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秩序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集会 要求高市撤回涉台错误言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22 14:01
当地时间21日晚,数百名日本民众聚集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自发进行集会,要求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撤回涉台错误言论。 D @ a 201 总公 te @ 10-5 the first △集会现场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引发多方批评。高市早苗的涉台谬论是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日本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鼓吹所谓"台湾有事 就是日本有事",并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联,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表达试图武装介入的野心。 0:00 △集会现场 日本有识之士表示,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严重损害日中关系,给日本经济界带来巨大冲击。 � a △集会现场 英国 T 国际人士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错误言论是想要挑战当今国际秩序,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主义招魂,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总台记者 刘耀 鸿 何欣蕾) 责编:张靖雯、张霓 ...
东京数百民众在首相官邸前抗议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俄罗斯外交部发布1945年日本投降视频敦促日方吸取教训
央广网· 2025-11-22 10:11
俄罗斯外交部21日发布了一段1945年日本投降的视频,并配文"我们正密切关注日本近期在国防领 域的动作","如果东京想避免重蹈1945年的覆辙,就应该吸取历史教训,依靠本国宪法中仍然有效的和 平条款"。 法国德尔嘉出版社创始人蒙维尔: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极其危险,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 共识,违反联大第2758号决议和国际法,破坏战后秩序,威胁地区和平。在我看来,高市早苗的言论在 某种程度上是想要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 韩国祖国革新党国会议员金俊亨:高市的言论是出于日本国内政治所需,这样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很 不恰当。各国与中国建交的基础是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际人士表 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错误言论是想要挑战当今国际秩序,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国际人权与社会发展协会顾问洛佩斯:高市这一举动非常危险,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此举既危害地 区稳定,也不符合日本民众的利益。 数百名日本民众21日晚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举行集会,抗议高市早苗近日在国会发表的涉台错 误言论,要求其撤回相关表态并作出解释和道歉。多名抗议者要求高市对其涉台 ...
视频丨国际人士:高市早苗错误言论挑战当今国际秩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21 15:47
国际社会对日本首相言论的批评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引发多方批评,被认为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国际社会不会接受[1][5] - 该言论被指意在挑战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的国际秩序[3] - 国际人士认为该言论极不负责任,只会激化冲突[5] 言论对地区安全与秩序的影响 - 该言论被指企图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主义招魂,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1][6] - 智利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此举实际上可能助长日本的军国主义抬头[5] 言论对经贸关系的潜在影响 - 日本经济界也反对其言论,因为这将导致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紧张[6] - 在此情况下,损失更大的一方被认为是日本,而非中国[6]
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11-20 06:20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内容 - 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核心理念包括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2] - 倡议旨在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性挑战,为国际社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2][3] - 倡议已获得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明确支持,被视为有别于西方主导模式的国际治理新框架[6] 全球治理倡议的时代背景与需求 - 当前全球武装冲突数量创二战以来新高,超过6亿人面临饥饿,南北鸿沟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凸显,国际社会对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治理能力不足[3] -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出现诸多不适应,发展中国家要求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制度性权力[4] - 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联合国和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倡议直面这些挑战并指明改革方向[3] 全球治理倡议的理念基础与创新 - 倡议的五大核心理念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世界大同"、"协和万邦"反映主权平等,"求同存异"体现多边主义,"民为邦本"彰显以人为本[11] - 倡议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守人民立场,把各国人民作为全球治理的根本参与者和受益者[13] - 运用系统思维,五大核心理念相辅相成,统筹解决全球性问题"由谁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的重大命题[15] 全球治理倡议的实践与影响 - 中国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国际调解院等新多边机构,为全球治理机制添砖加瓦[10] - 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网络空间、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推动完善治理规则,凝聚合作共识[10][16] - 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15] 全球治理倡议的国际响应与意义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倡议以多边主义为基础,核心理念与联合国坚守的信念高度契合[6] - 倡议反映了全球南方诉求,有助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对构建更加公正、多极化的全球秩序具有开创性意义[6] - 倡议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1][8]
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Wind万得· 2025-11-15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方就日本政客高市早苗涉台武力威胁言论采取了一系列升级的外交和军事警告行动,标志着对日立场趋于强硬并已做好实质反制准备 [2][6][17] - 中方将日方挑衅定性为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原则问题,回应层级提升至代表国家意志,超越了一般外交争端 [7][9][13] - 若日方执迷不悟,中方可能采取包括制裁、暂停政府间交流在内的反制措施,并已通过旅行提醒等方式展现反制决心 [18][19] 中日交涉层级与性质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首次以“奉示”方式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代表更高层级表达立场,是中日交涉中的首次出现 [7][9] - 国台办、国防部等多部门就高市早苗错误言论合力发声,表明事件已超越一般外交争端,触及国家核心利益 [12][13] - 中方表态从“敦促”转变为“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警告意味显著加重 [6][11] 中方反制准备与潜在手段 - 中方回应中首次使用“迎头痛击”措辞,传递已做好实质反制准备的明确信号 [16][17] - 反制手段可能包括启用现有反制裁清单(约80%情况涉及涉台问题)、暂停与日本在经济、外交、军事等层面的政府间交流 [18] - 外交部和驻日使领馆已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官方认定局势存在实质性威胁 [18][19] 国际秩序与地区影响 - 中方从二战后国际秩序高度审视日方挑衅,指出其行为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破坏战后国际秩序 [21][22] - 高市早苗的相关言论与动向已受到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公开批评或戒备 [24] - 日本近期妄图恢复旧日本军队军阶用语并提及“打潜艇战”,被中方视为军国主义危险叙事抬头的迹象 [19][24]
俄媒:欧洲人对于荷兰抢劫的行为,没有任何国家觉得不对,也没有觉得这么做是不对
搜狐财经· 2025-10-26 12:15
事件概述 -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某跨国半导体企业实施强制收购 [1][5] - 该行为被指违背市场规则和国际通行的公司治理原则 [1] - 欧洲国家对此事件普遍保持沉默 未进行公开谴责 [1] 行业影响与动机分析 - 事件暴露出半导体技术对汽车产业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5] - 外界普遍质疑荷兰政府行为的真实动机 而非其宣称的国家安全理由 [5] - 荷兰的单方面干预损害了国际投资环境 [2] 市场规则与西方立场 - 欧美国家长期以规则维护者自居 但在此次事件中集体失声 [1][2] - 当事件涉及非西方企业时 此前高呼市场自由的声音选择性忽视 [2] - 部分西方国家的规则体系体现出实用主义本质 规则成为保护主义工具 [2][4] 国际秩序与信誉影响 - 西方国家口中的秩序与正义被指始终服务于自身战略利益 [4] - 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派终将削弱其国际信誉 [4] - 事件凸显在利益面前 部分西方国家对待原则存在双重标准 [5]
美乌峰会不欢而散,特朗普帮俄军加快进攻,或影响全球能源
搜狐财经· 2025-10-23 12:00
地缘政治事件概述 - 白宫峰会因普京的越洋电话而偏离原定议题,特朗普在会场上情绪激烈失控,以强硬言辞施压泽连斯基接受俄方停火框架,并取消了原计划向乌克兰提供的“战斧”巡航导弹援助[4] - 特朗普的政策逆转显示出美俄之间可能已展开高层战略协调,这种绕开传统盟友、通过大国私下协商重新划分利益的做法,正在动摇二战后形成的多边国际秩序[4] - 普京在通话中警告,若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武器,可能导致美俄关系全面破裂,俄方提出停火方案,要求乌克兰交出顿巴斯地区全部剩余控制区[6] 关键参与方战略分析 - 特朗普的外交立场呈现典型的交易型思维,所有决策围绕成本与收益权衡,当持续援助乌克兰带来的财政与政治压力加重,而普京抛出外交诱饵时,其迅速转向“以让步换取终结”的现实主义路径[8] - 普京的战略布局更为连贯,利用私人通话和首脑会面承诺,成功使美国从支持乌克兰防御转向协助俄罗斯施压对手,实现外交上的反客为主,其提议本质是精妙的地缘换算[10] - 泽连斯基未能获得关键军援,还面临盟友的当面施压,被迫直面向侵略者妥协的政治困境,会后神情凝重、沉默离场[8] 国际社会与盟友反应 - 欧洲盟友对局势心知肚明但选择隐忍,欧盟领导人保持“务实应对”策略并启动秘密应急预案,反映出其深层安全焦虑:既依赖美国集体防御,又担心乌克兰让步会助长俄罗斯扩张[12] - 美俄幕后协调削弱北约内部信任,德国总理紧急召集欧盟外交负责人开会,法国呼吁“欧洲需构建独立于美国的安全架构”,欧盟内部分歧日益显现[12] - G7曾草拟联合声明要求中国“停止对俄经济支持”,美国频繁以“间接助俄”为由,对多家中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13] 对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影响 - 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中国在能源与原材料运输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俄乌局势剧变会引发能源价格波动和粮食供应链震荡[4][12] - 乌克兰及邻近区域是半导体制造所需稀有气体和新能源电池关键金属的重要产地,俄罗斯则掌握钯、镍、铂族金属等战略矿产,地区动荡可能导致运输线路中断或价格飙升,波及中国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13] - 若美俄私下协议推动国际能源市场向阵营化分割,将直接冲击中国能源进口稳定性与运输安全,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锂盐原料大量经黑海港口转运,一旦受限可能引发产业链断供[13] 中国的应对与战略考量 - 中国正加快能源进口多元化,推进中亚管道扩建、深化非洲油气合作,并强化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以应对潜在地缘冲突[13] - 中国需坚持公正立场,推动政治解决冲突,同时通过拓展资源进口渠道、提高核心技术自主率、完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等手段,筑牢供应链安全防线,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14][16] -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系统韧性是最坚实的安全底线,中国重要的是洞察地缘震荡背后的秩序重构趋势,提前增强自身供应链的抗压能力[16]
格蕾塔救不了加沙,也救不了欧洲人的良心
虎嗅· 2025-10-12 13:50
国际人道主义船队事件 - 欧洲多国组织国际船队向加沙提供援助,但遭以色列拦截并扣留人员,以军被指控殴打人道主义人士 [1] - 本次船队规模大于上次,获得欧洲政界支持,并有西班牙海军在国际水域护航,但海军在接近以色列时撤离 [3] - 事件引发欧洲多国大规模罢工与游行,但对现实局势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5] 巴以停火协议的政治动态 - 特朗普宣布巴以双方达成停火,但该协议被外界视为哈马斯被迫接受,以色列内部则认为丧权辱国,可能仅是短暂停火 [5] - 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政治压力,有动机延续战争以维持政治生命,军事行动规划不严谨,更多服务于政治目的而非彻底接管加沙 [8] 以色列国内的社会共识与政治困境 - 对巴勒斯坦人的仇恨是以色列社会共识,而非仅限右翼政客,这使得内塔尼亚胡能利用战争转移矛盾 [9] - 以色列反战游行主要关注人质安全,纯粹反对战争的呼声较少,导致左翼在冲突中处境尴尬 [9] - 以色列自诩为中东文明国家、西方世界看门人,但其对巴勒斯坦的行动揭示了文明制度未必产生文明结果,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10] 国际秩序与思想体系的局限性 - 当前国际秩序表面追求永久和平,实则内含殖民主义糟粕和低效官僚主义,其背后的理念正在失效 [14] - 联合国推崇的“两国方案”在巴以深层次矛盾(文化、宗教、资源、地缘)下沦为政治空想,无法落实 [16][17] - 战争是复杂现实问题的产物,并非纯粹之恶,仅靠体系束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联合国体系对殖民现状的默认及其在俄乌与巴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凸显其内在矛盾 [18][19] 欧美左翼的立场与行动效能 - 欧美左翼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可分为温和派(认为哈马斯有错但以色列过错更大)和激进派(认为哈马斯抵抗有理),多数属于温和派 [20] - 左翼通过游行、人道行动(如格蕾塔参与船队)持续发声,但行动未能改变加沙现状,其依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存在底层缺陷,难以有效制约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军事力量 [20] - 左翼的思想斗争受限于对现有世界体系的依赖,文化批判的胜利并未带来现实改变,而激进替代方案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未必优于现状 [21][22]
多国密集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五常仅美国未承认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5:43
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 -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法国及摩纳哥等多国于9月21日至22日相继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1] - 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1] - 安理会五常中仅美国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1] 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目的与立场 -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希望推动巴以两国和平共存 [1] - 法国将在所有人质释放、停火协议达成后在巴勒斯坦设立大使馆 [1] - 卢森堡首相指出此举是针对以色列现政府违反国际秩序的行动,而非针对以色列本身 [1]
和音:携手共促世界长治久安
人民日报· 2025-09-22 11:46
论坛背景与参与情况 -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聚焦全球安全挑战 主题为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 吸引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与[1] - 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吸引1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3] 国际秩序现状与挑战 - 战后国际秩序面临明显威胁 强权政治和霸凌霸道抬头 破坏国际秩序并威胁世界安宁[2] - 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保障了80年整体和平 但当前安全赤字问题突出[2] 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 - 全球治理倡议主张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 与联合国宪章宗旨一脉相承[2] - 倡议被各方视为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合作平台 特别吸引全球南方国家支持[2] 论坛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 论坛汇聚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及中小国家代表 在全球安全分歧加剧背景下具特殊价值[2] -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不被忽视的对话平台 拓展西方主导论坛之外的沟通渠道[2] 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角色 - 通过多个对话平台包括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中东安全论坛等推动安全合作[3] -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及热点问题斡旋 体现对世界和平的坚定担当[1][3]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 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1] - 80年前建立的国际秩序承载人类对和平的希冀 当前需要共同维护其稳定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