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禾0酱油
icon
搜索文档
治理商标套路得下真功夫
经济日报· 2025-08-02 07:06
商标注册乱象 - 商家通过精心设计商标制造信息差,利用消费者对商品特性的心理预期进行误导,例如"潘婷三分钟奇迹""多半袋面""壹号土"猪肉等商标 [1] - 常见套路包括拆分词汇、夸大描述、模糊标注,如"山里来的土"鸡蛋让人联想到原生态散养,"树上熟"水果暗示新鲜成熟 [1] - 实际商品品质与商标描述存在显著差距,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是商标套路的噱头 [1] 法律与审查问题 - 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或产地产生误认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2] - 商标审查存在主观性和差异性,不同审查员对欺骗性和误导性的判断标准有偏差 [2] - 商家利用隐蔽手段规避审查,如将"壹号土猪"拆分为"壹号土"和"猪"分别申请注册 [2] 改进建议 - 需持续优化商标审查细则,制定明确判断指引与适用规范以减少主观理解差异 [2] - 审查环节需突破单一文字材料局限,将商标与商品结合后的市场呈现纳入评估范畴 [2] - 应要求申请人补充说明具体使用方式与宣传路径,对已注册商标实施动态抽检 [3] 监管措施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使用"零添加"等误导性表述 [3] - 市场对套路式营销容忍度降低,商标应是品质的真实承诺而非营销口号 [3]
三问“心机商标” :少玩文字游戏,多点真材实料
南方农村报· 2025-06-10 17:34
核心观点 - 文章揭露了市场上"心机商标"通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分析了其运作机制、法律漏洞及整治建议 [1][10][55] 商标争议案例 -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引发争议:包装将"多半"(注册商标)与"袋面"并列使用,配合"大分量,倍满足"标语,使消费者误认为产品分量增加50%以上,实际仅增30%-50% [2][3][14][16] -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晨光乳业"供港"牛奶(与香港无关)、"壹号土猪"("壹号土"为商标)、千禾"0"酱油(与"零添加"混淆)、今麦郎"手打"面("手打"为商标) [8][9][26][17] 运作机制分析 - 拆分词汇法:将商标与商品名称组合(如"壹号土"+"猪肉")制造高端联想,使普通商品溢价 [20][21][22][23] - 夸大描述法:利用商标与行业术语的相似性(如"千禾0"与"零添加")建立虚假品质认知 [26][27] - 信息插入法:在配料表等关键信息中嵌入商标(如简爱酸奶"其他没了"商标),造成"零添加"误解 [51][52][53] 法律与监管现状 - 商标法明确禁止"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但审查阶段主要评估显著性、国家标志等技术指标,难以预判实际使用中的误导行为 [31][37][38][42][54] - 部分商标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如白象2018年申请的"多半袋"),但相同词汇换形式(如"多半")可能通过审查 [43][44][47][48] - 现有救济措施包括:消费者三倍赔偿诉讼、集体维权、商标无效宣告制度(如今麦郎"1桶半"商标被第三方申请撤销) [59][60][68][69][70] 行业影响与建议 - 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市场秩序,长期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10][33][56][57] - 政策层面需细化标准(如明确"零添加"定义)、加强执法力度、提升标签透明度 [63][64][71][72][78][79] - 企业应平衡合规性与消费者信任,避免依赖商标噱头而透支行业信用 [55][56][76][77]
玩商标文字游戏“多半”“翻车”
搜狐财经· 2025-06-07 06:57
商标文字游戏现象 - 多家公司通过商标断句技巧引发消费者误解,包括"壹号土猪肉"(商标为"壹号土")、"千禾0酱油"(商标为"千禾0")、"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120W"充电器以及白象"多半"袋/桶面系列[1] - 白象公司回应称"多半"系列产品确实在原70克面饼基础上增加了分量至110-120克,但媒体实测发现部分产品仅多出1/5到1/4而非一半[1] - 行业存在"土猪肉"等模糊概念缺乏统一定义,3月新国标已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1] 商标注册与使用问题 - 商标注册审查存在滞后性,多年前可能未预见"土"等概念会成为消费热点,且单个商标看似合法但与其他元素组合后易产生误导[2] - 法律层面显示注册合法不等于使用无约束,违反规定的注册商标可被宣告无效,不符合宣传内容可能面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罚[2] - 中文的商标设计存在多种文字游戏手法,包括断句、谐音、形近字等,这种现象在行业内长期存在[2] 消费者信任危机 - 商标本应作为商品来源识别工具降低决策成本,但偏离消费者认知的设计反而会损害品牌信誉[3] - 当企业在法律底线问题上无法让消费者信服时,其商品质量可信度将受到连带质疑[3] - 行业存在类似"海参炒面"的误导案例,商标设计若过度玩弄文字游戏可能沦为市场笑话[3]
抽查均符合国标!千禾味业董事长回应:“千禾0”就是零添加!
证券时报· 2025-03-24 12:33
核心观点 - 千禾味业旗下"千禾0"酱油产品因媒体送检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公司高管明确表示"千禾0"商标产品均为零添加产品 [3][4] - 第三方检测显示12款零添加酱油检出微量镉(0.00572-0.0110mg/kg),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检出0.0110mg/kg [6] - 公司自查结果显示所有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镉元素来源于原料且含量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 [7][9][10][11] - 眉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23批次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防腐剂和甜味剂未检出 [11] - "千禾0"既是注册商标也是零添加产品标识,公司承认此前未向消费者充分解释该商标含义 [14][15] 产品检测情况 - 公司启动全面自查,确认"千禾0"系列产品生产工艺符合零添加要求,未使用食品添加剂 [7] - 原料中镉含量标准: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公司原料均符合国标 [10] - 产品镉含量远低于欧盟标准(成人单日摄入限值0.021mg)和WHO标准(0.050mg/天) [11] 生产与技术 - 采用全自动高速灌装线,每条线产能4万瓶/小时,灌装精度99.9% [17] - 实现一物一码全程追溯,智能化生产减少人员接触,杜绝交叉污染 [17] - 计划常态化开放工厂参观,推动生产过程可视化 [17] 行业标准 - GB2762标准未对酱油中镉含量设限,参考鱼类调味品标准<0.1mg/kg [10] - 欧盟标准规定酱油镉含量应<0.05mg/kg,公司产品检测值0.0110mg/kg仅为该标准的2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