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涨价潮
搜索文档
存储成本暴涨数万元,AI服务器客户不怕涨价怕没货
雷峰网· 2025-11-07 14:31
存储市场近期价格动态 - 存储芯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呈现“一天多价”的现象,分销商因价格波动剧烈而调整报价策略[1] - 主要厂商释放密集涨价信号:SanDisk于9月初率先将NAND Flash报价上调10%,美光暂停DDR及LPDDR系列报价并预示未来涨幅可能达30%,模组厂威刚和十铨也罕见宣布暂停报价,此为2017年以来存储模组厂首次集体“停报”[1] - 下游出现“买涨不买跌”行为,采购方除正常需求外进行战略备货,分销商暂缓出货甚至“放假等涨价”,进一步推高市场热度并形成自我强化的动态循环[2][6] AI算力扩张对存储需求的影响 - AI服务器对存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约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用量约为3倍[4] - 生产同等容量HBM所需的晶圆消耗量是标准DRAM的三倍以上,导致相同产能下可交付的HBM芯片更少[4] - 美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自2022年来增长近400%,在建数据中心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建设推高全球存储需求[5] - 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AI算力需求贡献超40%增量[7] 供应端结构性调整与产能空窗期 - 三大原厂(美光、三星、SK海力士)持续推进产线调整,缩减DDR4等传统产品产量以腾出产能应对DDR5和HBM需求,但新建和改造的HBM产线处于爬坡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供给[8][9] - 新旧代产品切换造成阶段性供给真空,使市场供需进一步失衡[10] - 涨势最猛的产品为即将退场的DDR4,例如SK海力士DDR4 64GB 3200内存条价格从9月约1500元涨至3500-3800元,涨幅达1.5倍,价格一度超过DDR5[11] - 上游原厂可能采用“以量控价”策略,在完成季度业绩目标后主动控制出货节奏以维持价格高位和利润空间[11] AI服务器厂商的成本传导与市场反应 - AI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由算法决定为刚性需求,存储配置无法妥协,降低配置会导致模型无法运行或训练周期显著延长[15] - 以一台搭载8张NVIDIA A800 GPU的AI训练服务器为例(2023年数据),整机成本约90万元,存储部分成本约9.5万元占比约10%,此次存储涨价预计将导致整机成本上升约3%至5%[16] - OEM厂商因自身利润率低无法独自消化上游涨价,只能将成本转嫁给客户,但AI服务器客户出于投资时效性考虑,宁可高价拿货也不能接受部署延迟,涨价压缩利润但未削弱需求[16][17] - 存储合约价周期从季度或年度被压缩至按月甚至按批次报价,服务器整机报价有效期缩短至七天甚至更短,供货确定性成为比价格更重要的因素[18][19] 存储市场未来趋势与拐点预判 - 业内预计此轮存储涨势至少将持续至2026年年底,SK海力士2026年DRAM与NAND全系列产品订单已被预订一空,价格下行空间有限[21] - 市场拐点的两个关键信号为北美AI资本投资是否放缓以及原厂产能的供应情况,只有当厂商开始大规模扩产或新工艺产线爬坡到位而需求端未同步增长时,价格才可能反转[22] - HBM领域出现的局部价格竞争对整体DRAM和NAND市场影响有限,未改变存储市场“涨”字当头的格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