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层层加码
icon
搜索文档
层层负责莫成层层卸责(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基层工作负担问题 - 基层工作面临"既要又要"的多重压力,需要统筹兼顾但常因层层加码导致负担过重,表现为要求增多、任务叠加、时间压缩等不合理现象 [1] - 层层加码式转嫁责任表面上看似压实责任,实则是上级"甩锅"行为,导致工作链条异化,违背客观规律并可能引发敷衍应付 [1] 层层加码的根源与影响 - 部分地方通过提高标准、增加任务来显示工作力度和政绩,但过度施压会削弱基层实际工作动力,影响地方发展实效 [2] - 这种现象本质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可能损害群众利益并延误发展进程,需要重点整治 [2] 合理工作方法 - 有效的工作传导应遵循规律和实际,允许"跳起来摸高"的积极工作方式,但反对脱离现实的强行加码 [2] - 各级应明确自身责任边界,做到层层承压而非卸责,通过领导干部示范形成上下联动的干事合力 [2] 改进方向 - 强调责任传导需保持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将一年工作压缩至两三个月等违背规律的安排 [1] - 提倡各级既抓好本级工作又带动下级,通过以身作则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2]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纠治执行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
政策执行与基层减负 - 湖北省洪湖市纪委监委通过实地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重点解决村(社区)事务冗杂、重复报表、过度留痕等问题,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2] - 山东省德州市纪委监委强调对标对表与狠抓落实相统一,要求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党中央方针政策,严肃查处有令不行行为,打通执行堵点 [3] - 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提出统筹全局与因地制宜相统一,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策略,探索符合本地特点的政策落实路径 [4] 形式主义问题表现与危害 - 执行政策"一刀切"表现为机械照搬文件、盲目压缩时限、拔高标准,根源包括政绩观扭曲、逃避决策风险、治理能力不足 [7][8] - 层层加码的三种典型形式:脱离实际压缩工期、逐级提高任务标准、上级转嫁责任给基层,导致基层陷入时间焦虑和材料造假 [10] - 此类问题危害包括损害群众利益、削弱政策权威、干扰市场预期、加剧形式主义恶性循环 [9][10] 监督机制与纠治措施 - 德州市建立监督事项清单项目化机制,紧盯乡村振兴等"国之大者",通过专项检查与科技赋能提升监督效能 [17] - 大理州构建"政策-执行-反馈-优化"闭环,将民生改善度和市场主体满意度纳入评估体系,动态优化政策 [6] - 洪湖市聚焦"关键少数"开展廉政教育,结合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纠正政绩观,同时完善纪检监察建议等制度性整改手段 [19][20] 纪律责任认定 - "一刀切"行为若造成严重损害,可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二条追究党纪责任,涉及公职人员的同步适用政务处分法 [13] - 层层加码导致群众负担加重的,按《条例》第一百二十二条处理,构成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的需追究刑事责任 [14][15] - 认定标准需综合损失程度、社会影响、时间节点等因素,对未达严重程度的采取谈话提醒等教育措施 [15]
层层落实不是层层加码(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20
基层减负与城市管理优化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避免将难事推给基层 [2] - 基层干部面临工作任务层层加码、考核方式不精准、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影响群众利益 [2] 层层加码问题表现 - 西宁市城管领域存在任务传递中工作范围扩大、时间节点提前、尺度"一刀切"等现象 [3][4] - 海东市互助县要求驻村干部定位打卡、上传日志,导致形式主义台账管理 [4] - 西宁市某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要求乡镇超额上报问题线索,村级任务进一步加码 [4] 西宁市减负措施 - 明确列出124条主干道、180条次干道、353条背街小巷的不同管理标准,禁止擅自扩大巡查范围 [4] - 制定检查事项清单和合并抽检计划表,减少对商贩的打扰 [4] - 通过"城市管理进社区"行动建立服务闭环,设置潮汐摊位等柔性管理措施 [5] 执法规范化与沟通机制 - 出台执法权力清单和法律法规汇编"口袋书",细化"自由裁量"标准(一般/轻微/严重) [5] - 打通数字反馈渠道,利用12345热线和"码上减负"二维码及时纠正基层执法偏差 [6] - 推行"721工作法"(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加强柔性执法培训 [6] 制度性成果 - 发布整治形式主义重点任务清单,将规范执法列入市委"揭榜挂帅"事项 [7] - 通过学查改一体推进,严防层层落实异化为层层加码,转化学习教育成果为民生实事 [7]
不能层层加码,要层层负责(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⑧)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政策导向与基层治理 - 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明确禁止政策措施执行中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行为,释放整治形式主义的信号 [1] - 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加任务、压指标现象,如将一周工作量压缩至"当天反馈",或将全域擅自划为畜禽禁养区等典型问题 [1] - 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工作效果适得其反,违背了激发干事热情的合理目标设定原则 [1] 现象成因分析 - 政绩焦虑驱使部分干部追求"高人一等""快人一步",导致政策执行中盲目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 [1] - "保险"心态促使干部通过加码预留安全边际,提出120分要求以保底100分效果 [1] - 本质上是主观主义与功利主义作祟,根源在于扭曲的政绩观和缺失的责任心 [1] 治理路径与工作方法 - 强调工作落实需注重实效而非形式,提倡循序渐进、尊重客观规律的工作方式 [2] - 建议任务分解时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困难,为执行留出合理空间余地 [2] - 提出既要压力传导防止政策打折,又要通过指导帮助实现同向发力 [2] 制度建设与考核机制 - 遏制层层加码需依靠制度约束,包括建立责任清单和规范任务分配流程 [2] -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真实反馈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2] - 通过制度设计让务实干部获得发展机会,遏制乱加码行为 [2] 作风建设与政策落实 - 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各级部门改进工作作风 [2] - 通过责任层层压实实现工作有效落实,形成上下协同的政策合力 [2] - 最终目标是确保改革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扎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