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商标

搜索文档
三问“心机商标” :少玩文字游戏,多点真材实料
南方农村报· 2025-06-10 17:34
核心观点 - 文章揭露了市场上"心机商标"通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分析了其运作机制、法律漏洞及整治建议 [1][10][55] 商标争议案例 -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引发争议:包装将"多半"(注册商标)与"袋面"并列使用,配合"大分量,倍满足"标语,使消费者误认为产品分量增加50%以上,实际仅增30%-50% [2][3][14][16] -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晨光乳业"供港"牛奶(与香港无关)、"壹号土猪"("壹号土"为商标)、千禾"0"酱油(与"零添加"混淆)、今麦郎"手打"面("手打"为商标) [8][9][26][17] 运作机制分析 - 拆分词汇法:将商标与商品名称组合(如"壹号土"+"猪肉")制造高端联想,使普通商品溢价 [20][21][22][23] - 夸大描述法:利用商标与行业术语的相似性(如"千禾0"与"零添加")建立虚假品质认知 [26][27] - 信息插入法:在配料表等关键信息中嵌入商标(如简爱酸奶"其他没了"商标),造成"零添加"误解 [51][52][53] 法律与监管现状 - 商标法明确禁止"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但审查阶段主要评估显著性、国家标志等技术指标,难以预判实际使用中的误导行为 [31][37][38][42][54] - 部分商标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如白象2018年申请的"多半袋"),但相同词汇换形式(如"多半")可能通过审查 [43][44][47][48] - 现有救济措施包括:消费者三倍赔偿诉讼、集体维权、商标无效宣告制度(如今麦郎"1桶半"商标被第三方申请撤销) [59][60][68][69][70] 行业影响与建议 - 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市场秩序,长期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10][33][56][57] - 政策层面需细化标准(如明确"零添加"定义)、加强执法力度、提升标签透明度 [63][64][71][72][78][79] - 企业应平衡合规性与消费者信任,避免依赖商标噱头而透支行业信用 [55][56][76][77]
直播间卖“德子土鸡”,结果“德子土”是商标名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13:22
商标争议事件 - 演员赵亮在直播间销售"德子土鸡"被网友发现外包装商标实为"德子土",引发争议 [1] - 店铺"三德子官方旗舰店"粉丝数超过110万,认证企业为成都三德子好甄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 - 公司于2023年7月注册"德子土"商标(国际分类29),涵盖肉、腌制肉、家禽(非活)等商品 [6] - 2024年11月公司申请注册"德子土鸡""德子土猪""德子土鸭"等商标,目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6][7] 公司回应与调整 - 赵亮回应称注册是为防止恶意注册,实际使用品牌为"三德子",销售正宗生态散养土鸡 [8] - 店铺商品名称从"散养土鸡"变更为"散养生态鸡",但客服仍坚称所售商品为土鸡 [8] - 其中"少年公鸡"商品销量超35万,位居平台土鸡爆款榜第5名 [8] 法律分析 - 律师认为宣传"德子土鸡"但注册商标为"德子土"可能构成误导性宣传 [11] - 若产品不符合土鸡标准则涉嫌违反《广告法》,商标使用需审查是否符合《商标法》第十条 [11] - 类似"千禾0""壹号土"等商标也曾引发争议,被质疑为"心机商标"误导消费者 [12] 行业背景 - 今年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13] - "心机商标"泛滥可能透支商家信用根基,不利于消费环境建设 [14]
【商道论衡】 对“心机商标”要强化注册审查
证券时报· 2025-04-25 05:20
商标乱象分析 - 市场上存在大量利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商标,例如"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等,这些商标名称与实际商品特质无关[1] - 消费者容易被包装上的描述性文字吸引而购买,例如"'供港'食品"实际是商标而非产地标识,"'120W'充电器"实际功率仅12W[1] - 此类商标被网友称为"心机商标",其设计具有高度迷惑性,曝光案例显示其形式五花八门且创意超出常规认知[1] 商标设计特点 - 非常规商标采用冗长语句作为名称,如"山里来的土"、"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明显经过精心设计[2] - 这类商标具有"初见高迷惑性,识破后显荒诞"的双重特征,消费者因缺乏针对性甄别意识容易受骗[2] - 商标审查机制存在思维盲区,仅基于文字材料判断难以发现风险点,例如"山里来的土"单独审查时无法预见其用于鸡蛋类商品时的误导性[2][3] 行业监管漏洞 - 商品大类(如"食品")涵盖范围过广,同一商标在不同细分品类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误导效果,例如"山里来的土"用于膨化零食无害但用于鸡蛋则构成欺骗[3] - 改进方向包括要求申请人补充说明商标适用的具体商品类别,通过细化申报材料破除文字游戏的迷惑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