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宽松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政府重提美联储“第三重使命”,美债市场要变天?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20:34
在华尔街的几代人看来,这一直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美联储肩负着"双重使命",即维持物价稳定和 实现充分就业。这一使命决定了其设定利率的方式,并且从艾伦·格林斯潘到杰罗姆·鲍威尔,这一原则 一再被遵循。 因此,当特朗普提名的美联储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提及第三个目标——即美联储还必 须"维持温和的长期利率"时,分析师们开始探究其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其实,米兰所提及的"第 三重使命"属于美联储传统意义上地第三个目标。 NatAlliance Securities国际固定收益主管Andrew Brenner表示,这一举措对金融市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它有可能颠覆投资组合。Brenner认为,因《海湖庄园协议》而闻名、且 刚刚成为美联储官员的米兰,在国会证词中提及"第三重使命"这一举动,是迄今最明显的迹象,表明特 朗普政府有意利用货币政策来影响长期债券收益率,并以央行自身的章程作为掩护。 不过,一些投资者表示,他们已经充分关注了长期利率这一因素,因此在评估债券市场时已经将采取某 种行动的可能性考虑在内了。而另一些投资者则警告称,如果采取非传统手段来限制长期利率 ...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或需额外筹40亿英镑维持预算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44
本文由 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英国央行本周决策或让财政大臣需额外筹40亿英镑】9月15日消息,若英国央行在本周关键决策中停 止主动出售国债,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需额外筹措40亿英镑,才能维持预算计划正轨。 除周四利率决 议外,英国央行还将公布未来12个月缩减量化宽松债券组合步调,这对11月26日将发布预算案的里夫斯 是严峻挑战。 因英国央行持有的国债亏损,放缓减持会增加纳税人负担。里夫斯此前已需筹措350亿英 镑,这对她打击重大。 英国央行面临两难,要权衡放缓国债销售的财政成本,也要考虑继续大规模售 债加剧金融市场不稳定风险。本月3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已达1998年以来最高。 ...
英国央行拟放缓量化紧缩步伐,本周利率决议料按兵不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4:41
尽管英国央行认为,量化紧缩(QT)的节奏对整体经济影响甚微,但这一举措始终受到金融市场的密切关 注。市场中部分声音认为,量化紧缩是推高英国政府借贷成本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主要央行中,英国央行的操作方式独具一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多通过持有债券 至到期的方式缩减资产负债表,而英国央行则直接出售当年为刺激经济所购入的政府债券。 自2022年以来,英国央行已将其持有的英国国债规模从8750亿英镑(约合1.2万亿美元)降至5580亿英镑。 过去两年间,其国债抛售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年1000亿英镑。 对于未来的政策思路,英国央行此前一直讳莫如深。本月早些时候,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向议员表 示,相关决策仍"有待确定"。 不过,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普遍预计,货币政策委员会本周将把量化紧缩规模中位数下调 至675亿英镑——这一幅度大于英国央行8月内部调查中预计的720亿英镑。 资产管理公司普信集团(T. Rowe Price)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托马什·维拉德克指出:"若英国央行维持当前 紧缩节奏不变,市场恐将出现大幅抛售。" 智通财经APP获悉,英国央行本周有望放缓其每年1000亿英镑的政府债券减持节奏 ...
英国央行国债决策或致财政大臣面临40亿英镑资金缺口
新华财经· 2025-09-15 14:15
英国央行目前面临两难抉择:既要权衡放缓国债销售的财政成本,又需考虑继续要求投资者大规模购债 可能加剧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风险。本月3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已触及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除了周四的利率决议,英国央行还将公布未来12个月缩减危机时期量化宽松债券组合的具体步调——这 对准备在11月26日发布预算案的里夫斯而言可能意味着严峻挑战。 新华财经北京9月15日电 若英国央行在本周关键决策中停止主动出售国债,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需额外 筹措40亿英镑(54亿美元)资金才能维持预算计划正轨。 由于英国央行持有的国债正处于亏损状态,放缓减持速度的决定将增加英国纳税人的负担。这对里夫斯 而言是个重大打击——在借贷成本上升、增长前景疲软及一系列政策急转弯耗尽财政缓冲后,她已需筹 措高达350亿英镑资金。 ...
美国金融监管架构的演进、挑战与启示
金融时报· 2025-09-15 09:23
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国金融市场以其规模之巨、结构之复杂位居首位,而其监管体制的演进更是 一部"在危机中反思、在变革中平衡"的历史——从1929年大萧条击碎自由放任的幻想,到2008年金融危 机倒逼系统性改革,再到2023年硅谷银行挤兑事件暴露的新挑战,每一次调整都深刻影响全球金融监 管。今天,《理论研究》周刊特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作者 王娴研究员,围绕美国金融监管的底层架构、关键变革与现实困境展开深度对话,解析其背后的逻辑与 启示。 美国州与联邦双层金融监管架构的形成脉络 《金融时报》记者:美国金融监管最突出的特点是"州与联邦双层监管并存",这种架构并非一蹴而 就,能否从历史脉络出发,谈谈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王娴:美国独立之初,13个州为英属殖民地,它们联合组成了联邦制国家。作为一个先有州后建立 联邦的国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职能上有明确的分工:联邦政府负责国防、外交等职能,州政府则负 责建立各州境内的法律和秩序,包括金融监管。随着时间推移,联邦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职能越来越 大,并形成了至今仍然坚持的州监管与联邦监管并存的格局。 1863年,美国建立了国民银行体系,并由 ...
弃用美元改用人民币!31万亿外债压顶,美国霸权还能撑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9-15 00:43
钱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张纸,或者手机里一串数字。凭什么美国的"纸"就比别人的金贵,全世界做生意都得用它?这事儿,得从咱们爷爷辈说起了。 二战打完,全世界都打烂了,就美国本土没遭罪,还攒了一大笔黄金。于是,老美振臂一呼,说:"兄弟们,以后大家就用我的美元吧,我保证,你们随时 能拿着35美元来我这换一盎司黄金。"大家一听,觉得靠谱,美元就这么当上了世界货币的老大。这就是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可好景不長,美国后来打越南战争,钱花得如流水,黄金也撑不住了。到了1971年,尼克松总统直接耍了个赖,说美元和黄金脱钩了,不陪你们玩了。按理 说,这信用就破产了,美元该完蛋了吧? 并没有。美国又拉着中东那帮卖石油的土豪们搞了个约定:以后石油买卖,必须用美元结算。你想想,谁家过日子不需要石油?工业要发展,汽车要跑路, 都离不开这"工业的血液"。这么一来,美元又跟石油这个硬通货捆绑在了一起,地位反而更稳了。这就是美元霸权的第二根支柱。 这个体系让美国人过上了啥日子呢?这么说吧,就像你家开了个印刷厂,印出来的纸全世界都认,都能换回实打实的商品。缺钱了怎么办?开动印钞机就行 了。 问题就出在这。美国一遇到经济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 ...
法国国债遭抛售,第二次欧债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9-14 20:43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老城头。 欧洲那边发生了一件历史性事件,就是法国的借贷成本首次超过意大利。 wind数据显示,在9月10日盘中,同样是10年期的国债,法国10年期国债一度上涨6个基点去到3.47%,而同时间段、同样期限的,同样是10年期 国债,意大利曾下跌到3.46% 同时发生的是法国国债遭到抛售潮,价格狂跌。 常看老城头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之前就跟大家说过国债价格下跌时,收益率就会上涨。 这里就不过多阐述,简而言之就是反向关系。 法国借贷成本首次超过意大利,这件事很值得聊一下。 意大利一直是欧元区里信用评级较低的国家,其债务占到GDP的比重很高。而如今法债一度超过意债,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法国财政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希腊债务危机暴发的时候,希腊政府的债务占GDP很快从127%飙升至180%。 这几年法国债务规模大幅度攀升,从马克龙上台以来,法国债务规模从2.2万亿欧元增加到3.3万亿欧元,你要知道2024年法国GDP也就2.9亿欧 元,折算一下债务占GDP来到114%。 老粉应该有印象,之前讲过日本政府的债务占GDP高于200%,可为何日本没有引发债务危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法债危机,怎么爆发的?和 ...
海外债市系列之七:海外央行购债史:欧洲央行篇
国信证券· 2025-09-14 16: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海外央行购债史》系列剖析日本央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购债政策,三者在方式、实施时机和规模上有相似和差异: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购债政策从传统工具转向创新,欧央行大规模购债较晚;三者购债政策都一波三折,日本央行退出谨慎滞后,美联储政策周期转换灵活,欧央行政策转向迟缓;购债规模巨大,日本央行扩张更激进;美联储和欧央行购债品类更多;日本央行YCC政策使购债政策进入新阶段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阶段(2009年 - 2010年):次贷危机的首次尝试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元区银行体系流动性危机,担保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欧央行推出担保债券购买计划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改善银行融资条件 [14][15] - 购债方式:2009年7月起,欧央行一、二级市场持续小规模买入600亿欧元欧元区银行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券,至2010年6月30日,CBPP1持有证券最大值611.4亿欧元 [16]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担保债券购买计划提振了担保债券市场,降低银行发行有担保债券的收益率和利差,增强融资能力,但对整体债券市场和经济影响温和,购债操作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对债券市场利率影响间接、有限 [17] 第二阶段(2010年 - 2012年):欧债危机下的应急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希腊债务危机使恐慌蔓延至外围国家,主权债券遭抛售,收益率飙升,金融市场动荡,欧央行启动“证券市场计划”应对市场流动性和融资问题,恢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22] - 购债方式:证券市场计划在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公共和私人部门债券,未披露数量、时间框架和目标水平,购买对象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扩展至意大利和西班牙,欧央行通过定期存款操作吸收购债注入的流动性;2011年10月6日,推出第二轮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规模400亿欧元,最终仅购买164亿欧元,于2012年10月结束;2012年9月6日,“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推出,承诺必要时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1 - 3年期政府债券,但前提是该国接受严格宏观经济调整计划,该计划未真正启动购买 [23][24]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证券市场计划公布后短期内提振债券市场,降低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但随着经济复苏乏力,作用递减;“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有“公告效应”,宣布后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并持续走低 [25] 第三阶段(2013年 - 2018年):持续低通胀下全面量化宽松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欧债危机后,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但通胀低迷,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货币政策传导受限,欧央行引入负利率政策,后通过资产购买扩大货币宽松规模,先后启动第三轮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计划和扩大版资产购买计划 [30][31] - 购债方式:2014年10月20日启动第三轮担保债券购买计划,从一、二级市场购买符合条件的欧元区担保债券,截至2018年12月末,持有规模2702亿欧元;2014年11月21日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计划,购买符合特定条件的资产支持证券,截至2018年12月末,持有规模276亿欧元;2015年1月22日宣布扩大版资产购买计划,由多个子计划组成,公共部门购买计划是主力,购买量占近80%,2016年4月启动企业债券购买计划,截至2018年12月末,持有规模1806亿欧元;2016年12月起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计划月度购债规模,2018年12月13日结束净资产购买操作,累计净购买规模约2.65万亿欧元 [32][33][35]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欧央行大规模购债使欧元区各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显著走低,边缘国家与核心国家利差总体收窄 [39] 第四阶段(2019 - 2023):疫情冲击与紧急购债计划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2019年经济下行,通胀不足,欧央行重启量化宽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欧央行启动“疫情紧急购债计划”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复苏 [41][42] - 购债方式:2019年11月起实施每月200亿欧元资产购买计划,2020年3月宣布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购买规模,使每月购买规模提升至320亿欧元;2020年3月18日启动“疫情紧急购债计划”,初始规模7500亿欧元,后多次扩大规模至1.85万亿欧元,该计划涵盖私人和公共部门证券,购买中暂时放弃“资本额比重”约束,净买入操作持续到2022年3月底,累计购买约1.71万亿欧元资产;2022年3月PEPP结束净买入操作,6月宣布7月1日起停止APP净购买,7月27日加息 [43][45][50]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疫情紧急购债计划”缓解市场恐慌情绪,稳定投资者信心,平复金融市场过度波动,执行及扩规模期间,欧洲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后期购买速度放缓,债市收益率总体上行 [52] 海外央行购债的总结与启示 - 购债政策转变: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购债政策从传统工具转向创新,欧央行大规模购债较晚 [1][53] - 政策波折:美联储、欧央行和日本央行购债政策一波三折,日本央行退出谨慎滞后,美联储政策周期转换灵活,欧央行政策转向迟缓 [2][54] - 购债规模:美、日、欧央行购债规模庞大,日本央行扩张更激进 [3][54][56] - 购债品类:美联储和欧央行购债品类更多,日本央行还购买股票ETF和J - Reits [3][57] - 政策新阶段:日本央行YCC政策使购债政策进入新阶段 [3][57]
好书推荐·赠书|《货币之手》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2 19:09
# 读者福利 , 欢迎留言互动, 9 月 19 日前,平台随机从留言中选取 1 位读者获赠本期推 荐好书! 《货币之手》 【比】约翰·范·奥弗特维德(Johan Van Overtveldt) 【比】斯汀·罗切(Stijn Rocher) 著 湛庐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 内容简介 比利时财政部前部长,欧洲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整个欧盟金融和货币事务的"掌 舵人"。 专注于中央银行政策的学者型官员,拥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深刻理解 现行的货币金融体系的现状与缺陷,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本质,并提 出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 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与工商业管理经验。 拥有安特卫普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 以及鲁汶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长期担任哈瑟尔特大学的兼职宏观经济学教 授,曾任比利时权威商业杂志Trends主编,还亲自管理过企业,有10年以上的银 行、制造业、建筑业和服装业管理经验。 深度解析中央银行与全球经济大博弈 本书 聚焦中央银行在当代经济中的角色与影响,探究其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塑造作 用。 全书围绕中央银行展开深入探讨,从历史与现实的多个维度,全面分析其在经济 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书中重点聚焦 200 ...
2300亿美元!风向变了?美债化危为安,全球超32个国家增持美债
搜狐财经· 2025-09-12 17:46
美国联邦债务上限这东西,本质上就是国会给政府借钱的额度设了个天花板。2023年1月,这个上限就到顶了,31.4万亿美元,财政部只能用些临时手段凑 合着过日子,比如暂停某些基金的投资啥的,避免马上违约。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共和党和民主党就开始扯皮,共和党要大幅砍支出,民主党不干,拜登政府那边急得直跳脚。 其他国家也跟上,日本4月到5月增持了59亿,英国加了101亿,卢森堡、比利时这些小国也买了些。总增持额, TIC报告显示,从3月到6月,外国持有美债 净增约2300亿美元。 没错,这个数字不是瞎编的,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数据(TIC)每月公布,2023年5月报告显示,外国持有从4月的7.34万亿升到5月的7.57万亿,单月就 增了2300亿。 参与的国家超过32个,包括加拿大、巴西、韩国、印度啥的。有些是新兴市场国家,想趁美元低位囤点,有些是传统盟友,相信美国能摆平危机。 为啥说风向变了?因为一开始抛售潮汹涌,大家都觉得美国要出大乱子。结果谈判拖到2023年5月底,国会终于通过了《财政责任法案》,6月3日拜登签 字,暂停债务上限到2025年1月。 这法案砍了些非国防支出,设了两年上限,但没动社会保障和医保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