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厂化养虾
icon
搜索文档
海大集团(002311)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09:00
业务战略规划 - 饲料业务短期目标 2025 年达到 300 万吨增量,中期目标 2030 年达到 5150 万吨销量(含养殖自用量 500 万吨和海外销量),预计 2030 年海外饲料销量达 720 万吨 [2] - 种苗、动保业务作为第二核心业务,投入资源扩大业务品种、区域及规模 [2] - 尝试轻资产养猪模式和工厂化养虾,有竞争力后扩展规模成为主营业务之一 [2] 公司发展优势 - 坚持“重技术、重团队、轻资产”战略,育种、养殖模式及饲料技术三大底层技术体系是多元业务发展根基 [3] 海外战略布局 - 东南亚以越南为核心拓展印尼、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市场;非洲以埃及为桥头堡延伸至北非、东非;南美在厄瓜多尔布局并开拓周边国家 [4] - 熟悉当地市场后,依托国内研发技术结合当地特点提升产品力 [4] 资本开支计划 - 海外重点是产能建设与扩张,国内偏向已有产能设备升级与改造 [5] 生猪养殖板块 - 摸索轻资产、低风险、稳健养殖模式,探索最佳养殖规模 [6] 采购优势保持 - 行业供应链安全可控,玉米国内自产为主,大豆进口渠道丰富稳定,饲料定价随原材料价格等因素调整,豆粕替代技术降低对大豆依赖 [7] - 公司研发积累丰富,有庞大团队和资金投入,对动物营养理解深刻,原材料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高,能应对价格波动 [8] - 投资采购研究体系建设,用期货套期保值等工具控制采购风险 [8] 水产养殖规划 - 主要养殖对虾等特种水产品,工厂化对虾养殖有优势,成本下降,未来扩大规模 [9] 并购业务考虑因素 - 国内并购补充产能,海外并购注重产能对市场发展的支持 [10] 海外市场困难 - 产能扩张是突出矛盾,不同国家获取产能难度和效率不同 [11] 分红情况 - 2024 年末资产负债率及有息负债下降,2024 年度预计派发现金分红 18 亿元,未来根据经营情况以更丰富方式回馈股东 [12]
海大集团(002311) - 2025年4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8 17:20
公司战略规划 - 饲料业务为第一核心业务,短期 2025 年外销增量达 300 万吨以上,中期 2030 年销售总量达 5150 万吨,提升国内产能利用率和市场份额,加快海外业务拓展 [2] - 种苗、动保业务为核心业务,持续投入资源占领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2] - 尝试轻资产养猪模式和工厂化养虾,在有竞争力前提下扩展规模,成为未来主营业务之一 [2]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内养殖业、饲料业产能与消费需求矛盾将带来变化,运营卓越、产品领先、客户导向是饲料企业生存发展路径 [3] - 海外饲料市场空间广阔,为公司发展提供机遇 [3] 业绩表现 - 2024 年饲料销量 2652 万吨(含内部养殖耗用量约 210 万吨),同比增长约 9%,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3]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46.01 亿元,同比微降 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5.04 亿元,同比增长 64.30% [3] 市场占有率相关 - 2024 年水产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 8%,远超行业水平,将客户导向范式推广到其他品种提升市场份额 [5] - 国内饲料外销量 2206 万吨,同比增长约 5%,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 2.1%,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未来通过运营卓越、产品领先、客户导向提升市占率 [5] 业务相关问题 - 若有合适契机和标的,考虑通过并购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业务增长 [5] - 海外产能建设与扩张是资本开支重点,国内偏向已有产能设备升级改造,未来海外资本开支在风险可控下适当加快 [5][8] - 饲料品种齐全、结构均衡,国内外区域布局扩大,建立严格疫病防控体系应对养殖疫病风险 [6] - 海外饲料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 [6] - 对海外市场竞争变化有准备,投入资源和团队布局种苗产业,复制国内竞争范式和核心优势 [6] 财务相关问题 - 2024 年末资产负债率及有息负债下降,2024 年度预计派发现金分红 18 亿元,未来根据经营情况以更丰富利润分配方式回馈股东 [7] 养殖业务情况 - 轻资产养猪摸索“外购仔猪、公司 + 家庭农场、锁定利润、对冲风险”模式,风险可控、盈利可观,探索最佳养殖规模 [7] - 工厂化养虾与传统模式比有优势,未来打造专业化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 [7] - 2024 年肥猪出栏约 600 万头,聚焦自有种猪体系建设,综合养殖成本进步,摸索轻资产养殖模式 [8]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馈 - 动保业务推出功能料等创新产品,取得养殖户及市场积极反馈 [8] 应对价格波动措施 - 饲料产品销售价格根据原材料价格等因素调整 [9] - 研发积累丰富,有庞大研发团队,投入大量资金,对动物营养需求理解深刻,原材料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高,灵活应对价格波动 [8][9] - 持续投资原材料采购研究体系建设,通过期货套期保值等工具控制采购风险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