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汇储备结构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美论坛:为什么中国在明确我们不会偿还的情况下还要购买美债?
搜狐财经· 2025-08-26 19:31
美国国债现状与规模 - 2025年8月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 [1] - 日均新增220亿美元 [1] - 利息支出达1.4万亿美元超过军费总和 [1] 中国持有美债情况 - 中国持有7532亿美元美债 [1] - 连续4个月减持但未清仓 [1] - 2022-2025年累计减持超2800亿美元 [17] 中国外汇储备积累背景 - 2001年加入WTO后外汇储备开始积累 [3] - 2002年对美出口699亿美元 [3] - 2010年对美出口飙升至2833亿美元 [3] - 年均增速超20% [3] - 2013年外汇储备达3.66万亿美元峰值 [3] 美债作为外汇储备工具的历史合理性 - 欧洲主权债券市场总规模不足8万亿美元 [7] - 2008年巴西圣保罗指数单月跌幅超25% [7] - 印度国债收益率波动幅度达3个百分点 [7] - 2000年代美国GDP占比维持在25%以上 [8] - 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占比超60% [8] - 2005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达66.9% [8] - 2007年美国国债市场日均交易量达5000亿美元 [8] 美债吸引力下降的转折点 - 2022年冻结俄罗斯央行3000多亿美元资产 [12] - 包含约1000亿美元美债和美元现金 [12] - 2025年7月美国财政部发行380亿美元10年期美债 [15] - 认购倍数仅为2.3倍较2024年同期2.7倍下降15% [15] - 外国投资者认购占比从60%降至45% [15]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印度央行2022年增持黄金40吨 [14] - 巴西将美元储备占比从80%降至70% [14] - 沙特与中国探讨石油人民币结算 [14]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策略 - 采取渐进减持与多元替代的稳健路径 [19] - 2025年1-6月每月减持幅度控制在30-200亿美元 [19] - 黄金在外汇储备中占比从2020年3.1%升至2025年4.8% [19] - 2025年5月黄金资产当月增值超80亿美元 [21]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24年中俄签署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 [22] - 2025年前5个月中俄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87% [2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人民币跨境支付额达1.2万亿元 [22] - 占双边贸易额18%较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 [22] - 2025年7月与阿联酋签署人民币清算协议 [22] 新兴市场资产配置 - 2025年一季度增持巴西国债50亿美元 [24] - 增持印度国债30亿美元 [24] - 占外汇储备0.2% [24] - 2025年上半年中巴贸易额850亿美元 [24] - 中印贸易额780亿美元 [24]
在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时,英国快速增持,是何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8-09 06:18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5月底美国公共债务总额达36.66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9%增幅低于中国21.3%但占GDP比率达122%高于中国66%和包含隐性债的118% [5] - 美国政府债务78%由国内投资者持有其中21%为政府机构14%为美联储其余为储蓄基金保险公司等 [8] -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22%其中欧元区国家持有1.87万亿美元82%集中在法国比利时等4国 [8][9] 中国减持美债情况 - 中国2025年5月美债持有量降至7563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较2011年峰值减少5637亿美元份额从14%降至3% [11][13] - 2022-2024年集中减持占2011年以来减持总额49.8%三年减持量相当于前11年总和 [16] - 减持原因包括俄乌冲突警示需稳汇率及外汇储备转向黄金2025年5月中国黄金储备达7390万盎司连续8个月增持 [15][19][21] 英国增持美债情况 - 英国2025年5月美债持有量达8094亿美元超越中国成为第二大债权国14年间增长439% [11][23] - 80%英国注册美债实际由外国机构持有如海湾基金亚洲公司等主权实体仅占1000-1400亿美元 [24][26] - 增持反映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及全球资本对美国经济信心而非英国主权决策 [26][27]
经济日报: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
经济日报· 2025-07-29 07:36
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390万盎司(2298.55吨),环比增7万盎司,连续8个月净增持 [2] - 2024年12月单月增持33万盎司,2025年1-6月月均增持量稳定在6万至16万盎司区间 [3] - 全球央行2024年净购金1136吨创历史第二高,2025年一季度前三大买家为中国、波兰、土耳其,合计占比超50% [3] 增持动因分析 -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资产可对冲单一货币汇率波动风险,95%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 [3] - 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央行购金为人民币全球角色升级提供实物资产支撑,人民币已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4] - 战略安全需求:中国黄金储备规模仍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将持续强化黄金配置 [4][5] 黄金价格影响因素 - 央行购金与金价无必然正相关:2012-2016年央行净购金期间国际金价仍走低,2024年中国暂停购金时国内金价反上涨 [6] - 定价核心在于避险需求:2022年以来金价上涨主因全球地缘动荡及美元走弱,未来走势取决于不确定性预期分歧 [7] - 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且波动加剧,可能影响央行短期增持节奏 [5][6] 投资策略建议 - 投资渠道多元化:包括黄金ETF、账户黄金、积存金及黄金股,金融机构需创新产品服务 [8] - 警惕追高风险:普通投资者集中入场可能反映价格已充分计价,需避免短期投机背离避险逻辑 [8] - 配置原则:专业投资者应结合美债利率、汇率等因素分析,普通投资者应注重长期保值而非价差套利 [9]
美联储要投降?中国减持美债,陆续运回黄金,李显龙一语激起千层浪
搜狐财经· 2025-07-20 08:45
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 - 美联储内部降息呼声强烈 预计年底前将降息两次[1] - 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警告 若等待通胀回落到2%再行动可能错失时机并损害经济[1] - 美联储理事沃勒建议立即将利率从4.25%-4.5%下调至3%左右以缓解经济压力[1] 美国政治对货币政策影响 - 美联储面临特朗普政府强劲施压 被迫在独立性与降息间做出选择[3] - 特朗普主张降息逻辑为每降1个点可为美国节省3600亿美元利息支出[3]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 -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 持仓规模降至7563亿美元创历史新低[3] -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持续增加 预计2025年6月末达7390万盎司[3] - 中国正系统性降低对美元依赖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3] 全球央行资产配置趋势 - 美债收益率在通胀和美元贬值背景下吸引力下降 黄金成为避险首选[5] - 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历史第二高水平 显示对美元霸权担忧[5] - 多国采取去美元化措施 包括东盟本币结算和沙特人民币原油结算[6] 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 美国单边主义导致其日益孤立 各国寻求新经济平衡[6] -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称当前为"世界减一"格局 美国退出多边体系而其他国家继续推进[5] - 新兴经济体筹建"南美元"等替代方案 显示全球经济自我保护机制启动[6]
央行增持黄金,普通投资者跟不跟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17:48
黄金价格走势分析 - 当前黄金价格已攀升至历史高位,国内金价从2022年1月的368元/克上涨至2025年4月的825元/克,涨幅达124%,国际金价同期涨幅超110%,为1975年以来最大最快涨幅[4]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黄金ETF净流出123吨,创近三年最大单季净流出,SPDR黄金ETF持仓量从902.3吨降至878.1吨,显示部分投资者获利离场[5] - 2024年4月至10月我国央行暂停增持黄金,但国内金价仍从533元/克上涨至636元/克,同期新兴经济体央行增持未阻止国际金价震荡[3] 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重回3.3万亿美元以上,黄金储备连续8个月增至7390万盎司[2] - 央行增持黄金并非金价绝对影响因素,例如2012-2016年各国央行净购金期间,国内金价从350元/克回调37%至221元/克[3] - 央行增持黄金主要为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而非套利目的,央行通常是黄金市场价格接受者[4] 市场供需与投资者行为 - 2025年1-5月国内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增长12.3%,4月特朗普"对等关税"言论推动金价和交易量达阶段性峰值[6] - 6月上海金交所黄金成交量达3.68吨,伴随价格显著回调,反映投资者获利了结行为[6] - 当前黄金价格可能已充分计入不确定性预期,普通投资者集中入场时往往接近需求顶点[6] 黄金投资特性 - 黄金回报关键在于长期持有,短期持有因无利息收入且波动大,收益率大概率偏低[7] - 实物黄金回购价差普遍超10%,叠加交易费用后实际收益显著低于购买价格[7] - 黄金价格波动本质源于避险需求,2022年以来大涨与地缘动荡、美元走弱等宏观扰动相关[4]
为什么中国越抛售剩下的越多?年初说中国还有美国国债706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7 10:09
美债持有量数据矛盾分析 - 中国3月抛售189亿美元美债但美债总量从7064亿增至7654亿美元 表面数据与市场认知出现背离[1] - 统计口径差异导致矛盾 美方数据统计的是美国境内外国机构账户余额而非直接买卖数据[3] - 中国通过比利时瑞士新加坡等代理银行操作 中转账户债券可能被误计入其他国家持有量[3] 美债操作策略本质 - 中国采取换仓而非清仓策略 抛售部分美债同时买入期限更灵活收益更稳定的资产[5] - 2024年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叠加美元贬值压力 美债吸引力下降促使资产结构调整[5] - 减持是逐步分散风险的策略性动作 因直接清仓数千亿美元规模将冲击市场[5] 数据滞后性与操作逻辑 - 美国财政部数据存在2个月滞后(3月数据5月发布) 叠加代理行清算流程导致数据碎片化[7] - 单月抛售可能被其他渠道转入抵消 账目流转造成"越卖越多"的表象[7] - 美债持有量变化需放在外汇储备结构长期调整框架下观察 非单月数据能反映全貌[7] 战略层面考量 - 美债操作是国家战略行为 涉及政策方向全球市场变动和地缘风险对冲等多重因素[9] - 数字矛盾反映的是多渠道切换和账户回流等复杂操作 属于主动风险管控手段[10] - 减持节奏体现渐进式降低依赖的策略 短期数据波动不改变长期调整趋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