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
搜索文档
南苏丹艰难探索发展之路(第一现场)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2
南苏丹经济概况 - 非洲开发银行预测2025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 [5] - 2023年经济萎缩5.8%,受石油出口下降和汇率贬值影响 [6] - 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近九成,但全国没有一座炼油厂 [6] 基础设施建设 - 朱巴国际机场完成跑道升级和现代化航站楼建设 [4] - 中国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南苏丹中央银行总部新办公大楼于2024年7月8日落成 [4] - 中国援建的朱巴教学医院二期项目于2024年7月1日举行主体结构封顶仪式 [4] 资源禀赋与产业 - 探明石油储量达47亿桶,并拥有丰富的稀有金属储藏 [6] - 水资源丰沛,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6] - 政府启动十年战略发展计划(2026—2036),旨在促进农业、矿业与基础设施建设 [5] 社会经济挑战 - 2024年南苏丹1100万人中至少有92%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天生活消费低于2.15美元) [6] - 通胀率居高不下,玉米面价格在半年内翻倍 [7] - 2025年前9个月有1854名平民死于各类冲突,较去年同期激增59% [8]
《环球时报》记者14年后再访世界最年轻国家:南苏丹在动荡中探索发展之路
环球时报· 2025-10-13 06:46
国家概况与发展历程 - 南苏丹于2011年7月9日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与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 [1][2] - 国家独立源于苏丹南北部在宗教、族群及资源分配上的长期裂痕,导致数次内战,数百万人丧命 [2] - 独立初期,南苏丹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10多亿美元,但至去年已降至不到63亿美元 [9]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 首都朱巴出现一些新建建筑,如中国企业承建的南苏丹央行新办公大楼,但全市平坦柏油路较少,坑洼土路多,雨季泥泞难行 [2][3][4] - 朱巴国际机场进行了扩建,并推进了连接首都与周边重要城镇的道路重建项目 [3] - 经济高度依赖石油,石油出口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九成,并通过苏丹的管道出口,受苏丹自2023年4月以来的武装冲突影响 [9] - 南苏丹与苏丹于今年10月6日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保护石油设施及管道,并提议在苏丹港建立自由贸易区以稳定石油工业 [9] 社会民生与人道状况 - 电力供应极不稳定,首都酒店一天停电数次,市民出行主要依赖私人运营的摩托车或面包车 [5] - 近两年洪灾不断,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导致粮食无法自给自足,人道主义灾难恶化 [7] - 朱巴农贸市场的玉米面价格在半年间翻了一倍,通胀率高企 [7] - 在一些国际组织援助下,北部东阿维尔县建起新的现代化医院,改善了当地医疗条件 [3] 国际合作与外部支持 - 中国是最早同南苏丹建交的国家之一,去年两国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在能源、基建、维和及医疗领域提供大量帮助 [12] - 非洲开发基金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南苏丹政府合作,发起总额超186万美元的培训项目,已帮助约2000名当地青年掌握就业技能 [12] - 美国被指在促成南苏丹独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但后期支持减少 [7] 国家战略与未来展望 - 今年9月,南苏丹政府启动了一项10年战略发展计划《南苏丹发展计划2026-2036》,旨在建设繁荣社会并巩固和平与安全 [11] - 朱巴大学政治学教授指出,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走出权力斗争,建立稳定政治秩序,并将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 [10] - 联合国官员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并对和平协议作出承诺,对南苏丹的发展至关重要 [11]
华侨华人看九三阅兵:震撼于实力,自豪于和平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15:51
海外华侨华人视角下的国家发展成就 - 海外华侨华人通过阅兵仪式直观感受到国家经济和军事装备的更新进步 强调国家展示实力旨在维护和平而非炫耀武力 [1][3] - 阅兵仪式中歼击机梯队规模庞大且气势恢宏 体现国家军事力量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强大 [3] - 新式武器装备首次亮相令人震撼 海外侨领明确表示中国军事力量强大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非侵略 [4] 国家国际影响力与侨胞地位变化 - 国家发展使海外华侨赢得更多当地人尊重 从过去被轻视转变为备受敬佩 国际影响力提升直接改善侨胞海外社会地位 [4] - 中国科技产品如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 进一步促进海外对华侨华人态度的尊重转变 [5] - 海外侨胞与中国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国家强大与个人幸福紧密交织 民族复兴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期盼 [4][5] 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 - 在具有抗战胜利历史意义的中山纪念堂观看阅兵 增添历史厚重感 强调铭记历史与传承和平理念的重要性 [3] - 海外侨胞主动向当地民众分享中国历史真实情况 特别是向年轻人传递中国团结与和平发展的理念 [4] - 海外华侨主持人明确表示有责任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历史真相 促进外界对中国和平立场的理解 [4]
现在网络上的人都很自信,这种自信有没有道理?
吴晓波频道· 2025-07-07 08:17
上海浦东发展 - 1991年浦东被称为烂泥渡 当时一幢高楼都没有 [2] - 2004年浦东已建成经贸大厦与东方明珠塔 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 - 从无高楼到摩天大楼林立 浦东成为全球摩天大楼最多的区域之一 [2] 两代人认知差异 - 60后70后经历过物资匮乏时代 对牛奶汉堡等新鲜事物记忆深刻 [2] - 90后00后出生时中国已崛起 对现代化城市景观习以为常 [2] - 父辈的付出为年轻一代奠定物质基础 形成代际间的认知鸿沟 [2][3] 国家发展路径思考 - 当前需思考如何让年轻一代推动国家在非基建领域取得进步 [3] - 年轻一代需理解自信来源 同时明确未来对国家发展的责任 [3] - 不同世代应避免互相指责 需聚焦如何实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3]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巴西学者为何对这句话记忆犹新?丨世界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7-05 10:4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 -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 - 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行了广泛的经济和政治改革,适应了国家和人民的需求 [2] - 中国共产党不仅关注GDP增长,还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与中国人民保持紧密联系 [2] 巴中合作 - 巴西和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金砖机制和G20等框架下展开广泛合作 [2] - 投资贸易已成为巴中合作议程中的重要亮点之一 [2] - 未来巴中两国有望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社会文化等领域加强互动与交流 [3]
港青“北上”实习记
新华社· 2025-06-16 09:17
香港青年北上实习趋势 - 香港大学学生周志冲连续三年选择暑假前往内地实习,模式为"专业实践+文化体验",今年目的地为西安[1] - 香港青年北上实习人数逐年增多,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商务区与科创基地[1] - 2023年周志冲在北京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同步探访故宫、颐和园等文化地标,并作为港青代表参观外交部蓝厅[3] - 2024年周志冲转赴上海实习,通过陆家嘴写字楼与弄堂文化体验国家发展实况[3] 行业实践案例 - 香港都会大学刘姵廷在惠州第三人民医院实习三周,观察到内地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会诊模式提升诊疗效率[4] - 刘姵廷在实习中参与中医技能培训,系统学习艾灸、拔火罐等传统疗法,弥补香港本科教育空白[5] - 实习期间实现香港现代康复医学与内地传统中医理疗技术的双向交流[4] 政策支持与规模 - 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支持港青北上,疫情后累计近5000人参与实习[6] - 实习领域从医疗、法律扩展至金融科技、新媒体等新兴行业[6] -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推动港青跨城就业,形成"双城生活"新趋势[6] 企业反馈与成效 - 用人单位评价香港实习生专业素养高、适应力强,部分获高度认可[6] - 陆家嘴金融机构与深圳科创企业成为香港青年接触"中国速度"的重要场景[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