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货币政策分化
icon
搜索文档
美债抛完日债抛,日债抛完欧债抛
华尔街见闻· 2025-06-06 11:53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 - 欧洲央行如期降息但释放鹰派信号 欧央行行长拉加德明确表示接近降息周期尾声 并可能上调未来增长预测 此举彻底改变市场预期[1] - 市场迅速消化政策转向预期 欧元区主要国家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涨 意大利(+7 1基点/+3 51%) 法国(+7 9基点/+4 04%) 德国(+8 5基点/+4 76%)[2] - 货币市场调整对欧央行降息预期 从年底前降息30个基点下调至25个基点 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差距扩大[7] 全球债市连锁反应 - 欧洲债市抛售潮引发跨市场传染效应 尽管美债因就业数据疲软短暂上涨 但最终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反弹超5个基点[3] - 日本30年期国债拍卖需求创两年新低 但受美债上涨带动 长期债券仍延续涨幅[3] - 分析指出全球债市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欧洲政策转向打破此前美日债市的"同情效应"[2][3] 货币政策分化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与欧央行政策路径分化显著 市场定价显示2025年两家央行降息预期存在巨大差距[7] - 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概率升至100% 全年降息预期从56基点上调至60基点 但通胀压力仍存[7]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4月底上涨超20基点 受美国财政前景担忧影响 包括评级下调及减税法案通过[7] 经济数据与政策博弈 - 美国就业数据持续疲软 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达八个月高位 促使交易员将美联储降息时点预期提前至9月[3][7] - 市场聚焦5月非农就业报告 预期新增12 5万人(低于4月17 7万) 分析认为需低于10万人才能显著压低美债收益率[7] - 经济放缓趋势显现 硬数据走软为美联储下半年降息提供依据 但需权衡通胀与财政赤字压力[6][7][8]
多国央行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格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9 14:11
全球央行利率决议分化格局 -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4.5%下调至4.25%,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投票分化(5名支持降25基点,2名支持降50基点,2名支持维持不变)[1] - 英国央行预测通胀因能源价格上涨将短暂升至3.7%(3月通胀为2.6%),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8%[1] - 秘鲁央行将参考利率从4.75%下调至4.50%[2] 维持利率不变的央行 - 马来西亚央行维持隔夜政策利率3%不变,但下调法定准备金率100基点至1%,释放约190亿林吉特流动性[4] - 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4.25%-4.50%不变,认为经济活动稳健但通胀略高[4] - 瑞典央行维持基准利率2.25%不变,称通胀可能低于3月预测水平[5] - 挪威央行连续第11次维持政策利率4.5%不变,预计2025年可能降息[5] 加息央行 - 巴西央行加息50基点至14.75%(2006年8月以来最高),因食品能源价格上涨及财政支出推升通胀,预计2025年通胀率为4.8%[6] 影响因素分析 - 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及经济增长前景减弱(英国、马来西亚、瑞典央行均提及)[1][4][5] - 能源价格波动对通胀产生上行压力(英国、巴西央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