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资新势力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日产成立 22 年来史无前例的一次大改造
晚点LatePost· 2025-07-28 10:37
东风日产N7项目背景与挑战 - 2023年底N7开发过半时被紧急叫停,因原型车竞争力不足且造型不佳,管理层认为"如果失败将有大麻烦" [2] - 作为合资公司首次自主开发并主导的全球车型,N7被赋予打破传统合资模式的重任,获得99.9%自主决策权 [3][6] - 公司面临销量连续3年下滑、新能源渗透率从2022年25.7%升至31.6%的市场压力,急需提振士气的产品 [8][18] 产品重塑与市场策略 - 配置全面升级:4.9米车身、600+公里续航、高通8295P芯片、Momenta高阶辅助驾驶,定价从原计划15-20万降至11.99-14.99万 [6][11] - 智能化突破:春节后一周即敲定Momenta合作,目标进入智驾第一梯队,供应商曾质疑"10万级车用城区辅助驾驶太不合资" [11][12] - 造型5个月内完成大改:从运动转向舒适定位,采用平面发光LOGO等创新设计,3家造型中心比稿共创 [13][15] 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 - 成立"新能源品牌中心"作为特区,业务流程细分至六层,建立数字化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 [24][25] - 引入华为IPMS体系,将交付环节从20多步缩减至14步,要求品质部门实现"10分钟定位问题/1小时定方案/1天出结果" [57][81] - 2023年员工变革意愿调研显示80%员工支持改革,但高管仅40%,通过每日早餐会、微博直面客户等方式加速共识 [23][67] 市场表现与产能挑战 - 上市50天订单达2万台,6月成为合资新能源销量第一,但月产能最初仅5000台导致交付延迟 [4][17] - 原定月销3000台目标经三次上调至1万台,制造端因"看见才相信"的惯性未能及时匹配营销端爆款思维 [41][46] - 中大型纯电市场容量被重构:比亚迪汉EV月销5000台原为细分市场天花板,N7硬生生拓宽了市场边界 [44] 合资模式转型关键 - 从"Global to China"转向"China to China",2023年4月董事会获得史无前例的自主权,用中国供应链解决智能化 [3][50] - 研发团队规模从1600人回升至2500人,计划2026年扩至4000人,同时立项5款新能源车 [28][30] - 定义合资新势力三大指标:新能源销量占比超50%、智能化进入第一梯队、出口销量10万辆 [54] 历史经验与文化支撑 - 2005年《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奠定文化基础,强调"没有中日团队只有合资公司团队" [36][61] - 核心管理层平均司龄超20年,研发负责人曾主动启动技术预研保住团队,采购负责人表态"拼了命发挥" [28][32] - 公司历史上从第100万到450万辆下线分别用时5年3个月和4年9个月,具备快速规模化的基因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