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自主化

搜索文档
千亿估值国产存储芯片巨头发力,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7-08 12:11
公司动态 - 长鑫存储与国泰君安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上市进程,公司估值已超千亿人民币 [1] - 公司已完成5轮融资,累计募资超200亿元,投资方包括国家大基金一期、建广资产、华登国际等 [2] - 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8年领投15亿美元融资,为公司早期技术突破与产线建设提供关键资金 [2] 行业地位 - 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共同构成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双引擎 [1] - 公司是国内唯一大规模量产DRAM的企业,专注于DRAM的设计、研发、生产一体化(IDM模式)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突破10亿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自主化能力进入新阶段 [1] 技术实力 - 公司技术团队深耕存储芯片领域多年,已推出多款基于19nm制程的DRAM商用产品 [1] - 产品覆盖DDR4、LPDDR4等主流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PC、服务器、虚拟现实及物联网等领域 [1]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融资获得更充裕资金,用于先进制程研发投入、产能扩充及关键技术攻坚 [2] - 公司目标是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赢得更大份额,挑战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国际领先企业 [1][2] - 公司若成功上市将增强本土存储芯片供应链自主保障能力,并影响全球存储芯片产业链竞争格局 [2]
中国产业叙事:兆易创新
新财富· 2025-04-10 15:30
中国半导体产业早期困境 - 21世纪之初中国半导体产业"大而不强",2007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储器等高附加值芯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1] - 2007年国内生产的集成电路仅满足22%市场需求,78%依赖进口,进口额1287亿美元占全球50%,净进口缺口高达1048亿美元 [1] - 分立器件呈现"大进大出"格局,进出口量分别为2677亿只和2412亿只,进出口额分别为117亿美元和88亿美元 [1] 兆易创新创立与技术突破 - 兆易创新创立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困境时期,瞄准存储芯片战略领域,2008年推出首款180nm工艺SPI NOR Flash芯片实现零突破 [2] - NOR Flash作为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载体,此前完全依赖进口,该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2] - 采用"架构降维"策略,将SPI协议引入NOR Flash使芯片引脚数从40+减至8个,客户改造成本降低90% [5]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NOR Flash出货量逆势增长300%,2010年销量突破1亿颗 [5] 存储芯片市场格局与技术演进 - 21世纪初存储芯片市场呈金字塔结构,中国长期停留在SRAM领域且90%产能集中在台资企业 [4] - 美国《出口管理条例》封锁130nm以下制程设备,迫使公司通过接口协议层架构创新突破限制 [4] - 持续迭代工艺从180nm向55nm进阶,产品线覆盖512KB至2GB全容量,2023年SPI NOR Flash全球市场份额跃居第二 [6] - 累计出货量超过230亿颗,车规级芯片验证十五年数据保留周期和十万次擦写寿命 [6] 多元化战略布局 - 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SPI NAND Flash和基于ARM Cortex-M3的32位MCU GD32系列,构建"存储+MCU"生态闭环 [8] - SPI NAND Flash使引脚数量从传统NAND的数十个锐减至8个,封装体积缩小70% [8] - GD32系列MCU性能较同类提升50%,功耗降低20%-30%,填补国产高端MCU空白 [9][10] - 截至2023年MCU累计出货量突破13亿颗,工艺从110nm迭代至22nm,跻身全球前十大MCU品牌 [10] 资本运作与技术升级 - 2016年上市募集5.8亿元用于研发,研发投入从2016年1.2亿元飙升至2020年7.6亿元 [13] - 2017年量产38nm SLC NAND,与中芯国际建立战略同盟(持股1.02%,签订12亿片/年采购协议) [14] - 2019年推出全球首款RISC-V内核MCU,计划2025年累计出货量超1亿颗 [15] - 与阿里平头哥合作推进RISC-V生态,在AIoT、汽车电子等领域协同发展 [15] DRAM领域突破 - 2017年与合肥产投共同投资180亿元开展19nm DRAM研发,合肥长鑫目标建成中国首个自主DRAM工厂 [18] - 2021年首款4GB DDR4 DRAM量产,实现设计、流片到封测全链条国产化 [19] - 2023年推出国内首款LPDDR5芯片,速率6400Mbps,容量12GB,将代际差距缩短至2-4年 [20] - 2024年国产DRAM产能达20万片/月占全球10%,产品覆盖DDR3L、DDR4及LPDDR4X [20] 市场策略与财务表现 - 采用"边缘突破"理论,在NOR Flash、MCU、DRAM领域均选择差异化竞争路径 [26] - 产品组合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三大市场,形成需求对冲策略 [27] - 2023年NOR Flash出货量25.33亿颗同比增长16.15%,抵消消费电子下行周期影响 [27] - 毛利率从2023年34.42%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39.46%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