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用留

搜索文档
发力“引育用留”优化人才布局
经济日报· 2025-06-17 07:12
人才区域布局政策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东中西部人才协作 [1] - 当前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中西部地区人才竞争力和使用效益较低,需加强"引、育、用、留"体系建设 [1] 人才流动机制优化 - 需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创新突破人才流动壁垒,完善政策引导、市场配置、服务保障和激励约束机制 [2] - 构建"需求牵引—政策松绑—市场调配—服务赋能"全链条政策体系,探索双向挂职、短期工作等柔性流动方式 [2] 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 - 中西部高端人才占比较低,需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精准绘制产业需求人才图谱 [3] - 实施"强省会"战略辐射周边,支持县域经济围绕特色产业构建差异化"人才池",促进跨区域产业链与人才链共振 [3]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 中西部高校需建立"要素识别—需求转化—教育供给"响应机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对接区域生态、能源等特色产业 [4] - 深化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提升东中西部高校联合培养机制 [4] 区域人才协作模式 - 东部聚焦科技创新人才,中部集聚制造业人才,西部突出特色产业人才,需优化产业转移模式共建飞地园区 [5] - 构建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数据开放,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5]
补上数字人才供给短板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0
数字人才发展现状 - 我国60.61%成年人和64.69%未成年人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 16.26%成年人和12.55%未成年人具备高级数字素养与技能 [1] - 数字人才供给存在"金字塔失衡"现象 基础开发岗位人才过剩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人才紧缺并存 [1] - 数字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实践 区域间人才供给失衡问题突出 [1] 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优化 - 推动数字技术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实施"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 [2] - 完善数字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培养机制 [2] -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 为人才成长提供优质平台 [2] 高端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 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数字人才生态系统 搭建数字人才大数据平台监测供需动态 [3] - 实施数字人才专项计划 对关键领域人才给予税收优惠和科研自主权 [3] - 建设数字人才保税区 试点国际通行的成果转化机制吸引海外顶尖人才 [3] 数字教育生态构建 - 建立"智能+X"交叉学科群 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 [3] - 将数字素养纳入各类人才培养标准 开设数字技术通识课程 [3] - 建设线上数字精品课程 依托新媒体丰富高质量课程资源 [3]
李高峰:聚焦肿瘤诊疗领域 推动边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4-30 14:28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从技术、管理、服务三方面发力,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提升效率,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医疗"的转型 [1] - 学科建设需聚焦"真需求"(围绕区域高发癌种和患者痛点布局)、"全周期"(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协同)、"带得动"(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带动区域肿瘤防治水平提升) [1] 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践 - 创建"肺癌综合诊疗模式"并在全国31家医院推广,采用"铁三角"架构(固定团队、明确分工、首席负责制)和标准化流程(会前"三必查"、会诊"限时制"、输出"三明确") [2] - 通过"双向反馈"激活协作动力,包括建立《MDT方案疗效追踪表》、将MDT参与度纳入绩效考核、每月召开复盘会 [2] - 设置"MDT专属诊室"实现多科室联合看诊、检查预约、住院协调一体化服务,并开发"图文版治疗路线图"和专属随访系统 [2] 人才战略与区域医疗提升 - 构建"引育用留"闭环:精准引进填补区域短板的团队,实战培养(MDT会诊室、手术直播间、基层帮扶一线),放权使用(科研人才三权、临床人才三权),通过使命感和成长通道留才 [3] - 未来规划包括建设西南最大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推广"基层癌痛规范化治疗包"、构建云南肿瘤疾病智能诊疗平台以预测发病趋势和优化资源配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