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一体化

搜索文档
渤海钻探一钻公司 钻井队年累进尺首上2万米
中国化工报· 2025-09-05 10:46
公司运营表现 - 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40616钻井队承钻的山西安平10井钻至井深2278米完井 年累计进尺突破20000米 成为公司首台年进尺达2万米的40型钻机队伍[1] - 该队今年开钻9口井 交井9口 井身质量与固井质量合格率达100% 电测一次成功率达100%[1] 生产管理优化 - 坚持每日召开地质工程一体化会议 提前制定详细施工方案 针对重难点工况进行部署 防止相关方配合不到位影响施工[2] - 科学制定每口井施工运行大表 加强搬安 开钻 钻进 完井各工序衔接 强化趟钻管理 减少开次转换损失 降低非生产时效[2] - 队干部24小时跟班作业 技术骨干包保关键岗位 坚持每日工作分析总结 每天与协作方碰头推进生产提速[2] 技术管理创新 - 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分析邻井资料 总结区块施工经验 分井段制定技术措施和风险防控措施[3] - 实行一井一策 一段一招提速方案 采用边执行 边对比 边评价 边调整的动态技术管理方式 摸索不同地层最优参数[3] - 技术员亲自清洁钻具丝扣严把入井关口 每日两次测量泥浆全套性能 大班司钻制定设备检修保养细则[3] 团队协作机制 - 突出团队引领与全员参与 充分发挥队部骨干带头作用[3] - 联合泥浆技术员实时分析井况优化泥浆方案 利用生产间隙开展设备诊断与维护[3] - 全面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安全科学高效生产提供保障[3]
中原塔里木钻井进尺突破30万米
中国化工报· 2025-08-15 10:08
公司业绩与运营 - 截至8月3日钻井进尺突破30万米 成为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首个国内市场达成此目标的钻井公司 [1] - 创新纪录及高指标18项 获得西北油田分公司流动红旗18面 获评优质井14口 [1] - 承钻顺中4-7X井完钻井深8476米 实际钻井周期59.63天 创国内8000米以深井最短周期纪录 [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专家协同工作机制 修订管理制度9项 迭代升级顺北、塔河区块技术模板 [1] - 攻关环空防憋堵、破碎带防卡、小位移井防偏等技术难题 抓实参数强化与中完提速等重点环节 [1] - 配备全套管柱自动化设备10套 覆盖率35.71% 部署6套MRO物联网系统实现设备实时数据采集 [1] 设备升级与数字化 - 推进钻机网电化、自动化和数智化升级 采用现场实时监控与后台智能分析模式 [1] - 实现对柴油发电机、泥浆泵、钻井绞车及顶驱等关键设备的远程监测功能 [1]
渤海钻探一钻刷新施工纪录,渤钻二录井激活创效新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09:44
钻井技术突破 - 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70176钻井队在大庆储气库项目四开水平段实现215.9毫米井眼单日进尺151米 刷新该储气库四开日进尺纪录 [1] - 针对极硬流纹岩层创新应用"大扭矩螺杆+多级液力冲击器"组合 有效提升破岩效率和钻头寿命 [1] - 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势精细分析邻井数据 系统开展井下风险预判 并采用大排量实现高转速和大扭矩 [1] 降本增效措施 - 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开展开源增收与降本增效专题讨论 累计征集70余条合理化建议及金点子 [2] - 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 依托大集中ERP系统强化动态成本监控 加强重点物资设备跨单位资源共享 [2] - 将降本增效纳入年度考核 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 [3] 运营管理优化 -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建议进行梳理评估 对高可行性项目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和进度表 [3] - 通过持续开展头脑风暴讨论汇聚创效思路 为公司稳健发展注入新动能 [3]
长北:互利共赢铸就天然气项目开发典范
搜狐财经· 2025-06-27 19:13
项目概况与经济效益 - 截至2025年6月16日,长北国际合作项目累计产气625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51亿元,中方内部利润260亿元 [2] - 项目采用30年"产品分成"模式开发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北部,合作方为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 [2] - 项目位于陕西榆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主力气藏为二叠系山西组山2气藏,属低渗、低孔、低丰度气田 [2] 技术突破与开发模式 - 创新采用"丛式井组+井间接替+分区开发"双分支水平井技术,单井丛控制储量超60亿立方米 [3] - 构建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一级布站集输系统实现湿气密闭输送,处理厂模块化建设26年未重大改造 [3] - 陕141井作为功勋井奠定开发基础,推动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年产量从百亿级跃升至500亿立方米 [3] 运营管理与安全体系 - 引入SAP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流程标准化,全智能管控系统率先实现井站无人值守 [4] - 融合中国石油管理理念与壳牌HSE体系,连续19年举办"安全日"活动,形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4] - 项目获壳牌全球成本效益大奖,并被评为陕西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4] 人才培养与文化融合 - 项目作为国际化人才"孵化器",采用"人才培训国际化"模式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 [5] - 推进设备材料国产化与技术服务本地化,锻造国际化承包商队伍 [5] - 形成"3818"长北合作精神,通过Away Day等活动打破文化壁垒,建立"安全、合规、团队"三位一体文化体系 [5] 行业影响与示范意义 - 项目成为长庆油田保障北京天然气供应的主力气田,并为子洲、米脂、苏里格等气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3] - 合作双方优势深度融合,壳牌提供前沿技术与管理模式,长庆油田发挥本土协调优势 [2] - 项目被誉为中国石油对外合作的样板和典范,为行业提供国际化合作实践样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