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所得纳税

搜索文档
境外所得为什么要缴税?哪些境外所得应该纳税?
搜狐财经· 2025-07-28 09:00
境外所得纳税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中国税收居民需就全球所得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包括境内和境外收入 [1] - 税务部门通过CRS机制获取居民境外金融账户信息 强化跨境税收监管 [5] - 2020年财政部明确境外所得个税政策 涵盖劳务报酬 投资收益 财产转让等类型 [3][4] 税收居民认定标准 - 住所标准:因户籍 家庭或经济利益在中国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无论实际居住时长均视为税收居民 [1] - 居住时长标准: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 自动成为税收居民 [2] 应税境外所得范围 - 境外劳务所得:包括任职 受雇 履约等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4] - 投资性收益:股息 利息 红利等被动收入需申报 [4] - 财产转让所得:境外股票等资产交易按纳税年度盈亏相抵后净收益计税 不允许跨年互抵 [4] 征管机制与执行案例 - CRS系统实现103个国家(地区)税务信息自动交换 覆盖银行 证券 保险等金融机构账户数据 [5] - 2023年湖北 山东等地税务部门已查处多起境外收入未申报案例 [6] - 电子税务局网页端和个税APP开通境外所得申报通道 复杂事项可线下办理 [6] 税收抵免规则 - 境外已缴税款可在国内抵免限额内进行抵扣 避免重复征税 [4] - 补申报机制:汇算清缴结束后发现少报漏报仍可补正 [6]
有人补税超百万元!投资者考虑转道港股通|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7-21 15:56
税务监管升级 - 今年以来部分港美股投资者收到税务局补税通知,要求按20%税率补缴境外投资收益税款[1] - 补税案例涉及金额从十余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最高达141.3万元[2][4] - 税务机关通过CRS系统获取境外金融账户信息,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推动征管机制升级[4][6] 港股通交易优势 - 港股通交易暂免个人所得税至2027年12月31日,吸引直接投资港股者转向该渠道[2] - 相比直接投资,港股通无法参与打新或交易部分新股及非港股通标的[11] - 业内人士预计该趋势可能对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等互联网券商造成业务压力[10] 境外投资征税规则 - 境外股票转让所得适用20%比例税率,按年度盈亏相抵计税但不允许跨年互抵[6][9] - CRS交换信息包括账户年末余额、年度入账款项(股息/利息/卖出金额)但不含交易盈亏明细[7][8] - 纳税人需自行申报盈亏情况,实际亏损案例经沟通后可免补税[8][9] 市场影响与应对 - 补税案例释放监管信号,重点关注港美股投资、海外股权变现及Web3币圈收入[4] - 税务部门采用"五步工作法"进行风险评估,要求纳税人自查并提供佐证材料[9] - 行业观察认为补税不会显著影响港股整体资金流,但改变部分投资者交易渠道选择[12]
部分港美股投资者收补税通知 有人考虑转道港股通
证券时报· 2025-07-21 02:49
税务监管加强 - 今年以来部分港美股投资者接到税务局补税通知,要求按20%税率补缴境外投资收益税款,涉及金额从十余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1] - 四地税务局公布案例显示,4名境内居民分别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8.48万元、126.38万元、12.72万元、141.3万元[2] - 税务机关征管机制升级,采用"五步工作法"等技术手段对自然人海外收入展开体系化评估[2] CRS信息交换 - 中国税务机关通过CRS系统获取居民境外收入信息,参与国金融机构需申报外国税务居民的金融账户信息[3] - 交换信息包括个人银行账户、股票账户、空壳公司等金融账户的年终结余、入款项等,但不包含交易盈利[4] - 目前CRS交换信息主要为账户余额,无法知晓账户持有人过往盈亏情况,需纳税人自行上报[4] 港股通交易优势 - 港股通交易港股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1] - 部分直接投资港股投资者考虑转向港股通渠道以规避税务风险[6] - 但港股通存在不能参与打新、交易部分新股等局限性[6] 行业影响 - 税务监管趋严可能对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等主打境外投资的互联网券商带来业务压力[6] - 业内人士认为补税情况不会影响港股市场整体资金流情况[7]
境外所得为什么要缴税?不申报有什么后果?境外炒股亏损了还要缴税吗?专家详解→
第一财经· 2025-07-10 23:27
境外所得申报纳税的法律依据与国际规范 - 中国居民个人需就境内和境外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一原则自1980年确立并延续至今 体现税收管辖权[3] - 该规定与美国 德国 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及多数发展中国家一致 属于国际通行规范[3] - 税务机关提醒纳税人申报境外所得 旨在加强跨境税收监管 防范跨国逃税行为[3] 境外所得申报的具体要求 - 应税境外所得包括劳务报酬 利息股息红利 境外股票转让等收益 需在次年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一并申报[5] - 境外已缴所得税可在抵免限额内抵免应纳税额[5] - 税务部门已开通电子税务局WEB端和个税APP的境外所得申报功能 复杂事项可至办税服务厅办理[6] 境外股票交易的税务处理 - 股票转让所得原则上按次征收 但税务部门允许同一纳税年度内盈亏相抵[6] - 跨年度亏损不得互抵 该处理方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按年计税的惯例相符[6] - 纳税人收到税务提醒后需配合梳理境内外收入 存在少申报应及时补正 无问题也需提交佐证材料[6] 税收监管技术与执法机制 - 中国通过CRS与100多个国家实现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 可精准识别少报境外收入行为[8] - 税务部门采用"提示提醒 督促整改 约谈警示 立案稽查 公开曝光"五步工作法执法[6] - 2023年3月底湖北 山东等地已查处多起境外收入未申报案例[8] 违法后果与合规建议 - 未申报或虚假申报境外所得将面临补税 滞纳金及处罚 情节严重者可能被立案稽查[8] - 纳税人应警惕不法中介的"避税秘笈"骗局 直接通过官方渠道咨询税务问题[8] - 即使汇算清缴期结束 发现少报漏报境外所得仍需及时补正申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