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呐技术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声呐行业区域竞争分析:江苏技术竞争力强
前瞻网· 2025-07-12 12:13
行业概况 - 声呐领域存续/在业企业超过690家 [1]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科海讯(300810)、中海达(300177)、中国重工(601989)、中国海防(600764)、海兰信(300065)等 [1] 企业区域分布 - 广东省声呐企业数量最多约为110家 [1] - 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声呐企业数量次之 [1] 专利申请情况 - 江苏省声呐行业有效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1186项 [3] - 广东省有效专利数量为1043项 [3]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25项 [5] - 中科探海(深圳)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量为21项 [5] 招标项目分布 - 浙江省声呐招标项目数量最多为657项 [7] - 广东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招标项目数量分别为492项、420项和334项 [7] 中标项目分布 - 江苏省声呐中标项目数量最多为385项 [9] - 山东省、浙江省和广东省中标项目数量分别为358项、283项和195项 [9]
【前瞻分析】2025年中国声呐产业链及代表性企业最新投资动向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17
声呐行业概述 - 声呐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利用声波在水下传播特性进行探测、定位、跟踪、识别及通信导航等 [1] - 产业链完整:上游包括森霸传感、苏奥传感等高精度传感器企业,日久光电、西部材料等特种材料供应商,利扬芯片、电科芯片等芯片制造商 [1] - 中游企业如中科海讯专注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和声呐系统研发,中海达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中国重工和中国海防在军用声呐领域优势显著 [1] - 下游应用涵盖军事反潜、水雷战及民用海洋资源勘探、渔业捕捞、水下工程检测等 [1] 行业上市公司 - 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科海讯(300810)、中海达(300177)、中国重工(601989)、中国海防(600764)、海兰信(300065)等 [1] 企业投资动向 - 中国海防2019年9月完成中船永志49%股权变更登记,直接及间接持股达50% [5] - 海兰信2020年2月以3.4亿元现金收购欧特海洋100%股权,2020年12月通过子公司布局海底数据中心业务 [5] - 中海达2019年12月以9146万元收购灵境科技26.13%股权,持股比例升至69.78%,拓展科技旅游领域 [5] - 中海达2022年9月通过子公司取得天际航4.1164%股权,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合作 [5] - 中海达2022年9月将智能驾驶子公司海达星宇升级为一级全资子公司 [5] 政策发展历程 - 早期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政府通过科研机构设立和资金支持推动基础技术发展 [6] -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推动技术升级 [6] - 近年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和"十四五"规划支持声呐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推动产业集群化 [6] 地方政策支持 - 上海2025年3月发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设立深海科技产业基金 [9][11] - 广东2024年11月出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培育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9][11] - 海南2025年4月推出科技创新政策,对深海装备国产化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 [9][11] - 河北2024年1月制定声呐反射法检测技术地方标准 [11]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声呐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5-24 09:09
行业概况 - 声呐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是利用声波在水下传播特性进行探测、定位、跟踪和识别的电子设备 [1] - 声呐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按装备对象分为舰载声呐、潜艇声呐等,按用途分为反潜声呐、反水雷声呐等,按工作频率分为低频、中频、高频声呐,按技术特点分为合成孔径声呐、多波束测深声呐等 [2] - 声呐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声呐系统研发生产、下游军民应用场景,上游包括电子元件、传感器等,中游涉及信号处理和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包括军事反潜和民用海洋勘探等 [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企业包括森霸传感、苏奥传感等传感器厂商,日久光电、西部材料等特种材料企业,以及利扬芯片、电科芯片等芯片制造商 [3] - 中游声呐制造领域,中科海讯是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领军企业,中海达提供海洋工程综合解决方案,中国重工和中国海防在军用声呐系统研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50-70年代通过引进苏联"塔米尔-11"声呐起步,研制出H/SJD-1型舰壳声呐装备051型驱逐舰 [8] - 80年代至21世纪初引进法国SF12小型舰载拖曳声呐等技术,成功研制H/SJD-9型舰壳声呐等国产化装备 [8] - 2008年至今进入自主创新阶段,研制出H/SJG-206型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和H/SJG-311型低频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矢量声呐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8] 政策环境 - "十四五"规划支持海上监测与信息化建设,政府通过专项研发计划、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声呐技术创新 [10] - 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推进5G在能源、交通等垂直行业应用,2021年《"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引导电子行业深化5G、AI等技术应用 [12] 市场现状 - 中国国防预算从2014年0.8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1.67万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7.74%,海军装备需求增加推动声呐维护和替换需求 [13] - 2020-2024年全球声呐市场从153亿元增长至211亿元,中国2024年声呐市场规模17亿元,占全球份额较低 [13] 竞争格局 - 中国声呐专利数量全球领先达9315条,哈尔滨工程大学团队累计申请专利61项,但高端产品如低频合成孔径声呐仍依赖进口 [17] - 北京凭借科研资源、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优势,聚集最多声呐龙头企业 [19] - 国有企业中国重工主导研发"潜龙"系列AUV,中国海防是国内唯一涵盖水声电子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的企业,中海达、中科海讯等上市公司是行业重点企业 [22] 发展趋势 - 声呐技术向智能化、低频大功率方向发展,军事需求推动初次装配和替换需求增长,民用领域在海洋资源勘探等应用前景广阔 [25] - 预计2025-2030年全球声呐市场复合增速8.5%,5年累计新增需求1701亿元,中国未来5年复合增速9.5%,2023年市场规模超25亿元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