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

搜索文档
2025电子中期策略:等待创新和周期共振
天风证券· 2025-07-24 13:43
报告核心观点 看好半导体存储、消费电子果链修复及创新、AI算力市场扩容及周期品MLCC和面板涨价等机会,关注各领域相关企业投资价值[2] 半导体 整体市场 - 25年1 - 4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持续复苏,4月达近年新高,中国增速快于全球,WSTS预测25年将创历史新高,存储板块增速亮眼,2030年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9] 设计 - AI眼镜密集发布,SoC作为核心配置重要性提升,有系统级SoC、MCU级SoC + ISP、SoC + MCU三种主流方案[10][14] - AI推理侧重要性提升,ASIC产业趋势明确,龙头公司预期乐观,国产厂商在高速SerDes领域竞争激烈[17][22][28] - 智能手机影响升级、AI新品、智能驾驶带动CIS量价齐升,国产厂商份额有望提升[31][34] - 产线退出与备货推动供需错配,DDR4合约价持续上涨,企业级SSD需求回升,颗粒端涨价驱动市场复苏[35][40] 代工 - 全球晶圆厂资本开支2025年预计增长,台积电资本支出大幅增加,2025Q1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48] - 台积电采用N3P制造工艺,英特尔18A制程节点进入风险试产,中国300mm晶圆产能占比将提升,看好本土晶圆代工景气度[50][51][54] 封测 - Q1稼动率同比增长乐观,Q2订单有望进一步提升,头部厂商积极布局先进封装[55] 设备材料 - 半导体设备增长稳定,材料厂商订单改善,25Q1龙头业绩亮眼,并购重组助力强化全球竞争力[60] - 24年国产设备商占比突破50%,关注光刻机及量检测设备短板补齐,看好大陆先进制程扩产带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提升[64] 消费电子 手机 - 市场温和复苏,AI功能和高端影像成为重要趋势,华为、小米在影像和芯片方面有创新[74] PC和平板 - 出货量回暖显著,看好AIPC和PC平板混合化的产品创新趋势,华为MateBook Fold开启PC形态创新新范式[75][80] 苹果 - Liquid Glass设计语言引领交互革新,新AI功能落地,预期25年销量同比+10.5%,看好产品创新周期带动板块估值修复[81][86][87] 3D打印 -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发展,产业链环节走向批量化,应用领域多元化,关注中游设备厂商和上游材料与零部件厂商[99][103][106] AI眼镜 - 新品密集发布,看好软硬件方案成熟带动渗透率提升,关注产业链上游OEM、FPC、光学等环节机遇[107][110][115] AI 海外厂商 - GB300启动出货,英伟达业务与资本市场共振,GPU服务器迭代及ASIC渗透率提升带动PCB量价齐升[121] - AMD展露全栈AI实力,Instinct MI350系列性能提升,2026年将推出MI400系列和Helio AI机柜[122][127] - 博通和Marvell受益于网络及ASIC业务,业绩增速亮眼,定制化ASIC潜力显著[128][130] 资本开支 - 全球算力投资保持高水位,AI业务增长动能充足,海外科技公司加大AI投入,带动AI服务器市场繁荣[131][134] 铜连接 - NVL72大规模量产,带动铜缆市场需求增长,线缆解决方案成为未来趋势[135][138][144] PCB - AI红利兑现度高,服务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显著拉动量价齐升,25Q1板块业绩增速高于在建工程增速[145][148] 周期品 MLCC - AI服务器与笔电升级带动高容值MLCC需求,24 - 27年市场需求或将迎双位数增长,国产企业增速高于国际企业[163][168][172] LCD - 国补稳定持续支撑内需,价格维稳,看好H2涨价机会,中国大陆面板厂商Q2末及Q3初协同控产[173][176] OLED - 中尺寸渗透速率超预期,看好8.6新一轮扩产带来的上游机遇,苹果布局将带动OLED在中尺寸领域渗透[177][179] 投资建议 消费电子AI创新 - 关注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材料、连接器及线束厂商等相关企业[182][183] AI - 关注相关PCB、被动元件和面板等企业[187][188] 半导体 - 关注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EDA等领域相关企业[189][190]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4
国海证券· 2025-07-04 09:33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电子设备出货和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提升带动存储器市场上行,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存储行业引领者且背靠韶关国资委,有望受益于行业回暖及“东数西算”工程,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8.51/10.46/13.0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0.31/+1.46/+2.17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4][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闪存盘发明者,1999 年成立,2010 年创业板上市,产品覆盖多品类,远销 60 多个国家及地区,应用于多个下游领域 [3] - 2022 年 4 月韶关城投司法拍卖获公司 4987.5 万股,截至 2024 年年报,韶关城投持股 24.89%为控股股东,韶关国资委为实控人,高管多为韶关城投出身 [3] - 2022 - 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7.72/10.88/8.29 亿元,同比 -7.36%/-38.63%/-23.73%,业绩承压因终端需求疲软致产品价格下跌 [3] 行业趋势 - 存储器利用磁性或半导体材料存储信息,2021 年存储芯片市场以 NAND Flash 和 DRAM 为主,中国市场 NAND Flash 占比约 36%,DRAM 占比约 62% [4] - NAND Flash 用于大容量存储需求电子设备,DRAM 下游需求市场稳定,2022 年移动端电子产品需求为首,服务器次之且占比上升 [4] -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12.2 亿部,同比增长 7%,截至 2024Q4,PC 市场连续 5 个季度增长,2023 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约 8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04%,预计 2025 年达 968 亿美元 [4] 地区优势 - 2022 年 2 月“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韶关是华南唯一数据中心集群,截至 2024 年底,入驻 22 个智算中心项目,总投资 621 亿元,建成 6.74 万架标准机架,形成 5.06 万 P 智算承载能力 [5] - 2025 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计划建成 50 万架标准机架、500 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 500 亿元,届时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规模达 38EFLOPS,智能算力占比 50%,建成 10 个智能计算中心 [5] - 韶关城投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有望成“东数西算”战略要地,公司保持传统存储产品基本盘,存储设备制造项目已在韶关落地投产,布局多产品矩阵并探索新商业模式 [5]
摩根大通:美国硬件_半导体行业专家评论
摩根·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投资者对DRAM和HBM前景持积极态度,因DDR定价数据积极且HBM乐观情绪增长,美光科技在HBM领域有优势,但市场预期较高;SNX业绩表现良好缓解投资者焦虑;FLEX电力产品业务有增长潜力 [4][10][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光科技(MU) - F3Q25公司指引营收88亿美元,毛利率36.5%,每股收益1.57美元;市场共识营收88.4亿美元,毛利率36.7%,每股收益1.59美元;调查均值营收90.5亿美元,毛利率37.46%,每股收益1.69美元 [3] - F4Q25市场共识营收98.9亿美元,毛利率39.1%,每股收益2.02美元;调查均值营收103.3亿美元,毛利率39.97%,每股收益2.19美元 [3] - DRAM平均销售价格5 - 8月市场共识上涨4.6%,调查均值上涨6.66%;NAND平均销售价格5 - 8月市场共识上涨1.5%,调查均值上涨3.3% [3] - 投资者对DRAM和HBM前景积极,美光HBM 3E 12 - Hi提前一季度推向市场,数据中心需求强,消费端出货量和平均销售价格趋势向好,但市场预期高,股价市净率达2.6倍 [4] SNX - 昨日上午SNX公布强劲业绩,传统分销业务表现出色,与渠道伙伴检查情况相符 [10] - 解决关税相关需求提前拉动问题,涉及金额1 - 2亿美元,约占PC业务营收1%;Hyve业务营收增长高个位数,受META等客户需求支持 [10] - 管理层上调F3Q25营收和盈利指引,F25盈利预计达12.3美元(之前为11.75美元),F26达13.8美元(之前为13.35美元),目标价上调19%至143美元 [10] FLEX - Samik深入研究FLEX提升核心EMS业务增值能力,尤其关注电力产品业务,该业务所处市场快速扩张,数据中心电力业务至少以低两位数增长 [8] - 预计FLEX数据中心电力业务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超20%,从FY25的13亿美元增至FY29的20亿美元 [8] - 预计到2030年,电力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10%,利润占20% [8] 宏观情况 - 亚洲市场SPX持平,NDX涨0.1%,RTY持平;WTI涨98个基点至65美元,天然气价格有涨有跌,黄金、白银价格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89%,VIX指数17.26 [11] - 美国市场期货持平,NDX昨日创新高,美墨、中美有积极消息;盘前科技股和半导体股受青睐,周期性股票表现不一,债券收益率持平,大宗商品走弱 [12] - 欧盟/英国主要市场表现不一,收益率大多下降,亚太市场跟随美国市场上涨,航空/国防、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板块表现出色 [13] 其他公司动态 - 多家公司有评级、目标价调整及业务动态,如TD Synnex目标价从145美元上调至155美元,Super Micro Computer获新买入评级等 [20] 活动安排 - 6月26日8:30am,Harlan Sur和Jay Kwon将讨论美光财报对全球内存行业影响 [9] - 6月26日11am,Samik Chatterjee和Joe Cardoso将分享二季度财报静默期前与覆盖公司沟通情况并进行问答 [9] - 8月13日,Harlan Sur和Samik Chatterjee将在旧金山举办半导体/硬件日活动 [9] - 7月8日2:15pm ET,Harlan将安排AVGO CEO与纽约投资者通话 [9] - 7月14 - 15日,Harlan Sur将在纽约进行营销活动 [9]
人工智能,需要怎样的DRA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计算需求推动DRAM技术分化,四类同步DRAM(DDR、LPDDR、GDDR、HBM)针对不同场景优化,性能与功耗特性差异显著 [1][2][4] - HBM主导数据中心AI训练市场,但高成本限制其边缘应用;LPDDR凭借功耗优势渗透多领域;GDDR在AI领域定位模糊;DDR仍是CPU主流选择 [7][12][14][17] - 混合内存方案(如HBM+LPDDR)和定制化HBM成为新兴趋势,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厂商技术路线 [8][20] DRAM类型对比 DDR - 通用性最强,64位数据总线+双倍数据速率设计,延迟最低,适合CPU复杂指令处理 [1] - DDR5 RDIMM为服务器黄金标准,MRDIMM通过乒乓操作实现带宽翻倍但成本更高 [12] LPDDR - 集成深度/部分断电、温度补偿刷新等节能技术,BGA封装直接焊接,移动端主流 [2][3] - LPDDR6预计2024年底推出,新增ECC功能,时钟速度/总线宽度升级 [19] - 渗透数据中心(如NVIDIA Grace处理器)和边缘设备,但缺乏RAS功能 [15][16] GDDR - 专为GPU图形处理优化,带宽高于DDR但延迟更高,容量受限 [2] - 生成式AI潜在应用场景,但成本/性能定位模糊导致市场接受度低 [17] HBM - 堆叠芯片+宽总线设计,带宽最高但功耗/成本陡增,数据中心训练场景刚需 [2][7] - HBM4预计2026年上市,带宽/通道数较HBM3翻倍,定制化基础芯片提升传输效率 [8][20] 应用场景分化 数据中心 - HBM为训练核心,推理场景逐步引入LPDDR/GDDR混合方案 [7][8] - 超大规模厂商优先采用HBM,二线厂商因成本转向替代方案 [8] 边缘/移动端 - LPDDR主导功耗敏感设备(手机/汽车),DDR适用于线路供电场景 [14][16] - 汽车ADAS系统受限于1000瓦/1万美元成本红线,无法采用HBM [7] 技术演进趋势 - 内存与处理器需协同升级避免瓶颈,信号完整性成高速运行关键挑战 [21] - 中国厂商因地缘政治转向LPDDR5X/LPDDR6,避开HBM技术 [8]
美光:“东风” 是不远,但等风有风险
海豚投研· 2025-03-22 19:28
财报核心表现 - 2025财年Q2收入81亿美元,小幅超预期79亿美元,但毛利率因HBM出货未上量及DDR/NAND价格处于低点而表现较弱[2] - Q3收入指引88亿美元(±2亿),环比增长9%,超市场预期的7%修复幅度,但头部机构已上调预期至10%以上[1] - Q3毛利率指引36 5%(±1%),中值低于预期,主要因C端产品占比提升且价格低迷,以及NAND市场疲软[1] - 经营利润明显下滑,因研发费用未如预期下降且营销支出稳定,均高于市场预期[3] DRAM与HBM业务 - DRAM业务收入61亿美元(占比75%),环比下滑4%,符合预期,其中HBM收入超10亿,环比增长50%且出货节奏超预期[2] - HBM3E 12H将成为2025下半年出货主力(配套GB300),HBM3E 8H(配套GB200)为辅,HBM4将于2026年发布,带宽提升60%[13] - 2025年HBM市场规模预期上调至350亿美元,公司产能已全部售罄并开始接2026年订单,全年HBM收入将达数十亿美元[13] - 传统服务器DRAM(D5和低功耗产品)2025年将贡献几十亿美元收入[3] 终端市场展望 - PC市场预计2025年个位数增长,下半年因Win10退役或刺激AI PC换机潮(AI PC需至少16G内存,当前平均12G)[14] - 手机市场增长依赖AI机型普及(AI手机需12G+内存,2024年普遍8G)[14] - 2025年DRAM出货量预计中高双位数增长,NAND为低个位数,长期行业增速约15%[14] 周期与估值逻辑 - 公司本质为周期股,当前上行周期有HBM增量市场和AI终端带动的内存价值提升机会,但HBM供需错配逻辑弱于英伟达/台积电的垄断逻辑[7] - 2025下半年将迎来高光时刻,伴随AI换机潮和GB系统批量出货[8] - 当前20倍PE处于上行周期估值中位,需等待更舒适入场价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