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独立性
搜索文档
大家要有心理准备,这周起,新一轮风暴正在形成
搜狐财经· 2025-11-04 01:08
10月份的国际黄金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 在创下每盎司4381美元历史新高后,金价在两周内暴跌近600美元,最终回落至3950美元附 近。 这种剧烈波动并非偶然,截至11月3日,现货黄金价格已连续第二周下跌,暂报4002.2美元/盎司,但仍有50%的散户投资者坚定看多下周走势。 10月美联储会议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75?.00%。 这本应利好黄金,但鲍威尔随后的表态让市场措手不及。 "12月不一定继 续降息"的鹰派言论,使市场对宽松周期的预期迅速降温。 历史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联储共实施32次降息,降息后首个交易日金价上涨次数为20次,下跌10次。 但这次不同以往。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 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期货市场存在'买预期、卖事实'的逻辑,当利好因素兑现时,往往引发获利了结。 "这解释了为何降息后金价不涨反跌。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质疑。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李钢分析:"当美联储在经济尚未衰退时提前释放宽松信号,市场联想到的是美国 对财政赤字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是否在侵蚀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种对美元信用体系的质疑,成 ...
美联储拟裁减银行监管部门30%人力:特朗普政府施压下 监管退潮信号显现
新华财经· 2025-10-31 16:10
该部门近期已出现高层人事变动:长期主管迈克尔·吉布森(Michael Gibson)于2025年初宣布退休,其 两名副手阿瑟·林多(Arthur Lindo)与詹妮弗·伯恩斯(Jennifer Burns)亦已离职。鲍曼目前正为该部门 遴选新任领导团队。 此次裁员计划出台之际,正值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对美联储展开密集批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多 次指责美联储"职能过度扩张"和"机构过于臃肿",认为其在经济政策中角色过大,可能损害货币政策独 立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据一份业内获得的内部备忘录显示,美联储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其银行监管部 门员工规模削减30%,裁员后该部门将仅保留约350名员工,远低于此前批准的500人编制。 该裁员计划由今年早些时候正式上任的美联储金融监管事务副主席米歇尔·鲍曼(Michelle Bowman)于 10月30日(星期四)上午的内部会议上宣布。备忘录指出,此次调整旨在通过自然减员、退休以及向所 有监督与监管(Supervision & Regulation, S&R)部门员工提供自愿离职激励措施,实现人员精简。具体 激励方案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公布。 ...
IMF点出掣肘?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利率上行与美元走强
智通财经· 2025-10-24 12:3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当前有利于亚洲经济的低利率和弱美元金融条件可能发生逆转,美元走强和长期利率上行将显著增加亚洲的债务成本,对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1][2] - IMF预计亚洲经济2025年增长4.5%,较2024年的4.6%略微放缓,但较其4月预测上调0.6个百分点,2026年增长预计进一步放缓至4.1% [2][3] 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 美元意外走强和长期限美债收益率从低位大幅回升,可能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挑战亚洲应对美国关税所表现出的韧性 [1] - 美元持续走强或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回升将抬升亚洲市场的整体债务成本,因亚洲的债务服务成本以收入占比计一直相当高 [1][2] - 若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走弱,亚洲央行可在不必过于担心资本外流的情况下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 [1] - 低利率与疲弱美元态势帮助亚洲市场承受住美国关税冲击,并使政府和企业能以更低成本举债 [1] 货币政策与通胀前景 - 许多亚洲国家可能需要进一步货币宽松,以将通胀带回目标区间并确保通胀预期持续被锚定 [3] - 尽管疫后需求回升和俄乌战争推升原材料价格,亚洲通胀仍较世界其他地区相对温和 [3] - 亚洲央行能够锚定通胀预期并将通胀显著拉下来,原因在于公众信任其独立于政府干预举措 [3] - 央行拥有货币政策独立性对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非常重要,但也不应背负过多使命与负债 [3]
IMF点出掣肘 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利率上行与美元走强
智通财经· 2025-10-24 12:19
核心观点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当前有利于亚洲市场的金融条件(低利率和疲弱美元)可能发生逆转,美元走强或长期美债收益率大幅回升将收紧全球金融条件,对亚洲经济构成严峻挑战,可能削弱其应对美国关税的韧性 [1][2][3] 全球金融条件对亚洲市场的影响 - 低利率与疲弱美元态势帮助亚洲市场承受住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冲击 [1] - 低利率以及长期限美债收益率下行显著帮助亚洲各国政府和企业以更低成本举债,并能够承受美国关税上调带来的经济冲击 [1] - 偏向宽松的金融条件一直非常支持亚洲经济增长,但它们可能随时发生改变,这对亚洲整体经济而言是一大风险 [2] 潜在风险与挑战 - 如果美元意外走强或长期限美债收益率从低位大幅回升,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亚洲各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方面表现出的韧性可能会遭遇严峻挑战 [1] - 美元持续走强或者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回升可能抬升亚洲市场的整体债务成本 [1] - 以收入占比计,亚洲的债务服务/偿债成本一直相当高,若利率市场开始上升,尤其是长期限美债及本国国债收益率,将对亚洲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 货币政策与央行角色 - 如果美联储推进降息且美元持续走弱,亚洲各大央行便可在不必过于担心资本外流风险的情况下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本国经济增长 [1] - 许多亚洲国家可能需要进一步货币宽松步伐,以将通胀带回至目标范围区间并确保通胀预期持续被锚定 [3] - 亚洲各大央行能够锚定通胀预期并将通胀显著拉下来,原因在于公众信任它们独立于政府干预举措,央行拥有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实现自身目标(尤其是物价稳定)非常重要 [3] 亚洲经济增长预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整个亚洲经济在2025年将增长4.5%,较去年的4.6%略微放缓,但较该机构在4月的预测报告则上调0.6个百分点 [2] - 增长预测上调的部分原因在于更高的美国关税生效前的“前置出货”带动创纪录的强劲出口增长 [2] - 亚洲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并预计2026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4.1% [3]
IMF点出掣肘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利率上行与美元走强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2:19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位高级官员近日在采访中表示,如果美元意外走强叠 加长期利率从低位大幅回升,从而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亚洲各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方面表现出的韧性 可能会遭遇严峻挑战。 这位IMF高级官员表示,美元持续走强或者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回升可能抬升亚洲市场的整体债务成本。 在金融市场,10年期及以上的美债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全球长期限利率的重要参考标的。 "如果美联储继续推进降息进程,随后美元汇率持续走弱,亚洲市场的各大央行便可在不必过于担心资 本外流风险的情况下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本国经济增长。"IMF亚太地区负责人Krishna Srinivasan 在采访中表示。 在IMF看来,低利率与疲弱美元态势在今年迄今帮助亚洲市场承受住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冲击,然而美元 走强或者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大幅回升则可能抬升亚洲债务成本。 低利率以及长期限美债收益率下行也将显著帮助亚洲各国政府和企业以更低成本举债,并且能够承受因 美国关税上调持续带来的经济冲击,Srinivasan表示。 但Srinivasan警告称,这种对于亚洲市场而言非常有利的金融条件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如果美元大幅升值,也 ...
百利好丨美联储突遭“断供”!10月降息预期升高
搜狐财经· 2025-10-23 16:25
根据最新报道,知名薪酬服务提供商ADP Research已暂停向美联储提供其就业数据系列,该数据原本覆盖美国约20%的私营部门 就业人口。分析认为,在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导致官方经济统计渠道受阻的情况下,ADP数据的缺失将进一步扩大美联储在关键 议息会议前的信息盲区。 若此次降息如期落地,可能引发以下市场反应: 美元汇率:降息通常对美元构成下行压力,进而影响以美元计价的黄金等资产价格。 全球资产:宽松的货币环境有望为全球风险资产提供流动性支撑。 政策独立性:白宫持续公开呼吁更大幅度降息,使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面临新的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百利好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按照既定日程,美联储将于10月28日至29日举行货币政策会议。目前市场已形成高度一致的预期:联储将再次下调利率25个基 点。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市场定价反映的10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已达96.7%。 尽管关键经济指标来源中断,但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预期仍在持续强化。路透社近期一项经济学家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趋势。在 117位受访者中,多达115人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29日宣布降息25个基 ...
美联储官员警告关税不确定性重创企业决策 就业与物价均面临压力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07:05
智通财经APP获悉,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周二在一场由该行主办的农业会议上表示,特朗普政府近 期宣布的新一轮关税措施,正令中西部地区企业陷入观望状态,担心投资决策再度停滞。 古尔斯比指出,随着关税涉及重型卡车、木材和橱柜等产品,位于密歇根、爱荷华等制造业核心地带的 第七联储辖区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很多人干脆放下手中的笔,等待政策落地。"他表示,这与特朗普 政府在今年4月首次宣布国别关税后频繁调整税率和实施日期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如出一辙。彼时,不少 企业因此推迟重大投资计划,也成为美联储维持利率按兵不动的重要考量之一。 尽管美联储本月早些时候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至4.25%,以缓解就业市场风 险,官员们对于后续路径意见分歧明显。劳动力市场近月出现失业率上升、招聘放缓的迹象,但裁员规 模仍有限。古尔斯比称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低招聘、低裁员"的特殊局面。他同时警告,服务业通胀上 升和关税带来的价格传导效应,可能使通胀高企时间超出预期。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上,古尔斯比表达了强烈担忧。他直言,对赋予特朗普政府直接影响利率决策的 提议感到"不安"。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性的央行往往伴随更高通胀和更 ...
管涛:完善国债公开市场操作需增加短债供给 | 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 2025-09-28 23:04
管涛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2015年"8·11"汇改之前,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央行)通过入市收购外汇储备的方式 阻止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由此,外汇占款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在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 加的背景下,这制约了央行货币调控的自主空间。 "8·11"汇改以来,在经历了初期高烈度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后,央行恢复汇率政策中性,逐步淡出了外汇 市场常态干预,货币投放随之转向对内信贷渠道为主。但央行货币调控与国际上的成熟做法仍有一定差 距,亟待增加短期国债供给,完善国债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曾为汇率政策所绑架 央行调节境内市场流动性有对外和国内两个渠道。其中,对外渠道主要指通过外汇、黄金占款渠道吞吐 基础货币;国内渠道主要指通过国债公开市场买卖、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全球主要央行一般通 过国内渠道进行货币数量调控,且近年来已基本取消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保留了国债公开市场买卖和 再贴现。 国债是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结合点。国债既是财政筹资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债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可以实 现逆周期调控,同时也是重要的金融产品,是央行实施货币调控、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 具。中国先后于1 ...
管涛:完善国债公开市场操作需增加短债供给
第一财经· 2025-09-28 20:11
中国央行货币调控机制演变 -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由对外(外汇占款)转向对内(国内信贷)主导,标志着货币数量调控独立性增强 [1][10] - 2015年"8·11"汇改前,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主要投放渠道,2001-2014年累计新增外汇占款25.59万亿元,与同期新增基础货币25.76万亿元相当 [1][4][10] - 2018年央行宣布回归汇率政策中性,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外汇占款变动规模大幅收敛,2018-2024年累计新增外汇占款5131亿元,仅占同期新增基础货币的11.1% [9][10]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 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时期,外汇占款制约了央行货币调控的自主空间,导致输入性流动性过剩 [1][4] - 2001-2004年,新增外汇占款与新增基础货币投放之比平均为137.4%;2005-2013年,该比例9年平均为132.5%,有6个年份超过100% [3][4] - 为对冲外汇占款引发的货币过多投放,央行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在2011年6月升至21.5%,并常态化发行央行票据 [4][5] 货币政策工具转型 - "8·11"汇改后,央行货币投放转向以MLF、PSL、SLF、公开市场操作等国内信贷渠道为主 [8][11] - 2015年和2016年,央行通过国内信贷渠道分别净投放货币1.11万亿元和5.62万亿元,对冲了外汇占款减少的影响 [8] - 人民银行总资产中外汇占款占比大幅下降,从2013年底的83.3%降至2025年8月底的46.3% [9] 国债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与挑战 - 国债是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结合点,但中国央行货币调控与国际成熟做法仍有差距,亟待增加短期国债供给 [1][2][11] - 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央行于2024年8月推出国债公开市场操作,全年净买入国债1.35万亿元 [12][13] - 中国国债发行以中期为主,短期国债供给不足,导致2025年1月国债买入操作暂停,前8个月央行对中央政府债权减少6300亿元 [13][14] 短期国债供给与市场发展 - 发达国家短期国债一般占全部国债近一半,以满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需要,而中国短期国债发行极少 [14] - 2024年7月底央行启动国债买卖前夕,其账上1.54万亿元国债为中长期性质,不适合短期流动性调节 [14] - 2024年8月8日起恢复对国债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有助于缩小债券间税负差异,增加国债市场流动性,为央行恢复国债操作创造条件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