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改造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丨城市更新 生活焕新——奔向更美好生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2 16:07
城市更新核心理念转变 - 城市更新模式从过去“推土机式”的大拆大建转变为注重“精装修”的精细化管理,强调下“绣花功夫”[5] - 当前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念已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文件,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工程[7] -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注重社区关系、经济活力和文化记忆的重新编织[5] 城市更新政策与规模 - 国家层面持续发布政策指导,如2023年7月住建部通知及2025年5月中办国办意见,强调因地制宜、不搞“形象工程”[12] - 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改造28万个老旧小区,惠及1.2亿居民,并改造了36万公里老化管线[18] - 2025年1月至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7万个,全年计划为2.5万个[18] 具体案例与模式创新 - 北京雨儿胡同通过微改造解决了积水等难题,引入市政排水系统,同时保留了胡同传统风貌[4][15] - 成都白墙公园项目通过前期调研,针对周边缺乏生活配套的问题,营造了15分钟可达的生活场景,融合了商业与运动健身功能[21][22][24] - 山东威海至海港湾项目将废弃老船厂改造为文、商、旅、体融合的新地标,日均客流达几万人次,成为城市新名片[28][30] 经济动能与产业转型 - 通过对老旧厂区等功能转换和业态升级,可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新空间,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2] - 2025年6月发布的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中,20个入围城市将获得超200亿元的财政补助[34]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超过6800万套,帮助1.7亿多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房梦[7]
“边角地”变“打卡点” 社区居民点赞“家门口的风景”
镇江日报· 2025-06-23 07:33
社区微改造项目 - 润州区金山街道协信太古城二区11栋和14栋南侧的两处"边角地"通过种植80盆月季花完成改造,从荒废地块变为"月季花海"打卡点 [1] - 改造由润州区市场监管局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和网格员共同完成,采用挖坑、培土、栽花、浇水等分工协作方式 [1] - 改造源于居民在社区"议事小庭院"协商议事会上提出的绿化不足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张亚芳通过实地调研后决定实施 [1] 改造效果与居民反馈 - 改造后原本无人问津的角落成为居民争相拍照的打卡点,提升了小区环境颜值 [1] - 居民表示改造增强了归属感,邻里关系更和谐,一出家门就能看到鲜花心情变好 [1] - 家住14栋的王阿姨反映改造前地块光秃秃无人散步,改造后不仅美观还增加了邻里聊天话题 [1] 后续管理计划 - 社区将发动居民志愿者组建"护花小队"负责日常巡护和浇水养护,确保花卉成活率 [2] - 社区计划继续聚焦群众需求,以"微更新"方式推动更多"边角地"变身"打卡点"和"幸福角" [2]
村庄设计“杭州导则”来了
每日商报· 2025-05-30 10:47
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发布 - 《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试行)》正式发布 填补杭州村庄设计技术标准空白 为乡村建设提供规范化 标准化 特色化技术指引 [1] - 导则旨在解决当前村庄建设中特色不突出 服务不均衡 风貌不协调等突出问题 [1] - 导则正文包括总则 术语 基本原则 总体设计指引 要素设计引导五个章节 附录包含正负面设计清单 [1] 导则核心内容 - 立足杭州"丘陵山居 富春山水 湿地水乡 诗意田园"四类地貌特征 针对改造提升类 传统保护类 新建集聚类三类村庄实施差异化指导 [2] - 改造提升类注重功能完善与风貌协调 采用渐进式更新模式 传统保护类注重原真性与整体性 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新建集聚类注重总体规划布局科学性 [2] - 细化公共空间 建筑空间 基础设施等六大核心要素建设要求 推行"刚性控制+弹性引导"梯度管控标准 [2] - 行政村公共场地总面积不宜小于2000平方米 需满足村民日常活动和休闲需求 [2] - 建立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引入"运营前置"理念 推广"微改造"手法 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化设计手段 [2] 后续实施计划 - 将开展多形式 分层次宣传培训 确保基层干部和设计人员掌握运用 [3] - 加大保障力度 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
城市更新观察 | 深圳30年老旧小区“焕新”背后:从“拆除重建”到“微改造”,城市更新转向存量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10:32
城市更新政策与进程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全国城市更新进程加速[1] - 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城市,2024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02个,惠及居民8.2万户,已完成179个小区改造,2025年计划完成100个以上[1] 深圳城市更新项目类型 - 除传统"拆除重建"类项目外,深圳新增综合整治及功能改变类项目,保留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局部升级[1] - 典型案例包括宝安山庄(外墙修缮、防水防雷升级)和马鞍山村(植入商业、休闲、文化、居住功能组团)[1][9] 宝安山庄改造细节 - 小区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涉及277户居民,改造资金由区政府全额拨付[2][3] - 改造内容包括:建筑外墙治理、屋面防水防雷改造、楼道修缮、三线消防排水设施更新、道路绿化安防升级等[8] - 改造后外立面呈现米黄与淡红色调,路面重铺沥青,绿化带焕新,环境显著提升[3][10] 微改造模式特点 - 微改造基于保留主体结构原则,聚焦局部修缮、功能提升和环境改善,实施难度低于拆除重建[11] - 典型案例包括宝安山庄和长城一花园(外立面修复、消防设施改造),资金依赖财政支持且无需回迁安置[11][14] - 深圳大学张宇星提出微更新应探索建筑使用场景创新,保留结构元素同时改造外围空间[12][15] 行业实施挑战与方向 - 当前阻碍因素包括房地产市场低迷、投资信心不足、融资支持弱化、拆迁难度大及居民自筹机制失效[11] - 未来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呼应中央政策导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