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管理费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管理费或成历史,广东新规打破投资机构“铁饭碗”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05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重点调整管理费支付机制 [2] - 管理费需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原则上禁止从本金列支,允许预支后从收益补回 [2] - 基金存续期满后禁止收取管理费,切断GP"稳赚不赔"路径 [3] 行业现行管理费惯例 - 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投资期按认缴规模1%/年收费,退出期按实际规模1%/年+10%收益分成 [5] - 直投基金中早期基金投资期收费2%-3%/年,PE/VC收费2%/年,退出期费率下调并提取20%收益分成 [5] - S基金费率1.5%/年,超额收益分成15% [5] 政策调整动因与行业影响 - 旨在解决部分GP依赖认缴额2%管理费"坐吃山空"却未创造LP价值的问题 [3] - 推动行业淘汰低效GP,向专业化、头部化集中 [6] - 可能加速中小GP生存危机,管理费下降或成"最后一根稻草" [6] - 倒逼GP加快投资节奏,重点投向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链 [7] 争议与潜在风险 - 被批评可能阻碍科创长期投资,GP或为填补预支费追求短期收益 [8] - 差异化考核案例:苏州生物医药基金2%费率+30%收益让渡,合肥蔚来案例采用"1.5%基础+20%超额分成" [9] - 市场化LP与政府LP在支付机制上的利益冲突可能影响混合制基金效率 [8] 政策趋势与市场反应 - 反映政府LP从"被动买单"转向成熟投资人角色,强化成本控制 [10] - 广东模式可能被其他省市效仿,推动行业强约束机制 [10] - 部分GP已通过自降费率甚至零管理费策略争夺募资,加剧行业内卷 [10]
基金忠言|浮动费率基金货比货,如何避开坑,选到靠谱的?
搜狐财经· 2025-06-03 11:45
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与机制创新 - 今年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正在陆续发行,管理费与业绩表现挂钩:收益率超基准6%时管理费上浮至1.5%,跑输基准超3%时降至0.6% [1] - 改革目标为引导基金业转向中长期业绩比较基准,避免短期排名竞争,推动行业回归投研能力提升 [1][4] - 费率机制形成双向约束:长期跑输基准可能导致管理费下降及投资者赎回,倒逼基金公司优化投研体系和风险控制 [4] 基金经理选择标准 - 需重点考察基金经理能力与经验,警惕两类"雷区":长期跑输基准的基金经理和任职不足3年的新手 [1][2] - 值得关注的两类基金经理:5年以上良好业绩的中生代(如易方达刘健维年化收益率11.2%)和10年以上经验的资深经理(如招商朱红裕年化收益率12%) [3] - 需匹配基金经理风格与投资者偏好:均衡型(消费/金融/医药)、成长型(科技/新能源)、价值型(低估值标的) [5] 首批基金产品特征 - 26只基金覆盖多家头部公司,如易方达、招商、华夏等,业绩基准多采用沪深300/中证800指数(权重60%-70%)搭配港股和债券指数 [6] - 典型产品示例:东方红核心价值(周云管理11.95年)、华安竞争优势(栗超管理8.63年)、中欧大盘智选(沈悦管理5.04年) [6] - 发行周期集中在2025年5-6月,托管人以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为主,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约6.5年 [6]
完善机制彻底打破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格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5-20 18:26
打破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行业格局,是基金投资者长期以来的共同诉求。由于基金公司不论业绩 好坏都能获得固定管理费,导致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长期割裂,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 益。因此,改革现有收费模式,建立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成为市场各方的普 遍期待。 首先,应在《方案》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拉大不同业绩档次的管理费差距。例如,若基准档费率为 1%,则升档费率可提高至1.5%—2%,使业绩优异的基金公司获得更高回报;反之,对业绩不佳者,应 严格限制其管理费上限,如规定低档费率不得超过0.5%。通过如此设计,业绩优劣不同的基金公司之 间将形成显著的收入差距。 其次,管理费改革不应仅局限于新发基金和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所有存续基金(指成立满三年 的基金,下同),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都应纳入改革范围,建立管理费与投资收益挂钩的机 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全面保障基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应区分新老基金实施差异化改革。《方案》对新基金采取相对宽松的挂钩机制,允许业绩不 佳时仍收取一定管理费,这有助于新基金的培育和发展。但对运作成熟的存续基金,则应实行更严格 的"按绩收费"制度: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