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

搜索文档
员工离职背后的科学原因
36氪· 2025-07-10 12:43
最近一位大厂的朋友离职了,他告诉我,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职责范围与他现阶段发展诉求不匹配, 翻译过来就是:工作压力大、内卷严重、上升空间非常小。在这个岗位3年,每天都是兢兢业业,全部 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虽然最终也拿到了好绩效并成功晋升。 随着年龄进入30岁,发生了很多事情,结婚生子、团队架构调整、信息严重断层,导致上升空间受限, 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胃口、失眠、不想社交、不想买任何东西,经常忍不 住爆发(不是哭就是骂人),虽然后来得到晋升,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然后意识到自己这样 的状态是不对的,然后就先提出了休假,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结果就是离职。 我听后,并没有感觉提出惊讶,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也曾经历过,在我28岁成为一一个部分总监时就意识 到这不是我想要的。 事实是,几年前,我所在公司的创始人和我们办公室的一位同事Vivian开始了一段恋情。我们都认识 她。我们之前并不知道他们的关系,直到Vivian被提拔为他的副手,并被调到他隔壁的办公室。突然之 间,团队会议被叫停了。好像所有的会议都在他们的办公室里举行。我们都被排除在外了。 创始人开始从公司拿走大量资金,朋友圈经常看到 ...
全球化公司,为什么一定有“文化智商”?
36氪· 2025-06-17 11:27
跨国团队管理中的文化智商 - 全球70%劳动力来自集体主义和等级秩序文化环境,西方个人主义管理理念需调整[1] - 文化智商是跨文化领导力的核心能力,需通过长期职业实践持续提升[3] 自主性管理的文化差异 - 个人主义文化员工期望参与决策,集体主义文化员工偏好领导者代表团队决策[5] - 麦当劳在印度将"月度最佳员工"改为"月度最佳团队",更符合集体主义文化需求[6] - 霍夫斯泰德研究发现文化背景决定员工对自主性的需求程度[5] 心理安全感的实施挑战 - 谷歌心理安全团队模式在多元文化团队中可能引发"共同知识效应"导致沟通抑制[7] - 美国杨百翰大学研究显示过度强调安全感可能牺牲团队坦诚表达[8] - 制定行为规范(如六周内三市场测试)可平衡多元团队优先级冲突[9] 多样性管理的双刃剑效应 - 迪肯大学研究显示多样性可能导致团队焦虑和知识共享频次降低[10] - 199项研究整合分析表明过度关注差异比文化无知危害更大[11] - 换位思考策略能增强认知灵活性而不混淆团队使命[11] 透明度沟通的跨文化适应 - 集体主义文化中领导者公开认错可能削弱信任,行动修正比言语更重要[13] - GLOBE研究显示"清晰度"是全球员工对领导者的核心期望[13] - 间接沟通在多数文化中被视为有效信息传递方式而非不够坦诚[14] 领导力策略优化路径 - 调整信息传达方式(如第三方传达)可保全团队成员面子[14] - 绝对坦率与间接沟通需根据文化背景灵活运用[14] - 高文商领导者能建立包容性环境并提升团队绩效[15]
浪人早报 | 特朗普威胁对苹果征收25%关税、马斯克称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小米回应YU7门把手冬天是否会冻住…
新浪科技· 2025-05-26 14:48
特朗普威胁对苹果征收25%关税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期待苹果在美国制造iPhone 否则将征收至少25%关税 [2] 马斯克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 马斯克宣布回归7x24小时工作状态 并透露特斯拉 SpaceX和xAI将迎来关键发展节点 [3] - 美媒分析马斯克表态意味着可能淡出美国政坛 [3] 小米汽车回应门把手冬季问题 - 小米汽车官方回应YU7电动内翻门把手经过严谨设计 在极寒天气有应对措施 [3] 蔚来回应苏州充电站车辆起火 - 蔚来汽车回应称两辆停放车辆被其他品牌热损车辆引燃 公司将协助用户处理后续事宜 [3] 周鸿祎谈高效能团队 - 360创始人周鸿祎援引谷歌研究称团队效能核心是心理安全感 而非高智商人才或丰厚预算 [4]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冠军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举行 宇树G1机器人"AI策算师"夺冠 [4] 央视曝光汽车尾气检测乱象 - 部分车检站让不合格车辆通过检验 同时刁难正常车辆以推销"检测包过"服务牟利 [6] 北京新能源指标配置 - 北京将分配今年11.84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本期共有34万余个家庭申请 [7]
新加坡媒体:让“职场晋升”再次吸引年轻人
环球时报· 2025-05-08 06:35
职场晋升吸引力变化 - 72%的Z世代员工更倾向于选择个人职业发展而非管理他人 超过一半受访者无进入管理岗位的愿望 [1] - 年轻员工优先考虑心理健康和工作与生活平衡 而非光鲜职位 [1] - 组合式职业模式吸引力增强 包括短期工作、合同工和自由职业等类型 [1] 公司应对策略 - 需通过技能提升课程培养年轻员工领导潜力 但更关键是加强管理者行为 [2] - 仅按资历或传统生产力指标晋升可能阻碍年轻专业人士成为管理者的愿望 [2] - 需建立心理安全文化 让团队成员自由表达想法而不担心被排斥 [2] - 心理安全感与绩效、个人满意度和幸福感相关 能促进集体学习带来更佳成果 [2]
为什么CEO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4-27 11:48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从管理学角度分析CEO常最后知道真相的原因,指出这是组织运作的系统问题,包括委托代理陷阱、信息传递失真、心理安全赤字,并提出从激励制度、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借助AI等方面破解的方法 [1][5][22] 分组1:CEO最后知道真相的现象及案例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被公司供应链下属合伙瞒骗,坦言CEO有时最晚知道真相 [1] - 大众汽车“排放门”中,工程师瞒过管理层7年,CEO最后才知晓 [5] - 富国银行虚假账户、波音737MAX致命缺陷等案例,都表明CEO往往最后知道真相 [5] - 中国历史上秦二世、嘉靖皇帝等被蒙蔽的案例,是古代版“CEO困境” [5] 分组2:委托代理陷阱 - 委托代理理论中,组织由委托人和代理人组成,CEO依赖下属,下属可能因信息优势选择性过滤信息,导致CEO误解企业状况 [6] - 各层级代理人激励目标不一致,股东追求长期价值,管理层关注短期业绩等,目标错位使决策与组织利益背道而驰,引发隐瞒欺骗行为 [9] -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不相容相互强化,形成道德风险乘数效应,大众汽车“排放门”是典型案例 [9] 分组3:信息传递失真 - 组织中信息传递不直接、不透明,是逐级上传、层层过滤与主观加工过程,层级越多信息失真可能性越大 [11] - 传统企业金字塔形结构中,每一层都可能成为“信息过滤器”,“机器型官僚结构”易导致沟通迟缓与信息失真 [12] - 信息传递中会经历“语言转译”,丰富性和复杂性被削弱,且内容会“立场化”,CEO看到的是“折中版本” [14] - 波音737MAX事故是组织信息传递失败案例,高层因层级复杂和中间层问题,事故后才了解严重性 [15] 分组4:心理安全赤字 - 许多企业强调服从、追求绩效、回避冲突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敢说出问题,形成“组织沉默” [17] - 心理安全缺失时,员工担心“说错话”被认为不忠诚或不专业,信息在发出前被“自我审查” [18] - 富国银行虚假账户丑闻是组织集体沉默、心理安全缺少的典型后果,员工声音被压制 [20] - 组织文化是信息过滤的深层动因,“表面民主、唯上是从”文化导致信息扭曲 [21] 分组5:破解之道 - 调整激励制度,将长期主义写入绩效体系,将发现问题、揭示风险纳入正向激励 [22] - 改变组织结构,打破单向、垂直信息汇报逻辑,建立多元信息回路,让CEO聆听一线声音 [22] - 建立组织文化底层价值观,领导者以身作则,让员工感受到“心理安全”,使真相能被说出 [23] - AI技术为破解“CEO信息盲区”提供新可能,可提供“组织感知能力”,但需组织愿意用其暴露真相 [25]