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N7

搜索文档
东风日产N7最新排产计划曝光 力争月度产能与交付双破万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21:13
该高管还表示,官方将从供应链、物流、交付中心启动专项保障机制,形成全链路协同,所有资源向交 付一线倾斜。其实从东风日产内部也能够看出,对N7抱以很高的期望,而N7实际的市场表现也不负众 望,在满足品牌向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的用车生活。 在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东风日产N7率先在8月份出手,拉升产能保证交付,充分说明了东风日产N7拥 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在面对诸多新势力车型时也能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相信随着8月份产能爬坡,东 风日产N7的热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款11-14万级价格区间的中大型高级纯电轿车,东风日产N7可以说是以绝对的产品与价格诚意打 动了广大消费者,未来销量更为可期。"有汽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持续加码,新车频出,竞争愈发激烈。在这轮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新能源转型 浪潮中,合资品牌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作为目前合资新能源代表车型之一,东风日产N7自上市以来便销售火爆,50天累计大定突破20000台, 同时45天交付量突破1万台。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东风日产N7更是将6455台车交付到用户手上,以期 让最"家"舒适的用车体验惠及更多消费 ...
特斯拉想拿出新杀手锏
美股研究社· 2025-07-30 19:36
特斯拉近期市场表现 - 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在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中以83.3%高速场景通过率获最佳成绩,引发市场热议[8][9] - 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转发测试结果并强调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表现优异[10] - 公司近期在中国市场推出Model Y L大六座豪华SUV(轴距超3米,车长约5米,预估售价40万元)及加速推进廉价版Model Y新车型[13][14][15] 特斯拉财务与销量压力 - 2025年Q2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创十年来最大降幅[22] - 全球汽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季度两位数下滑,欧洲市场销量下跌超三分之一[24] - 美国加州市场销量连续七季度萎缩,中国市场成为唯一增长引擎(Q2交付12.9万辆,贡献全球销量34%)[25][27] 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 中国占特斯拉全球销量超30%,每三辆特斯拉中有一辆由中国消费者购买[27] - 公司加速本土化策略,专为中国推出特供车型Model Y L,并计划廉价版Model Y以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35][37] - 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但特斯拉市占率从2020年15%峰值萎缩至7.6%[27][31] 行业竞争与产品策略 - 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破20万辆,蔚来乐道L90、理想i8等新车型密集发布[33] - Model Y以44848辆销量蝉联6月SUV冠军,领先第二名比亚迪宋PLUS近一倍[34] - 公司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计划2025年在中国及欧洲落地,测试表现行业领先[40][41] 未来挑战与机遇 - 产品线老化问题凸显,工程副总裁承认公司处于战略突破关键节点[28] - 廉价版Model Y若售价下探可能对小鹏G6/G7等竞品形成冲击[38] - 需平衡全球思维与本土化经营,进一步适应中国市场竞争环境[42]
中保研公布2024年第三次测评结果,蔚来等9款车型参测
新浪科技· 2025-07-30 16:00
测评结果发布 -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公布2024年第三次C-IASI测评结果 参与测试的9款车型包括2款SUV 6款轿车 1款MPV 其中6款为新能源汽车 [1] - 测评车型涵盖上汽大通大家9 特斯拉Model3 大众迈腾 马自达EZ-6 大众帕萨特Pro 乐道L60 东风日产探陆 firefly萤火虫 东风日产N7 [1][2] 车型安全性能 - 上汽大通大家9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2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M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6 辅助安全评级为0 [2] - 特斯拉Model3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M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C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27 辅助安全评级为C [2] - 大众迈腾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0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0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37 辅助安全评级为0 [2] - 马自达EZ-6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12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64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67 辅助安全评级为9 [2] - 大众帕萨特Pro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A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City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Gr 辅助安全评级为G+ [2] - 乐道L60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6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City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Go 辅助安全评级为6 [2] - 东风日产探陆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0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61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0 辅助安全评级为0 [2] - firefly萤火虫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0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GA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Go 辅助安全评级为Go [2] - 东风日产N7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级为M 车内乘员安全评级为0 车外行人安全评级为62 辅助安全评级为C [2] 评级标准说明 - 评级标准中G+代表优秀+ E代表优秀 A代表良好 M代表一般 1代表较差 [2]
最新汽车安全测试结果出炉!9款车型4款优秀
金融时报· 2025-07-29 17:33
测评概况 -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发布最新一期测评结果,涉及9款车型包括大通大家9、特斯拉Model3、大众迈腾、马自达EZ-6、大众帕萨特Pro、乐道L60、东风日产探陆、firefly萤火虫、东风日产N7 [1] - 9款车型中大众迈腾、乐道L60、东风日产探陆、firefly萤火虫在四个分指数中均获得优秀及以上评价 [3]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分指数 - 4款车型优秀、1款车型良好、2款车型一般、2款车型较差 [5] - 结构耐撞性评价中大众迈腾、乐道L60、东风日产探陆、firefly萤火虫均为0缺陷 [6] - 可维修性评价中仅firefly萤火虫获得优秀 [6] - 维修经济性评价无优秀车型,大众迈腾、大众帕萨特Pro、东风日产探陆、firefly萤火虫获得良好 [6] - 碰撞兼容性评价中大通大家9、乐道L60、firefly萤火虫、东风日产N7获得优秀 [7] - 低速主动安全方面大众帕萨特Pro表现最优 [7] - 大通大家9在正面低速碰撞测试中出现气囊起爆 [7] 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 - 8款车型获得优秀及以上评价 [7] - 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中7款车型优秀,马自达EZ-6、大众帕萨特Pro、东风日产探陆为0缺陷 [9] - 乘员侧25%偏置碰撞工况中8款车型优秀,特斯拉Model3、大众迈腾、马自达EZ-6、大众帕萨特Pro、乐道L60、东风日产探陆为0缺陷 [9] - 正面50%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工况中9款车型均获优秀 [9] 车外行人安全分指数 - 全部9款车型均达到优秀及以上标准 [9] 车辆辅助安全分指数 - 9款车型均获优秀及以上评价 [9] - 5款车型标配AEB功能,配备率55.56% [9] - 紧急救援服务(E-call)功能配备率达100% [9] 测评方法论 - 依据C-IASI 2023版规程实施测评 [9] - 评审团队由高校、保险、汽车等行业7名专家组成 [9]
中保研安全测试新测评结果首次亮“红灯”,两款车出现差评
第一财经· 2025-07-29 13:33
C-IASI 2024年第三次测评结果 - 大通大家9和马自达EZ-6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分指数获得"较差(P)"分数 [1] - 特斯拉Model 3和东风日产N7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分指数仅获得"一般(M)"分数 [1] - 这是C-IASI 2024年测评中首次出现受测车型获得"差评" [1] - 本次测评共涉及9款车型 [1] - 2024年前两次测评已涉及13款车型 [1] C-IASI测评体系 - 测评由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23版规程进行 [2] - 测评由7人专家评审团队完成,成员来自高校、保险、汽车等行业 [2] - 测评涵盖四个维度: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2] - 最终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G)、良好(A)、一般(M)、较差(P) [2]
东风日产成立 22 年来史无前例的一次大改造
晚点LatePost· 2025-07-28 10:37
东风日产N7项目背景与挑战 - 2023年底N7开发过半时被紧急叫停,因原型车竞争力不足且造型不佳,管理层认为"如果失败将有大麻烦" [2] - 作为合资公司首次自主开发并主导的全球车型,N7被赋予打破传统合资模式的重任,获得99.9%自主决策权 [3][6] - 公司面临销量连续3年下滑、新能源渗透率从2022年25.7%升至31.6%的市场压力,急需提振士气的产品 [8][18] 产品重塑与市场策略 - 配置全面升级:4.9米车身、600+公里续航、高通8295P芯片、Momenta高阶辅助驾驶,定价从原计划15-20万降至11.99-14.99万 [6][11] - 智能化突破:春节后一周即敲定Momenta合作,目标进入智驾第一梯队,供应商曾质疑"10万级车用城区辅助驾驶太不合资" [11][12] - 造型5个月内完成大改:从运动转向舒适定位,采用平面发光LOGO等创新设计,3家造型中心比稿共创 [13][15] 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 - 成立"新能源品牌中心"作为特区,业务流程细分至六层,建立数字化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 [24][25] - 引入华为IPMS体系,将交付环节从20多步缩减至14步,要求品质部门实现"10分钟定位问题/1小时定方案/1天出结果" [57][81] - 2023年员工变革意愿调研显示80%员工支持改革,但高管仅40%,通过每日早餐会、微博直面客户等方式加速共识 [23][67] 市场表现与产能挑战 - 上市50天订单达2万台,6月成为合资新能源销量第一,但月产能最初仅5000台导致交付延迟 [4][17] - 原定月销3000台目标经三次上调至1万台,制造端因"看见才相信"的惯性未能及时匹配营销端爆款思维 [41][46] - 中大型纯电市场容量被重构:比亚迪汉EV月销5000台原为细分市场天花板,N7硬生生拓宽了市场边界 [44] 合资模式转型关键 - 从"Global to China"转向"China to China",2023年4月董事会获得史无前例的自主权,用中国供应链解决智能化 [3][50] - 研发团队规模从1600人回升至2500人,计划2026年扩至4000人,同时立项5款新能源车 [28][30] - 定义合资新势力三大指标:新能源销量占比超50%、智能化进入第一梯队、出口销量10万辆 [54] 历史经验与文化支撑 - 2005年《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奠定文化基础,强调"没有中日团队只有合资公司团队" [36][61] - 核心管理层平均司龄超20年,研发负责人曾主动启动技术预研保住团队,采购负责人表态"拼了命发挥" [28][32] - 公司历史上从第100万到450万辆下线分别用时5年3个月和4年9个月,具备快速规模化的基因 [31]
日产N7月销激增9倍,合资电车“回血”搅动电池配套
高工锂电· 2025-07-23 17:45
合资电车市场策略 - 合资汽车制造商通过激进定价策略和新车型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寻找增长点,搅动市场格局并影响动力电池供应链[1] - 多款合资新能源车型销量显著上升:东风日产N7月销量从4月665台攀升至6月6189台,成为最快订单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1] -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三个月订单近3万辆,交付近2万辆 上汽通用别克GL8 PHEV占6月新能源销量三分之二以上 长安马自达EZ-60未上市已获超3万辆盲订[1] - 合资品牌采取"高配低价"定价方式,形成隐性价格战 例如东风日产N7售价11.99万-14.99万却支持激光雷达 广汽丰田铂智3X起售价从近20万降至11万以下[2] 市场竞争格局 - 合资品牌选择10-15万价格区间发力纯电车型,与中国品牌主攻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车形成错位竞争[2] - 电动化技术成熟缩短后来者追赶差距 但6月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6.6%(批发)和5.3%(零售),远低于自主品牌超65%[3] 电池供应链变化 - 合资车企调整电池采购策略,从依赖宁德时代/日韩企业转向多元化合作 欣旺达/中创新航/正力新能/蜂巢能源等本土供应商进入合资供应链[4] - 欣旺达作为东风日产N7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突破3% 中创新航为广汽丰田铂智3X/长安马自达EZ-60配套,上半年装车量近20GWh[4] - 合资车企构建本土化核心供应链 丰田与松下合资的泰星能源投资37亿元在大连建设电池项目[4] 未来挑战 - 价格战策略可持续性及差异化优势建立将影响电池配套订单稳定性与利润空间[5]
同一日,东风系两位高管调整!周锋调任东风公司副总经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9:05
人事变动 - 周锋被任命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1] - 周锋生于1979年,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硕士毕业,2004年加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历任多个技术研发职务,2021年调任东风公司战略规划部,2023年12月出任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经理 [4] - 周锋任职东风日产中方"一把手"期间,成功推出纯电车型N7,50天大定突破2万台 [4] - 东风奕派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余飞宣布离职,曾任职江铃汽车、长城汽车欧拉品牌、岚图汽车等 [4][5] 公司战略调整 - 东风公司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整合全价值链资源推进自主乘用车事业发展,模式类似岚图汽车科技公司 [5] - 新公司拥有独立车型造型和开发部门,获得更大自主权,原东风乘用车销售公司和三大品牌矩阵保持不变 [5] - 东风汽车称新公司将依托品牌实力、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优化品牌和渠道,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和服务 [8] 资本运作 - 东风集团股份及东风资产管理向岚图汽车增资10亿元,认购约9497万元注册资本 [8] - 增资完成后,东风集团股份、东风资产管理及其他股东分别持有岚图汽车约79.69%、3.30%及17.01%股权 [8] - 增资用于提升岚图汽车的研发、品牌及营销能力,支持其实现全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8] 业务转型与展望 - 东风集团股份收入结构由商用车为主转向乘用车主导,过去盈利依赖合资企业投资收益 [9] - 自主乘用车业务崛起,高端品牌岚图为核心推动力,纳米06、风神L8等新车有望改善盈利模型 [9] - 2025年公司全年营收预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9]
合资车企杀回C位,合资车怎么突然又好卖了?
36氪· 2025-07-22 11:59
合资车市场表现 - 合资新能源车近期销量显著攀升,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等车企5月和6月销量创历史新高,有车企从年初百辆出头升至6月近万辆 [3] - 东风日产N7上市后表现亮眼,5月销量超3000辆,6月环比翻倍,6月中旬累计大定突破2万辆 [3] - 上汽通用6月新能源销量0.92万辆,别克GL8 PHEV占比超三分之二 [3] - 长安马自达EZ-60未上市但盲订突破3万辆 [3] - 广汽丰田铂智3X工厂排产已安排至8月底 [4] 合资车市场变化原因 - 合资车早年依赖海外主品牌技术和产品策略,缺乏本土创新能力,车型更新缓慢,配置保守,难以满足消费者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 [6] - 合资模式存在制约,中外双方在决策机制、技术引进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面对快速变化市场时反应迟缓 [7] - 合资品牌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系统、OTA升级等新兴领域普遍滞后于国产新势力品牌 [7] 合资车转型策略 - 合资品牌开始全面改革,积极学习本土品牌成功经验,注重智能化配置和舒适性娱乐配置 [9] - 合资品牌推出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智能座舱成为标配,大屏幕、语音控制、车联网等功能提升科技感和便捷性 [9] - 合资品牌在舒适性和娱乐配置上下功夫,如大沙发、大彩电等,提升乘坐舒适度和娱乐功能 [9] - 合资车企与华为、小米、地平线等科技企业合作,实现技术快速升级和产品竞争力提升 [1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实际体验和价值回报,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 [13] - 合资品牌通过引入智能化配置、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价格门槛等方式重塑产品形象,满足消费者"品牌+性价比"需求 [13] - 合资车企主动求变、顺势而为,从依赖海外技术到融合本土创新,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重新获得市场机会 [13]
合资车企反攻:先杀死自己,才能活下去
晚点LatePost· 2025-07-21 23:40
合资品牌战略转型 - 日产全球高管2023年4月考察中国市场后,认可中国电动车设计、智能化及驾驶体验,决定将车型企划、研发及造型工作全面本土化[5] - 东风日产N7上市50天大定破2万台,6月销量超6000台,成为合资新能源销量榜首[6] -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1小时订单破1万台,激光雷达版占比超预期[6][12] 定价与产品策略重构 - 合资品牌新电动车定价体系颠覆传统:东风日产N7(C级轿车)定价11.99万-14.99万元,低于自家B级燃油车天籁[9] - 广汽丰田铂智3X起售价从bZ4X的20万元降至11万元,奥迪A5L预售价压至25万元级别[11] - 配置简化趋势明显:东风日产N7全系标配400V平台/3C快充,广汽丰田铂智3X激光雷达版定价14.98万元[12] 研发放权与本土化加速 - 丰田中国首次由中国高管担任副董事长,实施"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主导电动车及经典车型研发[19] - 大众在合肥投建德国以外最大研发中心VCTC,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CMP平台[20] - 车型开发周期从4年缩短至2年以内,东风日产N7原型车通过员工评审快速迭代[21] 市场格局与竞争逻辑演变 - 合资燃油车份额从2020年61.6%骤降至2023年不足35%,电动车份额五年内从5.9%升至49.4%[22] - 经销商网络转型:广汽丰田设立新能源专区并高薪挖角销售,一汽丰田增加售后补贴[24] - 行业进入"OPPO vivo时刻",竞争焦点转向成本控制与渠道效率,技术差异化收敛[26][27] 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中中国企业占六席,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24] - 大众与小鹏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日产全资收购上海技术中心专注电驱化与自动驾驶[18][20] - 东风本田、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2024年投产,东风日产未来3年追加100亿元扩建技术中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