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通胀目标(AIT)
搜索文档
功过分明的鲍威尔能否精彩退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8-01 14:45
鲍威尔的货币政策行动 - 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美联储实施紧急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降至零区间,并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4] - 推出创新工具,包括将QE升级为QQE、首次开启公司债购买行动、实施主街贷款计划以及推出市政流动性工具,以阻止金融体系崩溃并支持经济[4] - 在疫情发生一个月后,美股强劲反弹,标普500指数当年录得16%的惊人涨幅,美国经济在2021年增速飙升至5.7%,创下1984年以来最高纪录[4] 货币政策框架重构 - 美联储推出《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声明》,将政策重点转向"广泛包容的就业最大化",关注不同族裔和阶层的结构性就业短板[5] - 引入"平均通胀目标"(AIT),允许通胀率在复苏期适度超调至2%以上,以弥补经济衰退期的通胀缺口,结束了静态通胀目标制[5] - 这一政策框架调整影响了后疫情时代全球央行的政策走向,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相继调整其通胀目标策略[5] 通胀误判与政策转向 - 2021年4月美国PCE物价指数同比跳升至3.6%,近30年来首次突破3%关口,但鲍威尔坚持使用"暂时性通胀"表述,美联储拒绝提前加息[9] - 2022年3月美国CPI飙升至8.5%,6月进一步冲高至9.1%,为41年来最高水平,美联储随后以史上最快速度连续加息11次,累计幅度达525基点[9] - 激进加息导致2022年美国国债创下历史最差年度表现,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3.1%,全球股市蒸发数十万亿美元市值[10] 政策影响与结构性矛盾 - 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疫情时期美国前1%富豪财富增长45%,而底层50%人群的实际收入因通胀侵蚀而下降[10] - 为抑制通胀而激进加息时,低收入群体最先承受失业冲击,形成"政策双杀"困境[10] - 鲍威尔个人资产因高度集中于美国股票和债券,在2022年因"加息引发的股债双杀"损失惨重[10] 政治压力与央行独立性 - 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对鲍威尔进行超乎寻常的行政干预,包括公开谴责、要求降息甚至发出解雇威胁,但鲍威尔强势回应以捍卫美联储决策独立性[13] - 美联储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源于《联邦储备法》的框架设计,美联储被认定为总统和国会无权干预的独立实体,以实现最大化就业与稳定物价的双重使命[14] - 特朗普作为商界背景的总统,经济决策更凭个人直觉与经验,关注短期效果;而鲍威尔作为偏学术出身的官僚,决策更依赖数据与纵向比较,注重长期目标[15][16] 决策透明化改革 - 鲍威尔推动决策透明化改革,增大记者会频率,将政策发布会从每季度一次增至每次会议后举行[6][7] - 定期发布FOMC委员对利率路径的"点阵图"预测,让市场参与者更准确把握政策逻辑,降低因预期混乱导致的非理性波动[7]
谁会是美联储新掌门
第一财经· 2025-07-29 20:23
鲍威尔继任者也许能从前任那里获得不少经验教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原 则贯彻下去。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关系再度恶化。特朗普借美联储翻修总部大楼的支出超出预算之 名,发出了解雇鲍威尔的声音,鲍威尔甚至因此遭遇刑事指控风险,明年5月能否顺利如期退休也充满 悬念。 鲍威尔已经任职美联储主席八年之久,既为货币政策框架的重大创新立下了不俗之功,也为坚守中央银 行政治中立性奉献了艰苦之劳;同时也留下了误判通胀的遗憾,以及对科技金融创新缺乏敏感性与前瞻 性预见的短板。鲍威尔继任者也许能从前任那里获得不少经验教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将美联储的货 币政策独立性原则贯彻下去。 鲍威尔的功与过 作为美联储历史上唯一一个非经济学出身的技术型掌门人,鲍威尔能够进入美联储出任委员要职,得益 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提名,后来又获得了特朗普与拜登两位总统的钦点,得以连任美联储主席。作为 共和党成员,在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的美国党派体系中,鲍威尔如同走钢丝般周旋其间,既说明了他超乎 寻常的平衡艺术与生存能力,也意味着这位满头银发的掌舵人,注定要在复杂政治与经济环境中留下特 定的职业生涯记号。 鲍威尔首任之初,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