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收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10万亿资金站在门口,就等大佬下令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02:48
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那天我在陆家嘴喝咖啡,听见隔壁桌两个基金经理聊得热火朝天。一个说:"现在散户越来越精了,不好忽悠。"另一个冷笑:"精 什么精?连基本的数据都不会看。"这话听着刺耳,但仔细想想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但有意思的是,当我打开股吧论坛,发现大多数人还在讨论"明天哪个板块会涨"。就像我认识的老张,天天盯着K线图研究"金叉""死叉",去年牛市愣是亏 了30%。问他为啥,他说:"主力太狡猾。"这话说的,好像市场就该对他温柔似的。 二、牛市里的致命误区 说到牛市,我发现个有趣现象。大多数人觉得牛市就该死拿股票,但实际上呢?我观察了上百个账户后发现,「适时换股」的收益要比「盲目持股」高出2- 3倍。这不是我说的,是数据告诉我的。 有三个常见陷阱特别要命: 上周碰到个典型案例。某科技股45天里拉出7个涨停,论坛里一片欢腾。但有意思的是,通过大数据系统看到的「机构库存」数据(就是反映大资金活跃程 度的指标),在四个关键位置呈现完全不同的故事。 1. 看冷热:哪个板块热闹追哪个 2. 看涨跌:涨了就追跌了就割 3. 看高低:觉得股价低就是便宜 一、10万亿市场的暗流涌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 ...
公募上半年成绩单揭晓!五家净利超十亿,易方达基金稳居榜首
证券之星· 2025-09-05 17:1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连创新高 6月底达到34.39万亿元 半年增加1.56万亿元 7月底突破35万亿元大关[1] - 已披露营收情况的28家公募基金公司中 8家上半年营收超过10亿元 11家净利润超过1亿元[1] - 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升温 行业呈现提速发展态势[1] 公司营收排名 - 易方达基金以58.96亿元营收蝉联行业第一 同比增长9.71%[2] - 华夏基金以42.58亿元营收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16.05% 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28512.37亿元[2] - 广发基金以38.98亿元营收排名第三 同比增长22.17% 主要因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2] - 南方基金营收37.97亿元 同比增长11.65% 富国基金营收约28亿元 同比增长14.09%[2][3] 净利润表现 - 易方达基金净利润18.77亿元领跑行业 同比增长23.84%[4] - 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17.45亿元 同比增长29.64% 与易方达差距收窄至1.32亿元[4] - 南方基金净利润11.94亿元 广发基金净利润11.80亿元 华夏基金净利润11.23亿元[3][4] - 广发基金重回"10亿俱乐部" 净利润同比增长43.54%[4] - 兴证全球基金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17.91% 新晋净利润前十榜单[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永赢基金营收8.97亿元 同比增长42.16% 排名从第28跃升至第19 主要得益于固收及指数产品双轮驱动策略[3] - 固收产品抓住债券市场震荡上行机会 通过杠杆策略和久期管理创造稳健收益[3] - 指数产品积极布局科创50、中证500等热门赛道 吸引大量资金流入[3] - A股市场震荡上行态势为公募基金提供良好投资机会[5] - 行业持续增强产品与业务创新能力 强化特色产品前瞻布局[5] - 积极构建AI技术重塑业务的赋能模式 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5] 竞争格局变化 - 头部机构竞争愈发激烈 华夏基金净利润增速5.82%在头部梯队中最缓慢 排名下滑两位[5] - 汇添富基金跌出净利润前十阵营 上半年净利润4.80亿元 同比下滑30.43%[5] - 广发基金行业排名出现提升 超过南方基金[2]
如何应对债市波动?立足胜率思维,兴银基金张璐追求可靠收益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16:17
从银行理财公司加盟公募机构,兴银基金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张璐有着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验。日 前,张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角色转变背后的思考。 在今年债市环境下,张璐表示,相比博取赔率,更加重视胜率带来的可靠性,尤其是随着利率债久期策 略等有效性降低,她更希望结合事件埋伏、利差交易、一二级套利等细分策略,在震荡市中累积信用债 交易带来的增厚回报。 细化投资策略 张璐曾在银行理财公司任职,拥有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历,在背负较大管理规模的压力下,顺利跨过 了净值化转型的难关,不仅积累了交易经验,还对各类资产品种、机构行为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更多追求胜率 相比去年的债牛环境,今年以来债市震感接连不断,给固收投资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尤其是近期权益市 场持续走强,"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压制。 "今年一季度,我明显感觉到今年投资利率债的赔率与去年有所不同,拉长久期可能已不再是'法宝', 而且利率债的持有票息收益也不是很丰厚,所以在赔率不高的情况下,追求胜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相 比利率债,信用债在配置和交易上的性价比更高一些。"张璐表示。 在张璐看来,提前在一些关键事件之前做好准备,把 ...
兴银基金张璐:债市格局震荡 提高胜率意识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7:53
现在回过头来看,张璐感慨说,当时在管理大规模资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组合框架和分配资金,如何 应对负债端的大幅波动,都是不小的挑战。 "管理大规模固收产品难点主要在于,当市场调整的时候,由于市场容量有限,难以在摩擦较小的情况 下,完成大规模资产出清,因此需要在组合构建阶段就做好结构铺陈和压力测试,并且准备好择时、左 侧交易等预案。"丰富的经验储备已成为张璐应对市场波动的抓手和底气。 来到公募机构后,张璐坦言,自己在投资策略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细化挖掘空间:"以前在银行理财管理 大规模产品,更多需要的是对时点的把握,配置一些能够支撑容量的大类资产。但管理公募产品更加考 验个人能力,比如对信用债精挑细选做定价、在利差变化中寻找交易机会、利用一二级市场定价偏差进 行套利等,策略可以挖得更深、更细。" 在债券收益变薄的趋势下,张璐也在逐步拓宽自己的投资视野,探索如何利用"固收+"策略,从可转 债、权益等资产索取更多的收益回报,通过大类资产加成,缓解固收投资带来的收益焦虑。 从银行理财公司加盟公募机构,兴银基金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张璐带来了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验。 日前,张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角色转变背后 ...
兴银基金张璐: 债市格局震荡 提高胜率意识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4:17
现在回过头来看,张璐感慨说,当时在管理大规模资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组合框架和分配资金,如何 应对负债端的大幅波动,都是不小的挑战。 "管理大规模固收产品难点主要在于,当市场调整的时候,由于市场容量有限,难以在摩擦较小的情况 下,完成大规模资产出清,因此需要在组合构建阶段就做好结构铺陈和压力测试,并且准备好择时、左 侧交易等预案。"丰富的经验储备已成为张璐应对市场波动的抓手和底气。 □本报记者王鹤静 从银行理财公司加盟公募机构,兴银基金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张璐带来了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验。 日前,张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角色转变背后的思考。 在今年震感不断的债市环境下,张璐表示,相比博取赔率,自己更加重视胜率带来的可靠性,尤其是随 着利率债久期策略等有效性降低,她更希望结合事件埋伏、利差交易、一二级套利等细分策略,在震荡 市中累积信用债交易带来的增厚回报。 细化投资策略 张璐曾在银行理财公司任职,拥有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历,在背负较大管理规模的压力下,顺利跨过 了净值化转型的难关,不仅积累了交易经验,还对各类资产品种、机构行为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比去年的债牛环境,今年以来债市震感接连不 ...
低利率+股债波动:理财公司如何应对?
中国经营报· 2025-08-18 23:04
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2024年的2.65%明显降低 [1] 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型四大方向: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资产交易业务、推行综合化经营 [1] - 资产管理行业转型三方面: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深化普惠服务创新、突破机构转型瓶颈 [4] - 理财公司正通过组合管理和资产配置策略应对低利率挑战 [1] 资产配置策略转变 - 资产配置正从"单一资产依赖"向"多元配置制胜"转变 [2] - 银行理财公司可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延长投资期限、提高中长期产品占比获取更高收益 [2] - 应丰富产品线,完善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向多元化、跨市场资产配置方向升级 [2] - 重点关注含权类产品和主题"固收+"类产品发展机遇 [2] 产品组合管理 - "固收+"产品以固收类资产打底、加权益类资产增厚收益 [2] - 各类资产具有不同波动和收益特征,组合管理对输出可控波动和收益至关重要 [2] - 理财公司可将固收产品作为"第一增长曲线"、含权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资管行业规模大但资产类别单一,呈现"大而不深"特点 [3] - 成因包括市场趋势、机构路径依赖、居民财富管理习惯转变需要时间 [3] - 面临合意资产缺乏和波动性加大的双重挑战 [4] 具体业务举措 - 信银理财上半年加大含权产品创设,提升组合管理能力 [5] - 下阶段将通过体系化建设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布局 [5] - "固收+"产品已成为银行理财机构差异化竞争重要抓手 [5] - 可考虑配置海外资产、黄金资产等寻求超额收益 [5][6] - 应精细化客户分层管理,通过科技赋能智能投顾提供定制化方案 [6]
信银理财董文赜:理财公司定位为固收主要供给者、含权重要供给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17:19
资产管理年会概况 - 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 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 [1] - 信银理财总裁董文赜参与"大资管再造竞争力"圆桌讨论 分享公司产品策略与行业定位 [1] 信银理财上半年业绩表现 - 服务客群达2500万人 上半年累计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235亿元 [3] - 产品规模合理增长 中长期限产品规模突破7000亿元 占比超30% [3] - "固收+"等含权产品规模突破2000亿元 [3] 投研能力与产品布局 - 巩固传统固收投研优势 加强多策略多资产配置体系建设 [3] - 科技金融领域:科创债新增投资超100亿元 [3] - 绿色金融领域:ESG产品规模200多亿元 绿色债投资超300亿元 [3] - 普惠金融领域:"温暖童行"慈善理财系列规模170亿元 累计捐赠1200万元 [3] 下阶段发展策略 - 强化客户/渠道/产品/投研/资产/风控全体系建设 深化数智化赋能 [4] - 继续推进"五篇大文章" 为投资者创造稳定收益 [4] - 定位为固收产品主要供给者和含权产品重要供给者 [5] 产品组合管理理念 - 强调"固收+"产品组合管理重要性 需平衡债券打底与权益增厚收益的关系 [6] - 针对不同客户需求:主流客户偏好低波动适度收益 部分客户接受略高波动换取更好收益 [6] - 将通过体系化建设精准匹配需求 优化产品布局 [6] 行业定位分析 - 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稳健 公司应成为固收产品主要供给者 [7] - 为高净值/机构客户提供含权产品 成为重要供给者 [7] - 银行渠道推进大财富管理 需要理财公司丰富产品体系 [7] - 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错位竞争 共同满足多元化需求 [7] - 建议将固收产品作为第一增长曲线 含权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7]
民生加银基金赵小强:无研究不投资 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证券日报· 2025-08-11 14:41
固收产品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固收产品作为居民资产配置重要品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公募机构顺势丰富产品矩阵 [1] - 民生加银基金将系统化完善固收产品线布局 积极参与绿债基金、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 [3][4] - 低利率环境下纯债产品收益率供给能力下降 "固收+"策略产品重要性快速提升 成为基金公司竞争关键领域 [4] 基金经理投资理念 - 赵小强坚持"无研究不投资"理念 强调基于基本面、资金面等底层框架而非直觉决策 [2] - 投资框架包含基本面逻辑、赔率逻辑、机构行为分析 辅以技术面分析 注重实战性但拒绝墨守成规 [2] - 投资风格与公司"稳健源于敬畏"理念契合 强调固收领域需严格管理风险收益比 [2] 债券市场策略 - 2024年债市波动性显著加大 需改变"持有不动"策略 加强波段操作与品类挖掘 [3] - 信用债表现优于利率债 需深挖分化机会 同时拓展"固收+"策略等边界 [3] - 看好红利资产、科技、消费及军工板块 认为其契合"固收+"产品特性并获业绩验证 [3] 政策与产品创新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公司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开展产品布局 [3] - 产品创新方向与政策指引紧密相关 重点布局绿债基金、科创债ETF等政策关联品类 [4]
安达保险(CB.US),巴菲特爱股,2Q超预期,正从加州野火中恢复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23 12:15
公司概况 - 安达保险是全球领先的保险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业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之一,美国最大商业保险公司,标普500成分股 [1] 业绩表现 - 2025年Q2净收入29.7亿美元(同比+33.1%),核心营业收入24.8亿美元(创纪录,+12.9%),每股收益6.14美元(+14.1%,超预期5.84美元) [3] - 综合成本率85.6%(同比-11.8%,优于去年同期的86.8%),承保利润率走强 [3] - 净保费141.96亿美元(+6.3%,略超预期141.6亿),经营现金流35.5亿美元(+55.89%),ROE 17.6%(+53.41%) [3][4] - 分业务:财产及意外险净保费123.9亿(+5.2%),寿险18亿(+14.1%) [5] 业务结构 - 北美财产意外险增长4.5%(商业险+4.1%综合成本率83.5%,个人险+9.1%,农业险-3.3%) [5] - 海外综合保险增长8.5%(综合成本率90.3%,高于去年同期88.2%) [5] - 寿险业务占比仅12.7%,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 [8] 战略收购 - 2022年收购Cigna亚洲寿险/非寿险业务,2023年增持华泰集团至70%(2024年增至85.5%) [7] - 2024年收购宠物保险商Healthy Paws和航空保险商Catalyst Aviation [7] - 2025年3月收购Liberty Mutual台湾和越南非寿险部门 [7] 股东回报 - 2019-2024年累计回购7590万股(130.1亿美元,占市值11%),2025Q2回购6.76亿(均价289.12美元/股)+分红3.88亿 [9] - 上半年年化ROE 12.9%,从加州野火影响中复苏 [8] 风险管理 - 10年平均综合成本率89.8%(优于行业97.8%),2025Q2为85.6% [11][13] - 自有消防队和工程师团队降低风险概率 [11] 投资组合 - 总投资资产89%为固收(83% BBB+级),11%为私募股权/信贷(计划提升至15%) [14] - 固收产品78%集中在10年内到期,流动性优于同业 [14] - 2025Q2投资收入16.9亿美元(+7.9%) [14] 市场关注 - 巴菲特自2023Q3建仓,截至2025Q1持股2703万股(81.64亿美元,伯克希尔第九大仓位) [6] - 华尔街评级"适度买入",平均目标价313美元(区间285-335美元) [16]
谁是公募基金中的“偏科王”?“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问题,是市场的选择还是机制束缚下的无奈之举?
搜狐财经· 2025-06-23 20:12
银行系公募基金固收占比过高现象 - 银行系公募基金固收类产品平均规模占比高达90%,远超行业平均的73%水平 [1] - 15家银行系公募中有9家固收占比超过九成,上银基金以98.75%的固收占比成为最"偏科"机构 [1][2] - 头部机构如中银基金、建信基金管理规模超6000亿,但权益类占比不足5% [1] 银行系公募基金规模数据 - 上银基金固收规模2236.26亿,占总规模2264.66亿的98.75% [2] - 建信基金固收规模8457.07亿,占总规模8954.02亿的94.45% [2] - 招商基金固收规模7334.7亿,占总规模9252.13亿的79.28% [2] 银行系公募基金转型压力 - 银行系公募长期依赖母行渠道,形成"躺赢"模式,客户偏好保守导致固收产品路径依赖 [2] - 监管层要求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当前"规模虚胖"模式不可持续 [2] - 部分机构开始觉醒,如上银基金2025年密集推出权益类产品,浦银安盛2024年非货规模增速达14% [3] 银行系公募基金改革方向 - 需建立"固收保规模、权益创利润"的双轮驱动模式 [3] - 引入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3] - 彻底摆脱"靠山吃山"依赖心理,寻找新的增长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