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征信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征信已经成了最大的笑话
新浪财经· 2025-07-27 13:27
信用经济发展现状 - 2010年起工信部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 黑卡获取难度逐年提升[3][4] - 2006年央行征信中心成立 个人征信数据库从单纯信贷记录扩展至公共缴费等全方位信息[7][9] - 全国失信被执行人累计达2990万 浙江/江苏/广东位列前三[10][11] 职业背债人产业链 - 征信优质者可获100-300万贷款 经包装后额度可达千万级[13] - 中介以10%-40%分成招募底层人群 通过伪造流水/社保/资产证明进行包装[13] - 典型操作包括将550万房产虚高至780万 月入3000元者被包装成年薪百万企业家[13] - 2025年数据显示每分钟新增1.7名职业背债人 25-35岁青年占比超60%[14] 行业监管漏洞 - 金融机构存在内鬼勾结现象 协助虚增资产评估价值[13] - 部分背债人完成贷款流程后未获分成 反背负数百万债务[13][14] - 底层群体因缺乏金融知识成为主要受害对象 形成系统性风险[14]
券业版征信系统更新在即 证券公司先行赔付可豁免“入库”
证券时报· 2025-07-09 02:18
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修订 -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进行首次修订 目前正在征求意见 [1] - 修订将干扰监管执法的行贿行为纳入违法失信范畴 [1] - 明确券商通过先行赔付机制减轻投资者损害的可豁免相关处罚信息入库 [1] 修订背景与目的 - 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被称为"券业版征信系统" 全面收集机构及从业者正负面信息 [2] - 现行制度已形成覆盖信息采集、管理、查询、应用、修复的全流程机制 [2] - 本次修订旨在落实监管精神并优化实践经验 [2] 修订核心内容 - 新增条款:贿赂干扰监管执法将被记入违法失信信息 无论是否受处罚 [3] - 发行人欺诈或虚假陈述案件中 券商主动先行赔付可申请豁免行政处罚信息入库 [3] - 调整诚信信息来源 将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改为会员机构自行报送 [3] 执业声誉信息分类 - 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或个人身份识别数据 [4] - 诚信信息分为表彰奖励(省部级以上单位评定)和违法失信(行政处罚、禁入决定等) [5] - 其他执业声誉信息需经中证协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入库 [5] 信息公开与查询 - 基本信息、表彰奖励及违法失信信息数量在中证协网站公开 [6] - 券商及从业者可按规定查询相关信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