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回收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电池企业布局锂电后市场
起点锂电· 2025-06-21 18:04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1125万辆,同比增长51.49%,占新注册汽车总量的41.83%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 [3] - 首批动力电池"8年质保期"临近,叠加换新补贴政策推动回收市场爆发 [3] - 动力电池制造商成为锂电回收市场主力军,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等龙头 [3][4] 宁德时代回收布局 - 通过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布局回收业务,全球设立7个生产基地 [6][7] - 2023年投资238亿元建设佛山一体化项目,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能力并实现近零排放 [6] - 2024年6月成立天津邦普泰达合资公司,拓展京津冀回收网络 [7] - 2024年具备27万吨处理能力,目标提升至100万吨,2023年回收10万吨电池并生产1.3万吨碳酸锂 [8] - 锂/镍钴锰回收率分别达91%/99.6%,2024年回收量12.87万吨(同比+28.7%) [8][10] - 国内建立240余个回收网点,覆盖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 [10] 亿纬锂能回收战略 - 2024年6月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摇篮计划),目标构建1000个回收网点 [12] - 已建成246个网点(国内159个+海外87个),覆盖30多国 [12] - 关联公司金泉新材料年处理能力2万吨,镍钴/锂回收率超98%/92% [13] LG新能源国际合作 - 2024年6月与丰田通商在美国成立合资企业,建设预处理工厂,计划2026年运营,年处理13500吨废料(相当于4万个汽车电池) [15] - 2024年4月与法国Derichebourg成立50:50合资企业,计划2027年投产2万吨年处理能力的工厂 [17][18] - 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生产者承担回收责任,推动海外布局 [19] 行业竞争与发展方向 - 电池企业加速全球化回收布局以应对退役高峰和资源争夺 [19] - 竞争加剧将促进行业标准化及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可持续发展 [20]
大地海洋三度接盘实控人资产:标的估值暴跌85%,没钱也要买?
钛媒体APP· 2025-06-05 08:46
收购交易概况 - 大地海洋拟以1.35亿元现金收购浙江虎哥100%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2] - 标的估值较2022年9.1亿元缩水85%,评估方法从收益法(增值率743.13%)改为资产基础法(增值率52.39%) [4][5] - 交易前后实控人未变,仍为唐伟忠、张杰来夫妇,属于同一控制下资产腾挪 [1][3] 并购历史与监管问题 - 公司曾于2022年尝试以发行股份+配套融资(总对价9.1亿元+5.6亿元)方式收购,但因评估参数和盈利预测披露不充分被深交所终止审核 [4] - 2023年6月重启后又终止,原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交易条件不成熟 [4] - 标的公司历史存在资金占用、第三方代收货款等不规范操作被监管问询 [4] 财务与估值分析 - 浙江虎哥2024年营收4.66亿元但净利润5431万元,较2020-2022年(净利润3252-7153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 [7][8] - 2025年1-2月净利润仅429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77万元,应收账款达1.45亿元 [7] - 未达业绩承诺(2024年承诺9670万元),实际完成率仅56% [8] 资金压力与业务风险 - 大地海洋货币资金2.08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2.45亿元,现金收购将加剧流动性压力 [5] - 垃圾回收行业面临分类执行不力、废品价格波动等挑战,影响盈利稳定性 [9] - 标的公司2025年净资产较2024年下降29%,资产负债率升至73% [7] 战略协同性 - 收购有助于公司从工业危废处理延伸至居民垃圾回收领域,形成产业链协同 [8][9] - 标的业务属于快速增长的蓝海市场,但需解决行业规范不完善等系统性挑战 [9]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5-07 19: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2023年扣非净亏损2.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有望实现三年翻倍[2] 业务增长点 - 预计2025-2027年增长最快业务为电池材料业务钨资源回收业务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2][11] - 钨资源回收业务预计从6000吨增长至超过2万吨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将超过20吨[12] - 大圆柱电池和"双三元"电池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适配低空飞行器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3] 镍矿业务 - 2024年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11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4万金吨镍/年[4] - 2024年镍业务营收58.5亿元占总营收17.61%[4] - 预计2027年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4] - 镍价2022年最高25638美元/吨2023年21506美元/吨2024年16818美元/吨[6][7] - 预计2027年后镍价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未来10年均价17682美元/吨[8] 战略布局 - 计划建设镍冶炼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池回收电池集成的产业园区可年产动力电池约30GW[10] - 拟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2家"小而美"上市公司积极推进钨业务进入资本市场推动主体在香港上市[13] - 目标成为世界核心稀缺资源循环材料供应商回收25种稀缺资源单项占中国供应量10%以上[12] 行业趋势 - 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反超2022年后成为主流路线今年3月占比达82.3%[7] - 预计2035年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三元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主要在海外可拓展欧美亚洲新兴市场[8] - 印尼是全球最大镍资源国储量5500万吨占全球42%产量180万吨占全球50%[9] - 预计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718万吨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