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信息鉴证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ESG报告“盖章机器”:新规给第三方鉴证机构戴上金箍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08:27
核心观点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 旨在规范第三方机构ESG鉴证业务 推动行业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 [1] 准则体系设计 - 通过全流程标准化要求解决鉴证标准碎片化问题 明确工作程序及底稿规范 打击"漂绿"和"盖章报告"等形式化行为 [2] - 建立"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双重信任锚点 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可信依据 [2] - 借鉴ISSA 5000国际框架 同时结合国内可持续信息披露与鉴证均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 [3] - 强调双重重要性评估原则 要求同时考虑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 与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监管要求协同 [3] 机构能力建设 - 设置项目合伙人胜任能力硬性门槛 要求具备足够的可持续信息专业能力并承担结论责任 [4] - 要求鉴证机构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 [4] - 建议采用"跨学科团队+外部专家库"模式 团队需具备环境 社会 公司治理及财务领域知识 [5] - 会计师事务所需在环境科学 社会伦理 供应链管理等跨学科知识方面加大投入 [5] 质量控制与独立性 - 明确咨询服务与鉴证服务需建立内部"防火墙" 禁止咨询人员参与鉴证业务 [6] - 建议设置2-3年过渡期 过渡期后实施更严格的独立性要求 [6] - 行业将出现优胜劣汰 低价竞争难以持续 业务与人才向头部机构集中 [6] - 需警惕垄断风险 建议采取"分层服务+协同治理"策略 头部机构服务大型企业 中小机构聚焦区域性中小企业 [6] 反舞弊机制 - 可持续信息鉴证面临非财务数据缺乏统一计量标准难题 如碳排放范围三统计是市场公认难点 [7] - 气候转型目标等前瞻性信息缺乏历史数据支撑 可能被企业利用夸大绩效 [7] - 建议建立跨部门核查机制 整合政府环保监测 供应链物流系统等多源数据 [8] -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收集监管部门处罚及媒体舆情信息 对比ESG报告识别矛盾点 [8] - 建议审核企业ESG信息系统与内控制度 分析虚假披露动机 [8] 惩戒与监管协同 - 建立立体追责机制 对舞弊企业和鉴证机构实行双追责 [9] - 第三方机构与监管部门可建立双向数据通报平台 鉴证机构在监管部门授权下免责移交舞弊线索 [9] - 监管部门向鉴证机构开放企业处罚记录和舆情黑名单 辅助识别高风险对象 [9]
告别ESG报告“盖章机器”: 新规给第三方鉴证机构戴上金箍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7:20
核心观点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 旨在规范ESG鉴证业务 推动行业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 [1] - 准则通过统一标准 强化质量控制 明确反舞弊要求 为市场提供制度保障 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认可度 [1] 准则体系设计 - 征求意见稿通过全流程标准化要求 明确工作程序 底稿及凭证规范 解决行业标准碎片化问题 [2] - 准则区分"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建立双重信任锚点 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可信依据 [2] - 充分借鉴ISSA 5000基本框架与核心要求 结合中国发展阶段 对双重重要性评估 价值链信息鉴证等领域提出细化要求 [3] - 与国内监管体系协同 明确"双重重要性原则" 与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要求一致 [3] 机构能力建设 - 设置硬性门槛 要求项目合伙人具备可持续信息胜任能力 遵守独立性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 [4] - 建议采用"跨学科团队+外部专家库"模式 团队需具备环境 社会 公司治理及财务领域知识 [5] - 会计师事务所需在环境科学 社会伦理 供应链管理等跨学科知识方面加大投入 [4] - 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需完善质量管理 独立性体系建设 [4] 质量控制与独立性 - 要求机构投入足额人工与时间成本 行业将从低价竞争转向质量导向 [6] - 小规模机构因成本压力和胜任能力不足或逐步退出 业务与人才向头部机构集中 [6] - 需警惕垄断风险 建议采取"分层服务+协同治理"策略 头部机构服务大型企业 中小机构聚焦区域性中小企业 [6] - 独立性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需实质和形式上守住底线 禁止咨询人员参与鉴证 [5] - 建议设置2-3年过渡期 过渡期后实施更严格独立性要求 [5] 反舞弊机制 - 可持续信息鉴证中舞弊识别是难点 非财务数据缺乏统一计量标准 如碳排放范围三统计 [7] - 前瞻性信息如气候转型目标缺乏历史数据支撑 难以验证实现可能性 [7] - 建议建立跨部门核查机制 整合政府环保监测 供应链物流系统等多源数据 [8] -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通过AI系统收集监管部门处罚 媒体舆情信息 识别矛盾点 [8] - 完善环境信息监测结果共享机制 为第三方鉴证提供可信验证渠道 [8] - 需审核企业ESG信息系统与内控制度 分析虚假披露动机 评估鉴证风险 [8] - 建议建立立体追责机制 对舞弊企业和鉴证机构双追责 [9] - 建立双向数据通报平台 鉴证机构发现舞弊线索后免责移交 监管部门开放企业处罚记录和舆情黑名单 [10] 行业影响 - 推动企业内部ESG管理升级 建议成立董事会牵头的ESG管理委员会 统筹跨部门事务 [3] - 需招聘"环境+财务+法律"复合型人才 开展全员ESG培训 [3] - 第三方机构可优化配套服务 如协助企业搭建ESG管理体系 开发数据管理工具 [3] - 准则落地将提升第三方机构ESG服务水平 帮助企业快速适配要求 [3]
中注协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征求意见稿:225条规范全流程,统一标准体系构建
搜狐财经· 2025-08-03 17:23
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发布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第X号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标准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准则旨在规范和指导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业务,确保执业质量达到统一标准 [1] 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背景 - 2024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并于5月实施 [1] - 2025年1月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1] - 2024年底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 [1] 统一标准体系构建必要性 - 目前我国可持续信息鉴证多为自愿行为,鉴证机构在质量管理、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 - 鉴证标准缺乏统一性,执行程序、结论形成、保证程度获取等方面各有不同,制约第三方鉴证价值发挥 [2] - 中注协借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2024年11月发布的国际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征求意见稿 [2] 准则体系设计原则 - 起草过程遵循三大核心原则:维护公众利益、突出业务特点、立足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 [2] - 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组成,与企业可持续披露体系保持一致 [2] - 体系设计旨在规范鉴证业务执行,提高鉴证质量,保障可持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准则内容与适用范围 - 征求意见稿共四章225条,涵盖从业务接受到报告出具的全流程规范 [3] - 第三章以217条详细规定鉴证业务执行要求,包括质量管理、舞弊应对、证据收集等 [3] - 适用对象不限于注册会计师,面向所有类型鉴证机构和人员 [3] 准则特殊要求 - 明确双重保证机制,规范合理保证业务和有限保证业务 [4] - 将质量管理和职业道德要求作为强制性规范 [4] - 中注协将吸纳各方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由财政部作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印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