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搜索文档
南街走笔丨团结就是力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4 08:47
团结的概念与起源 - "团"原指线团,"结"原指绕结,指将成团的线绕结起来,使之紧密、难于拆分 [2] - 团结一词最早见于《资治通鉴》,指唐宋时期的地方兵丁组织,如"团结兵"或"团练兵" [2]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团结分量较重,体现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等思想 [2] 团结的重要性与意义 - 团结是战胜困难的基石,如抗战时期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激励了无数国人团结御敌 [3] - 任何单位或集体若缺乏坚实有力的团结,就缺失了追求卓越价值、实现更好发展的根基 [1] - 团结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个人奋斗需汇入集体事业洪流,才能在协作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实现价值升华 [3] - 随着社会分工细密、环境条件复杂、任务艰巨繁重,团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拓展 [4] 团结的本质与形成 - 团结的本质是把分散的个体和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力量整合成坚不可摧的整体 [4] - 团结不是简单"聚在一起",而是通过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产生"心往一处想"的思想共鸣,形成"劲往一处使"的行动共识 [4] - 整体内部个体间联系越紧密、牢固,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4] - 团结的意义从古代为抵御灾害、谋求生存的"抱团取暖",升华至今天为实现共同发展、缔造美好生活的"互相补台"、"取长补短" [5] 实现团结的要素与挑战 - 搞好团结需要欣赏周围的眼光、尊重差异的大度、成人之美的胸怀、协作共事的智慧 [5] - 团结是双向奔赴的,个体的奉献牺牲精神与组织的识人容人用人同样必不可少 [5] - 在一个单位或集体,将不同能力素质、脾气秉性、自身追求的人团结起来共同奋斗,难度不小 [5]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用人之长补己之短,像齿轮相互啮合,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5]
香港“大坑舞火龙”:“舞起来,就有无穷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8:05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坑舞火龙”的核心传承 - 该活动是香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之一,火龙长度超过60米,重量超过100公斤,需披上逾万支特制线香进行舞动[1] - “大坑舞火龙”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起源可追溯至光绪六年(1880年),旨在驱除瘟疫并形成习俗,至今已有近150年历史[1] - 活动每年举行,于农历八月十四日晚为火龙举行开光仪式,之后连续三晚巡游所有街道[1] 火龙制作工艺与社区参与 - 制作一条火龙需耗时约两个月,工序繁复,扎作龙身需用珍珠草覆盖麻绳并用粗铁丝勒紧,扎作龙头需先用藤条塑形骨架,再用细铁丝固定珍珠草,工艺要求细致[2] - 制作与舞龙全程依靠义工参与,义工平日下班后及周末会自发赶工,体现了吃苦耐劳和社区团结的精神[2] - 自2019年起,大坑坊众福利会开设“小火龙”青年团,培养青少年传承人,近年表演中“小火龙”会随“大火龙”一同演出[2] 文化推广与未来发展 - 越来越多香港青少年及非华裔青少年加入舞火龙行列,活动锻炼了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专注力,并促进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3] - 大坑火龙文化馆与坊众福利会合作,通过展出火龙模型、影像资料、文创产品及举办工作坊,致力于将舞火龙从节庆活动拓展为全年可感受的文化体验[3] - 舞火龙活动象征着坚毅和团结的力量,其角色从最初的祈福除疫,演变为当下的非遗保育,持续传递社区凝聚力[3]
学而时习之丨力量生于团结
新华网· 2025-09-24 08:48
经过仔细研读,所提供的文档内容极为有限,仅包含一个标题“力量生于团结”[2] 和文档ID标识 该内容未提供任何关于具体公司或行业的实质性信息,如财务数据、业务动态、市场趋势或运营细节等 因此,无法基于当前信息提炼出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核心观点及关键要点
记者手记丨“用战斗精神和团结回应威胁”——记美国军事威胁阴云下的委内瑞拉首都
新华网· 2025-09-23 08:30
军事动员计划 - 委内瑞拉启动“军营走向人民”计划,将武装部队人员派往全国5300多个社区开展武器操作等培训 [1] - 动员活动吸引大量民众参与,包括70岁老人和20岁年轻人,近5000人参加了在蒂乌纳堡陆军基地的集训 [2] - 民兵和社区居民在广场接受战斗技巧培训,内容包括不同战斗单位的组织结构、基本任务以及个人须掌握的战术和技能 [1] 事件背景与官方表态 - 该军事动员计划是委内瑞拉应对美国在加勒比海域军事部署、保卫和平与主权所采取的行动之一 [1] - 美国以“打击贩毒”为由宣布向加勒比海域部署军舰,此举导致委内瑞拉人民族意识高涨,不少民众报名参军 [1] -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该计划是对美国军事威胁的回应 [1] 社会反应与民众情绪 - 民众普遍谴责美国的军事施压,但指出对生活影响更大的是美国多年的经济制裁 [3] - 民众表达保卫祖国的决心,如10多年前入伍的军人称穿上军装是为守护祖国而集结,随时准备捍卫和平 [2] - 有民众表示,美国的军事威胁导致外界误以为委内瑞拉陷入动荡,影响了部分商业活动和亲友探亲计划 [3] 社会运行状况 - 尽管进行军事动员,委内瑞拉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没有因美国军事威胁而出现动荡 [2] - 首都加拉加斯的街道熙熙攘攘,店铺营业如常,超市商品种类较齐全、数量较充足,部分商品在打折促销 [3] - 民众生活如常,如手艺人照常经营摊位,其儿子白天在理发店工作,晚上在餐厅兼职 [3]
华为唯一的武器是团结:任正非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受益匪浅!
搜狐财经· 2025-09-19 15:40
核心观点 - 公司的成功源于专注和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念通过实践验证并相互印证 [1] - 团结是公司最强大的武器,开放是核心战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事业做大的关键 [4][5][6] - 公司唯一的武器是团结,唯一的战术是开放 [4] 企业成功要素 - 个体融入集体才能超越自我,感知渺小后行为才能伟大,团结人是最核心的领导能力 [6] - 公司能够将普通人团结起来实现人力资本增值,通过集体奋斗和力出一孔打败竞争对手 [9] - 公司倡导批判和自我批判,通过红蓝对决修炼队伍,团结反对者让团队更强大 [12] 人力资源策略 - 公司早期通过提供翻倍薪酬吸引人才,一年内薪酬待遇可翻多倍,充分利用中国低成本高素质人力资源优势 [8] - 公司依靠在人的头脑中挖掘资源,认为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没有可依存的自然资源 [8] - 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对不想干事、不能干事的员工实施不胜任调整及淘汰 [14]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 带队伍首先要团结身边人,形成"人和"氛围,大雪球从小开始滚起 [8] - 领导需具备包容反对意见的胸怀,反对声音可使决策更合理,降低失败概率 [11] - 领导要容人之短、用人所长,在看到缺点的同时发现优点,这才是高度 [11] - 团结要有原则,不是为团结而团结,要团结有意愿、有能力、能干成事的员工 [14]
全球瞭望丨肯尼亚媒体: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对非洲具有现实意义
新华网· 2025-08-23 10:15
核心观点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对肯尼亚及非洲具有重大意义 强调团结 坚韧和领导力在抵抗外国侵略中的作用 [1] - 中国经验表明人民组织起来的力量可击败强大侵略者 其抗战经验对非洲当前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 中国共产党通过战略创造力 灵活战术和人民支持实现军事与精神双重胜利 战时根据地改革体现长远发展视野 [1][2] 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 非洲抵抗运动(如肯尼亚茅茅运动)与中国抗战均证明民众动员对捍卫土地和尊严的关键作用 [1] - 殖民势力依赖分裂策略 而肯尼亚独立依靠不同群体齐心协力 非洲联盟等组织延续一体化传统 [2] - 中国战时根据地推行教育发展 性别平等和土地公平分配等改革 体现超越军事斗争的长远规划 [2] 团结与领导力价值 - 中国胜利体现精神 团结和远见的综合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以战略创造力为核心优势 [1] - 团结不仅是口号更是胜利基石 非洲可从中国经验中汲取改变命运的力量信念 [2]
全球瞭望|肯尼亚媒体: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对非洲具有现实意义
新华社· 2025-08-22 18:52
核心观点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对非洲具有重大意义 强调团结 坚韧和领导力在抵抗外国侵略中的力量 [1] - 中国经验表明人民组织起来的力量能够击败强大侵略者 其抗战经验对当代非洲仍具现实意义 [1] - 中国胜利是军事 精神和团结的综合胜利 中国共产党依靠灵活战术和人民支持形成持久战斗力 [1] 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 非洲抵抗运动(如肯尼亚茅茅运动)与中国抗战均体现民众动员对捍卫土地和尊严的决定性作用 [1] - 殖民势力依靠分裂社区维持统治 而肯尼亚独立通过不同群体齐心协力实现 [2] - 非洲联盟和东非共同体等地区组织延续团结传统 致力于促进一体化与集体力量 [2] 领导力与战略创新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展现战略创造力 依靠灵活战术和人民支持使农村成为战斗盾牌 [1] - 即使战争时期也在根据地推行教育改革 性别平等和土地公平分配等政策 [2] 精神共鸣与共同价值 - 中国与非洲均从屈辱历史中汲取力量 信念源于坚韧不拔 团结互助和人民意志改变命运 [2] - 团结不仅是口号 更是战胜侵略和实现发展的基石 [2]
青春破界 连接世界——莱茵-鲁尔大运会开幕式侧记
新华网· 2025-07-17 11:17
莱茵-鲁尔大运会开幕式 - 开幕式在德国杜伊斯堡绍因斯兰旅游竞技场举行 五彩斑斓的灯光和绚彩烟雾点亮现场 [1]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于斯特强调体育的团结力量 呼吁成为友谊与和平的播种者 [1] - 500位当地居民组成合唱团演唱《矿工之歌》 展现鲁尔区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1] 鲁尔区历史与转型 - 开幕式通过舞蹈和音乐展现鲁尔区19世纪的工业景象 矿工辛勤劳作的场景被生动再现 [1] - 鲁尔区从传统工业区向绿色、多元、创新的未来转型 标志性建筑画面配合音乐展现这一变化 [2] 体育精神与和平主题 - 开幕式强调体育的团结力量 超越竞争 凝聚不同语言、边界与历史的人们 [2] - 白鸽和白色心形气球象征和平 舞台上升起的"地球"呼应全球团结的主题 [2] 开幕式亮点 - 德国劳工部长巴贝尔·巴斯宣布赛事开幕 烟花点亮夜空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旗入场 [2] - 78岁前德国田径运动员海德·罗森达尔传递火炬 六位运动员点燃烟囱状灯塔 虚拟与真实火焰交织 [3] - 电子鼓点配合烟火表演 将开幕式推向高潮 青春的盛会正式开启 [4]
热点问答|哈梅内伊的“三个祝贺”有何深意
新华网· 2025-06-27 02:18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讲话分析 核心观点 - 哈梅内伊通过"三个祝贺"强调伊朗在军事、政治和民族团结上的成就,旨在塑造伊朗的地区主导形象并巩固国内凝聚力 [1][2][3][4] 军事胜利 - 宣称伊朗武装力量突破以色列先进防御系统并轰炸多个城市,表明以色列若侵犯将付出沉重代价 [1] - 指出伊朗袭击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是"对美国取得胜利",强调伊朗具备打击美国重要基地的能力 [1] - 反驳美国关于"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说法,称美国攻击未达目标且仅使核计划推迟数月 [1] 民族团结 - 赞扬近9000万伊朗人民在危机中展现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目标一致性 [3] - 伊朗媒体称以色列误判袭击会引发伊朗混乱,实际结果反而增强政治体系稳定性与国家实力 [3] - 学者认为讲话通过肯定民众对国家行动的支持,强化特殊时期的社会凝聚力 [3] 伊美对抗根源 - 将对抗归因于美国要求伊朗"整体投降"的侮辱性立场,而非具体议题如核项目或人权 [4] - 强调伊朗民族的历史文化尊严使其不可能接受投降要求,激发民众民族自豪感 [4] - 学者分析指出美国长期制裁是民众支持对美强硬政策的关键背景 [4][5]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一切措施都必须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通过团结,我们将克服任何危机。
快讯· 2025-06-18 16:2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新闻内容主要聚焦于伊朗总统的政治表态,与经济和投资领域无直接关联。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或市场趋势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