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

搜索文档
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青年学子铸牢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
央视网· 2025-06-20 15:3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核心观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石榴籽"为精神图腾,构建"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三维育人体系,通过生涯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破解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深化难题 [1][5] 西榴籽计划 个体成长与民族团结培育 - 提出"西榴籽"概念:"西"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部建功立业,"榴"象征各民族学生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 [2] -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薄弱、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四团一队"组织架构(专家团、星师团、朋辈团),开展学业互助与三农政策解读 [2] - 创新设计思想引领与学业帮扶双模块工作坊,如"党旗引领·三心护航"主题沙龙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2] - 开发"西榴"生涯人物榜样工具卡,以库丽班·托列吾等西农楷模案例激活学生内生动力 [2] 大学魂育人理念 农林院校精神传承 - 凝练"扎根西部、服务三农"的"大学魂"精神,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 - 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与农业生产实践,强化"知农爱农、兴农报国"使命 [3] - 创作《石榴花开新时代》民族歌舞MV,融合农耕文明与民族文化符号 [3] - 推动数百名本科生参与"三支一扶"基层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度系统性提升 [3] 中华情价值体系 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 - 构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维进阶模型,设计思想引领、文化互鉴、实践锻造三位一体路径 [4] - 创新运用Vlog、情景剧等载体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开发"西榴"主题文创产品(书签、明信片等) [4] - 组织"石榴籽"团队赴边疆开展社会调查,孵化少数民族骨干成为"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 [4] 体系协同效应 - "西榴籽"奠基个体价值,"大学魂"传承精神谱系,"中华情"实现国家认同跃迁,形成"个体成长-精神传承-国家认同"进阶模型 [5]
李茜评《殖民的影响》|中东稳定绿洲——约旦的国家认同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6-16 12:34
殖民制度与约旦民族认同构建 - 核心观点:英国委任统治作为典型殖民制度塑造了约旦后殖民时期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文化 通过法律和军队双重机制实现规训与生产性功能 [4][6] - 法律体系三分:欧洲法规管辖公共领域 宗教法与贝都因习惯法管辖私人领域 形成民族化性别角色定义 [8] - 军队作用:阿拉伯军团不仅镇压更生产国民意识 通过征召和教育传播新认识论 成为民族构架基础 [9][10] 民族认同历史演变四阶段 - 殖民时刻(1921-1946):英国主导建立司法军事结构 贝都因人占人口50% 阿拉伯军团主导身份生产 [10] - 反殖民时刻(1950s):1956年军队阿拉伯化 确立与英国"他者"对立的民族自我认同 [10] - 扩张收缩时刻(1960-1980s):1967年后巴勒斯坦游击队挑战主权 内战催生约旦化运动 巴勒斯坦人成为新"他者" [11] - 内部破裂时刻(1990s-):经济危机引发身份焦虑 外约旦排他主义兴起 本质主义标记强化地理种族恒定论 [12][13] 法律与军队的生产性机制 - 法律功能:国籍法选举法重构社会分类 1974年妇女获选举权 1976年废除贝都因法实现法律平等 [12] - 军队转型:从殖民工具变为民族文化生产者 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渗透规范化意识 [9][14] - 双向影响:法律制度孕育的文化产物反哺战略部署 超出精英控制产生意外生产效果 [7] 族群政治与国家认同构建 - 人口构成:巴勒斯坦裔占2/3 切尔克斯人等跨界少数族群占少数 通过国籍法强化阿拉伯语等统一符号 [20][25] - 国家策略:2002年"约旦优先"倡议去种族化 结合伊斯兰教哈希姆家族和土地三要素构建超族群认同 [24] - 部落整合:贝都因人1976年后被重新定义为"活态文化"代表 旅游产业将其塑造为国家象征对抗以色列主张 [14][26] 学术争议与地缘意义 - 作者立场争议:巴勒斯坦裔背景影响论述 被指夸大殖民遗产价值 忽略约旦自主构建作用 [15][18] - 地缘价值:作为中东缓冲国 多族群整合模式对区域斡旋具有独特作用 部落传统与现代政治并存影响稳定 [26]
国安教育纳入香港小学英语课:推荐阅读袁隆平的故事
观察者网· 2025-06-11 15:53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当地时间6月10日,香港教育局发布《英语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小 六)》(2025)。 指引列出了最新的小学教育七项学习目标,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通过国民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认识 祖国和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的归属感和民族认同"。 《英语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25) 香港教育局网站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道,这是自2017版指引发布八年后的一次更新。根据新版课程指引,香 港小学需要加强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教育。 根据香港教育局发布的通告,新版本融合了《小学教育课程指引》(2024)和《英语教育学习领域课程 指引(小一至中)》(2017)概述的课程重点,为小学英语课程发展提供整体方向和学习目标。 虽然英语教育的课程架构保持不变,但新版指引对各章节进行了更新,以反映英语教育多年来的发展。 更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跨课程阅读、电子学习和信息素养、评估素养、价值观教育。 通告称,将在英语课程中纳入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成为知情且负责任的公民,具有国家认同感和国 家安全意识。 根据新版指引,价值观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