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
搜索文档
 新时达(002527.SZ):专注在“小脑”技术的迭代,同时开发出“大小脑”一体的“脑”
 格隆汇· 2025-10-27 15:20
 行业现状 - 工业机器人领域进口替代进程持续深化 [1] - 市场竞争态势激烈未见缓和 [1] - 行业价格竞争与技术迭代加速 [1]   公司技术战略 - 公司专注"小脑"技术迭代 [1] - 开发出"大小脑"一体的"脑"或进阶版"小脑" [1] - 技术目标为使机器人拥有泛化能力 [1] - 泛化能力获取依赖于场景中的数据采集与训练 [1]   收购后协同优势 - 海尔完成对新时达的收购 [1] - 公司可依托海尔的场景优势 [1] - 未来有机会在多个场景进行数据采集与训练 [1]   商业化路径 - 短期商业化落地场景下垂类小模型落地更快 [1] - 原因为大模型仍处于迭代中 [1] - 垂类小模型能更快为客户实现商业价值 [1]   具体产品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推出AI免示教智能焊接方案 [1] - 该方案具备智慧焊接能力 能实现工件识别 路径生成及焊机参数自适应调节 [1] - 公司于工博会现场展出人形机器人整机 [1] - 人形机器人基于海尔工厂实际应用需求 [1] - 新时达人形机器人已在海尔重庆冰箱工厂现场产线完成部署 [1] - 机器人于真实场景中开展实训 后续将逐步承担作业并进阶复杂流程 [1]   重点数据采集场景 - 公司明确年底前四大重点数据采集与验证场景 [1] - 场景包括自适应抓取机器人系统 [1] - 场景包括智慧焊接 [1] - 场景包括柔性自动化PCB板卡质检 [1] - 场景包括双臂协同装配 [1]
 华中数控: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豁免版)(2024年年度数据更新版)
 证券之星· 2025-05-30 20:2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18日,注册资本198,696,906元,A股股票代码300161 [12]   - 主营业务包括数控系统及配套、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两大类,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C34)[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2.84%,控股股东为卓尔智造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阎志 [12][13]     行业概况   - 数控系统行业国产化率逐步提升,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270亿元,高档型产品由德国西门子主导,标准型由日本发那科主导 [22][23]   - 工业机器人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30%,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主要依赖日本品牌,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725.38亿元 [28][29]   - 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从2018年2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87%,预计2027年达6.6万亿元 [32]     募投项目   - 拟募集资金7亿元用于五轴数控系统及伺服电机项目(一期)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升级项目(一期) [3]   - 五轴数控系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4,500套高端数控系统及30万台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项目新增产能15,000套/年 [5][6]   - 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折旧摊销金额占预计净利润比例约56.18%,需关注产能消化风险 [7]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华中8型/9型数控系统,突破五轴联动等关键技术,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6]   - 工业机器人领域攻克400余项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占比超80%,HSR-JR650L机器人MTBF突破6万小时 [34][35]   - 研发费用持续高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3.23亿元,占营收13.67%,拥有1,527名技术人员占比46.55% [37][38]     市场竞争   - 数控系统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广州数控等 [39][40]   - 工业机器人领域与国际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库卡、ABB)及埃斯顿、新松等国内企业竞争 [41][42]   - 在3C、磨抛等细分领域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持续占据龙头地位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