7%)、数据沙箱(55.6%)、区块链技术(51.9%)次之 [9] - 轻量化架构、高性能突破及AI深度融合是未来技术演进方向 [14] 部署方式 - SaaS方式(63.0%)最受青睐,自建私有化部署(55.6%)次之 [8] - 48.2%的企业希望提供移动端轻量化应用,33.3%倾向于一体机形态部署 [8] - 小微/中型企业中超65%倾向使用政府或龙头企业主导的平台,中大型企业中超50%认可自建私有化部署 [12] 建设挑战 - 成本与资源投入过高(74.1%)是首要障碍 [6] - 技术整合难点包括数据异构性(55.6%)、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40.7%)、合规复杂性(37.0%) [6] - 专业人才与培训资源匮乏(55.6%)凸显能力短板 [6] 需求场景 - 跨组织数据流通(66.7%)最迫切,数据要素运营(63.0%)、数据安全防护(59.3%)、合规管理(59.3%)次之 [7] 预算规划 - 44.4%的受访企业尚未规划具体预算,反映领域成熟度与回报路径待完善 [12] 发展建议 - 加强生态协同共建,优先推动政务与行业数据安全融合 [14] - 推广普惠方案降低中小微企业参与门槛,提炼可复用资源交互范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