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规模增长

搜索文档
6500亿公募巨头老帅离场,继任者如何破解“跛脚”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4:42
公司高管变动 - 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因工作安排离任 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由执行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责 [1] - 章砚是中银基金任职时间最长的董事长 执掌近8年 2017年8月30日至2025年6月16日在任 [1][3] - 章砚下一站或将回归中国银行 就任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常务副总裁 [1][3] 公司基本情况 - 中银基金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8年更名为中银基金 现由中国银行直接控股 [1]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资产总额64.82亿元 净资产55亿元 2024年净利润7.9亿元 同比增长12.54% [3]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17日 中银基金总规模6510亿元 全市场排名第18位 货币基金规模3300亿元 [1]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7030.29亿元 其中公募基金6187.97亿元 非货币公募3164.28亿元 [3] - 章砚任期内公司管理规模从2017年三季度末的3264.29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500亿元 [3][4] 产品结构分析 - 固收类产品规模从2017年三季度末2881.15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6200.71亿元 增幅超一倍 [4] - 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从375.87亿元缩减至264.92亿元 缩水近30% [4] - 截至2025年6月18日 固收类产品占比超95% 权益类产品仅占4% [5] 行业对比 - 在银行系公募规模前五中 中银基金固收占比95% 权益占比4% 结构失衡问题最突出 [6] - 建信基金固收占比94% 权益占比5% 招商基金固收占比79% 权益占比19% [6] 运营挑战 - 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75只 其中24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 占比1/3 [7] - 45位基金经理中1/3任职年限不足3年 近三年16位基金经理离职 [7] - 2025年以来已发行6只主动权益基金 但面临"迷你基金"清盘压力 [7] 行业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13家公募基金发生董事长变更 包括易方达、景顺长城等 [9]
吴显玲退休、刘峻接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董事长更替“低调”周末官宣
搜狐财经· 2025-03-24 15:45
公司高层人事变动 -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原董事长吴显玲因退休离任 新任董事长刘峻于2025年3月20日接任 [1][2][3] - 公司对吴显玲任职期间工作表示充分认可 对其为公司发展所做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1] 吴显玲任内业绩表现 - 吴显玲自2010年出任董事长 全程主导公司筹建设立及战略发展 [6][7] - 在其任职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从141.59亿元跃升至844.84亿元 增幅达496%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与国际业务(QDII)成为两大增长引擎 QDII规模达54.29亿元 跻身全市场前20名 [6] - 公司实现产品规模与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成功打造业内领先投资研究团队 旗下基金经理多次获得晨星奖、金牛奖等权威奖项 [7] 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 公司由国海证券持股51%与富兰克林邓普顿持股49%共同设立 股权结构均衡稳定 [7] - 高级管理人员平均任职年限达15.9年 公募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11.7年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8] - 核心投研人员徐荔蓉任期18.40年 管理规模27.50亿元 刘怡敏任期16.42年 管理规模43.87亿元 赵晓东任期15.56年 管理规模160.25亿元 [9] -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由投研条线负责人出任总经理的基金管理公司 实现了投资决策与战略管理的高度协同 [8] 产品机构投资者认可度 - 旗下52只基金中有44只获得机构投资者青睐 [10] - 国富恒博63个月定开债机构持有比例达99.9996% 国富恒利A达99.3649% 国富恒瑞A达98.1132% 国富策略回报A达95.4177% 国富强化收益A达91.1531% [11][12]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刘峻历任国海证券董事会秘书 国海创新资本董事及董事长 国海证券投资执行董事等职务 [13] - 2016年参与处理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 涉及金额超200亿元 [13] - 2017年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深圳智慧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后该公司陷入经营异常 涉司法案件58起 [14] - 2022年转向布局Pre-A轮或A轮早期企业 投资仁烁光能、中知数通、壁虎汽车等项目 [14] 人事变更时间安排 - 刘峻任职日期为3月20日(周四) 变更公告直至3月22日(周六)才正式披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